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四寻思观?四寻思观是什么意思?

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四寻思观”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四寻思观”的解释

  (术语)小乘俱舍之四善根位,修十六行相观,成实宗修无常观。而大乘之法相宗于此位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观。是彼宗五位之第二加行位也。四寻思观者,于诸法有名,义,自性,差别之四种。名者,色受等之名也,义者,依名而诠之色受等体也,自性者,色受等各自之体性也,差别者,体中之种类差别也。如人之色受与天之色受等。诸法不过此四种。行者观此四法,是自己内心所变,如幻虚假之法,寻求思察此为假有实无,谓之四寻思观。以此推求之观为因,而生印可决定之智,不惟如实了知所取所缘之名等,是自心所变,为假有实无,犹了知印可能取能缘之名等四法,亦为假有实无,谓之四如实观。然此四寻思四如实,乃所发之观法也。就其能发之禅定而言。则一为明得定,二为明增定,三为印顺定,四为无间定。而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者,乃其所得之功德也。见唯识论九,百法问答钞六。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四寻思观”的解释

  名寻思、事寻思、自性假立寻思、差别假立寻思。名寻恩谓推求诸法的一切名字,皆悉不实;事寻思谓推求五阴等事,皆系心识上变似的相分,因缘所成,离识非有,无有自性;自性假立寻思谓不管是名的自性,或事的自性,其独立性,皆不可得;差别假立寻思谓推求诸法名或事的差别 - 陈义孝编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四寻思观”的解释

  在大乘三贤和十圣的中间,尚须经过四加行,作为进入初地的准备,所谓四加行者,即修四寻思观,修之能得四如实智。见四寻思条。 - 陈义孝编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四寻思观”的解释

此是唯识修行五位中、加行位所修的观法。四寻思观,是名、义、自性、差别四种。名是能诠的名言,义是所诠的义理,自性是名和义的体性,差别是体性上种类的差别。此四观是一、名寻思观:名者一切事物的名称,在事物名称上去推求观察,则知所谓名者不过是假名施设,即“谓于相上有所增语”,然名者实之宾,僧肇法师曰:“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我人执名求实,徒生种种烦恼。由此推求名是假立,虚妄不实,此谓名寻思观。二、义寻思观:义者,依名而诠诸法之体相,如山河大地,人牛马羊,十二处、十八界等,这些色心诸法,皆是因缘和合、一时假有,亦即是唯识所变,虚幻不实,由此推求寻思,谓之义寻思观。三、自性寻思观:自性者,诸法各自之体性。有为色心诸法,皆是仗因托缘,唯识所现,离识非有。由是寻思,悟知诸法名义,自性皆空,谓自性寻思观。四、差别寻思观:差别者,名与义上的差别相。名之差别,如一言多言;相之差别,如长短方圆,善恶美丑,一一法上各有差别,而此差别,皆假有实无。由此寻思,悟知诸法名、义、自性云者,只是假有实空,曰差别寻思观。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四寻思观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