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Vim!s/atika^vijn~apti -ma^trata^-siddhih! 。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又作二十唯识论、摧破邪山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引用十地经中三界唯心之句,论证外境为内识显现,阐述唯识无境之义,以破斥小乘、外道之偏执。系法相宗所依十一论之一,瑜伽十支论之一。书中总举五言二十一行之颂,就之而诠解其义,本文首先宣说“三界唯识”之旨,其次就小乘、外道所问难之四种问题,加以解释,以成立万法唯识之理。最后一颂阐明宗义,依偈颂之数而题名二十论。
异译本有二:南朝陈之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一卷、北魏菩提流支之大乘楞伽经唯识论一卷(又称破色心论)。此三译本中,菩提流支所译本,文多颂少,由二十三颂所成;真谛所译本,文少颂多,有二十四颂;玄奘所译本,文颂分配均等,由二十一颂所成。本书之注释书极多,于印度,以世亲弟子瞿波论师为首,共有十多家注释,其中护法所造成唯识宝生论五卷较为重要;另有我国唐代窥基所撰二十唯识论述记二卷、新罗圆测之唯识二十论疏二卷等。[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一本、历代三宝纪卷九、开元释教录卷六至卷九]
(书名)常云二十唯识。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由偈颂之数而名。总有二十一颂,后一颂为结叹,非明宗义也。有三译,一后魏般若流支译,单题曰唯识论,或题楞伽经唯识论。二陈真谛译,题曰大乘唯识论。三今论是也。此论慈恩作释,谓之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同《楞伽经唯识论》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本论系以《十地经》三界唯心之义立论,论证万法唯识,外境为内识所显现,识外无境之义,以破斥小乘外道之偏执。本论系“六经十一论”之一,亦为“十支论之一。另有异译本二种,一为北魏菩提流支所译之《大乘楞伽经唯识论》一卷,一为陈代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一卷。本论在印度的注释书,有世亲论师的弟子矍波等有十余家之多。其中以护法所造《成唯识宝生论》五卷最为重要。另有我国唐代窥基所撰之《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圆测所撰《唯识二十论疏》二卷。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