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依业之不同而将人的死亡区别为四:(一)寿尽财不尽死,谓人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知营谋财物,故其寿尽时,积蓄尚多。(二)财尽寿不尽死,谓人不能经营生计,少有财物,寿虽未尽,然积蓄已尽,或因饥饿,或由冻苦,以致于死。(三)寿尽财尽死,谓人造作短寿之业,又不能经营财物,一旦寿尽,其财亦尽。(四)寿不尽财不尽死,谓人广作寿业,广作财业,其财未尽,其寿亦未尽,而因其他因缘忽遭横死。[阿毗昙毗婆沙论卷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俱舍论卷五、俱舍论光记卷五]
(名数)人死由宿业及其他理由而别为四种:一寿尽财不尽死,寿命尽而死也。二财尽寿不尽死,为贫苦饥死冻死者。三寿尽财尽死,为贫乏与寿命尽而死者。四寿不尽财不尽死,诸种之横死也。大藏法数曰:“一谓,如有人,由宿业故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经营生理多求财物,其寿已尽积蓄尚多,是名寿尽财不尽死。二谓,如有人,不能经营生理,少有财物,寿虽未尽,积蓄素无,或因饥饿,或由冻苦,遂致于死,是名财尽寿不尽死。三谓,如有人,作短寿业,又不能经营财物,一旦寿尽,其财亦尽,是名寿尽财尽死。四谓,如有人,广作寿业,广作财业,其财未尽,其寿未尽,以余因缘忽遭横,死是名寿不尽财不尽死。”
[出阿毗昙毗昙毗婆沙论] 一寿尽财不尽死谓如有人由宿业故。报寿既短。于现生中复不积善作福。但经营生理。多求财物。其寿已尽。积蓄尚多。是名寿尽财不尽死。二财尽寿不尽死谓如有人。不能以营生理。少有财物。寿虽未尽。积蓄素无。或因饥饿。或由冻苦。遂致于死。是名财尽寿不尽死。三寿尽财尽死谓如有人。作短寿业。又不能经营财物。一旦寿尽。其财亦尽。是名寿尽财尽死。四寿不尽财不尽死谓如有人。广作寿业。广作财业。其财未尽。其寿未尽。以余因缘忽遭横死。是名寿不尽 - 明·一如等 撰
人死亡的四种因由,即寿尽财不尽死(寿命尽而死),财尽寿不尽死(因贫困而饥死冻死),寿尽财尽死(因贫困与寿命尽而死),寿不尽财不尽死(即各种的横死)。 - 陈义孝编
瑜伽十四卷十一页云:又彼彼处受生有情,有四种死:一者由自故死,谓于戏忘意忿天中而受生者,二、由他故死,谓于羯罗蓝、頞部昙、闭尸、键南、母腹中者,三、俱由故死,谓在欲界所余有情,四、俱不由故死,谓色无色界,有顶为后,所有有情。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