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五色界道?五色界道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五色界道”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色界道”的解释

  又作众色界道。谓造显曼荼罗时,为区别各重位,而用五色作境界之道。依大日经疏卷六载,诸界道中,中央及第一重应具五色,先以白色为周界,复于其外次第布赤、黄、青、黑等色;第二重亦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黄三色;第三重之周界仅布纯白之一色。其行道及供养处之外缘等随作一纯色界,蕤呬耶经卷中谓但用白色。

  此五色之配列次第异说颇多,如陀罗尼集经卷一说白、赤、青、黄、黑之次第。诸说不同记卷二则说白、黄、赤、青、黑之次第。一般流布之图本中,金刚界用白、青、黄、赤、黑,胎藏界则依白、赤、黄、青、黑之次第。又凡作界道有三品分别,成就坛用五股,秘密坛用十字金刚杵,大悲坛则以五色为界道。[大毗卢遮那成就瑜伽卷上、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卷五、卷六、大日经疏演奥钞卷十二、卷十七、卷五十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色界道”的解释

  (术语)言造显曼荼罗时,为区别各重位,用五色作境界之道也。瞿醯坛跢罗经中曰:“中台,及内院,应用五色而作界道。其第二院应用三色。第三外院唯用白色而作界道,其着食院及行道院,但用白色而作界道。”大日经疏六曰:“又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当具五色。先以白色为周界竟,次于其外布赤色界,次外又布黄色,次外又布青色,最外次布黑色。其第二重,亦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黄三色。第三重周界,但布纯白一色,皆极令均调正直,渐次右旋布之。其行道及供养处外缘等,随作一纯色界。瞿醯云:但用白色也。所以先白色,从中向外者,明此菩提心五种根力,渐次增广,乃至住于大般涅槃,则遍一切处,无所不在故,黑色最居外也。若从浅至深,自迹归本,则世尊俯同六趣,为初门眷属,开发净菩提心。若众生入此明门,超百六十心时,则已出过世间,上菩萨位。故第三漫荼罗,唯以白色为界也。第二漫荼罗于白之上更加赤色,黄色者,赤是勤勇,菩提心中,进修万行,黄是如来念处。万德开敷。尔时即入重玄门,居寂光土。乃至迹居补处,犹故不识一人。故于第二重,但以三色为界也。第一重漫荼罗于三色之上更加青色黑色者,青是大空三昧,所谓如来身口意密无尽加持故,作大虚空色。黑为如来寿量常住之身,如是妙身,毕竟无像,故作深玄色。此二句,是如来秘藏,非普为一切众生,故名眷属也。又入此深玄色时者,即是如来自证中胎华藏。尔时见五智色,皆同一法界色。何有浅深之殊。而诸众生有渐入者,有超升者,有顿入者。然其所趣,毕竟同归,故云一切内深玄也。”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五色界道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