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十卷。南宋僧普济撰(宋刊本作慧明撰)。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八册。此书取自景德传灯录以下之五灯录,即于景德传灯录、广灯录、续灯录、联灯会要、普灯录等,撮要会为一书,故称五灯会元。其内收录过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以下至南岳下十七世德山子涓嫡传付法禅师之行历、机缘。及南宋亡,其板木为元兵烧毁,会稽韩庄节与太尉康里重刻。
明代僧南石文琇于永乐十五年(1417)完成五灯会元补遗一卷,列述杭州灵隐东谷光等五灯会元后之二十人之略传。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二册增集续传灯录之附录。(参阅“灯录”6260)
(书名)二十卷。宋释普济撰。其书取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驸马都尉李遵勖天圣广灯录,释维白建中靖国续灯录,释道明联灯会要,释正受嘉泰普灯录,撮其要旨,汇为一书,故曰五灯会元。删薙冗杂,颇为简要。其考论宗系,亦最详明。见四库提要。
Wudenghuiyuan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20卷。宋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个刻本。宝祐本于清光绪初年始由海外传归,卷首有普济题词,王庸序。卷末有宝祐元年武康沈净明跋。至正本比较流行,为明嘉兴续藏和清《龙藏》所本(清《龙藏》析为60卷)。
“五灯”系指五部禅宗灯录:①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②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③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④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⑤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的近200年间分别成书。
“五灯”共150卷。内容层见叠出,诸多重复。《天圣广灯录》只是对《景德传灯录》的章次略作更易,人物、“机缘”语录稍作扩充。《联灯会要》是对《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三书的综括和补续。《嘉泰普灯录》补葺《天圣广灯录》和《建中靖国续灯录》所未录的王侯士庶尼师言谈,世次人物与《联灯会要》稠叠。《五灯会元》合“五灯”为一书,叙录简要,遂除叠合之弊。“五灯”虽以记叙禅宗世系源流为宗旨,但单篇的诸方广语、拈古、颂古、赞颂偈诗、铭记箴歌和其他杂著辑录甚多。《五灯会元》括摘枢要,芟夷枝蔓,使“灯录”更符合禅宗史书的性质。在体例上,“五灯”各部除《普灯录》有“叙佛祖”作为引子,从菩提达摩叙起以外,其余或从七佛或从释迦牟尼叙起,次及西天宗师、东土宗师,再次是惠能以下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大系;或集一系中的不同宗派于一卷,或将两大系合于一卷。《五灯会元》则按禅宗五家七宗的派别分卷叙述,七宗源流本末,指掌了然。
《五灯会元》与“五灯”相比,篇幅减少一半以上,虽无拈古、颂古等内容,但对宋末之前著名的禅师“机缘”语录,均加综缀,删削不多。禅家之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叉张弓,辊球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以及一问一答,一唱一提,一默一言,一吁一笑等等机用,莫不备载。所以元明以来,好禅士流多藏其书,“五灯”单部遂少流通。
《五灯会元》的继作有明净柱《五灯会元续略》8卷;通容《五灯严统》25卷;文琇《五灯会元补遗》1卷等。最近中国又出版新的校勘本。(陈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