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巴利名同,音译阿答波、阿陀波、阿答和。又作不热天、不恼天、无恼天、不烧天、无熟天、无烧天。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一。位于第四禅之第四天。此天已伏除杂修静虑之上中品诸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天。或以热为炽盛义,以未证上品之修静虑及果,故称无热。关于此天众生之寿量,据大楼炭经卷四载,为二十劫;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彰所知论卷上谓二千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七则谓八千大劫。其身量为二千由旬。[大楼炭经卷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俱舍论卷八、集异门足论卷十四、瑜伽师地论卷四、卷三十七]
(界名)五净天之第二、在于色界。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已得杂修上中品定,能善伏除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
色界五净天之第二天名。 - 陈义孝编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六卷一页云:云何无热天?谓无热天一类伴侣,乃至广说。问:彼天何故名无热耶?答:彼是假名假想。乃至广说。复次彼天身无热恼,心无热恼;一期领受纯清凉乐,非下所有;故名无热。复次彼天审见苦真是苦,乃至道真是道;离下所起烦恼蒸热;故名无热。复次无烦天中,邻逼下地所起增上烦恼火故;犹名为热。此超彼故,名无热天。
二解 集异门论十四卷十页云:云何无热天?答:谓此与彼诸无热天,同一类,为伴侣,共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皆同。又若生在无热天中所有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蕴,是名无热天。复次以无热天,于苦见苦,于集见集,于灭见灭,于道见道,故名无热天。复次以无热天,身无热恼,心无热恼。由彼身心无热恼故;领受寂静遍净无漏微妙诸受。故名无热天。复次此是彼名异语增语诸想等想施设言说,谓无热天。故名无热天。 - 朱芾煌
第三果圣者死后往生的「五不还天」之一,参看「三界」(图说)。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