(一)指增一阿含经序品、大乘义章卷十一末等所说之慈(梵maitri^ )、悲(梵karun!a^ )、喜(梵mudita^ )、舍(梵upeks!a^ )四无量心。盖从心而言,平等缘于一切,故称四等、四等心。若从所缘之境而言,其所缘之众生无量,故称四无量。(参阅“四无量”1777)
(二)指字、语、法、身之四等,能显示诸佛之道等同。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三载,即:(一)字等,谓三世诸佛均称为佛。(二)语等,谓三世诸佛均以六十四种梵音演说。(三) 法等,谓三世诸佛均得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四)身等,谓三世诸佛均有法、报、化三身。
(三)指诸法、发心、道、慈悲之四等,能显示诸法体之平等。据往生论注卷上所举,即:(一)诸法等,谓诸法本来真如平等。(二)发心等,谓所依之理其性平等,故能发之心亦平等。(三)道等,谓发心平等,故所行之道亦平等。(四)慈悲等,谓所行之道平等,故所垂之慈悲亦平等。
(术语)慈(Maitr&imacron;)悲(Karu&ndotblw;&amacron;)喜(Mudit&amacron;)舍(Upek&sdotblw;&amacron;)之四无量心也。从所缘之境,而谓为无量,从能起之心,而谓为等。以于平等起此心故也。增一阿含经序品曰:“迦叶端思行四等。”大乘义章十一末曰:“经中名此以为无量,亦云四等。缘于无量诸众生起,故名无量。等缘一切,故复名等。”大部补注六曰:“四等,慈悲喜舍名四无量。华严经中亦名四等,四等从心,无量从境。”增一阿含经二十一曰:“有四等心,云何为四?慈悲喜护。”[囗@又]一字等,三世诸佛,等称为佛也。二语等,三世诸佛,等以六十四种之梵音演说也。三法等,三世佛,等得三十七之菩提分法也。四身等,三世诸佛,等有法报化之三身也。以此四等而显佛佛道同也。楞伽经三曰:“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尔时作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佛。云何四等?谓字等、语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囗@又]一诸法等,诸法本来真如平等也。二发心等,所依之理性平等,故能发之心亦平等也。三道等,发心平等,故所行之道亦平等也。四慈悲等,所行之道平等,故所等之道所垂之慈悲亦平等也。往生论注上曰:“平等是诸法体性,以诸法平等故发心等,发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
[出楞伽经] 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二语等语即言语也。经云。谓我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无增无减。无有差别。与诸佛同一音故。是名语等。(六十四种梵音者。一流泽。二柔软。三悦意。四可乐。五清净。六离垢。七明亮。八甘美。九乐闻。十无劣。 - 明·一如等 撰
四平等心,亦即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