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八卷八页云:此中无明,唯取能发正感后世善恶业者。
二解 俱舍论九卷十页云:于宿生中,诸烦恼位,至今果熟,总谓无明。
三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三页云:施设论说:云何无明?谓过去一切烦恼。彼不应作是说。若作是说;则舍自相。应作是说:云何无明?谓过去烦恼位。 - 朱芾煌
十二因缘的第一支。无明是迷昧、是不觉、是无所其明的意思。换句话说,明是智慧,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是愚痴,也就是由烦恼而起的惑。《分别缘起经》曰:“如是无明,隐覆真实,显现虚妄,以为形相。”若以现代观念诠释无明,可以说:明、是觉、是智慧。而无明是明之反,是不觉、无智慧,也就是愚痴、是迷昧不明。换句话说,无明就是迷昧颠倒。也就是我人烦恼不安的根本原因。我人的烦恼,来自贪婪、嗔恚、自私、执著,由于我们愚昧不明,所以终日在烦恼不安中讨生活。由于无明,使我们内而不了解自己,外而不认识环境。得意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失意时怨天尤人,全不反省。我们不必说出世间法的智慧,即以世俗世间来说,立身处世,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知人之明。如对事有先见之明,更可以趋吉避凶,减少烦恼。然而,我们徒以“世智辩聪”为“明”,又有几个人是以“正觉”为明呢?所以,无明、正是世俗世界的最后本质。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