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五识?五识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佛学次第统编、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五识”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识”的解释

  (一)梵语pan~ca  vijn~a^na^ni,巴利语pan~ca  vin~n~a^na^ni。五种心识之意。指眼识(梵caks!ur  -vijn~a^na  )、耳识(梵s/rotra  -vijn~a^na  )、鼻识(梵ghra^n!a  -vijn~a^na  )、舌识(梵jihva^  -vijn~a^na  )与身识(梵ka^ya  -vijn~a^na  )。乃六识或八识中之前五识,故亦称前五识。或有附加“身”字以表示复数,而称五识身。五识中,眼识以眼根为所依,缘色境;耳识以耳根为所依,缘声境;鼻识以鼻根为所依,缘香境;舌识以舌根为所依,缘味境;身识以身根为所依,缘触境。是所谓前十五界。如上五识各别,以眼等五根为所依,即就不共依而言之意。

  然据俱舍论卷一载,眼等五识亦以无间灭之意根为共通之所依。又成唯识论卷四谓五识之俱有所依有同境依、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四种。同境依谓眼等五根为五识同境之依,即能依与所依共取现境。分别依谓第六意识为前五识分别之依。又第六意识为明了分别之识,前五识则无明了之用,依第六意识之力,明了缘境,故第六识亦称明了依。染净依谓第七识为五识染净之依,即五识由第七识之染净而成有漏或无漏。根本依谓第八识为五识之根本依,即第八识为诸识之根本,能持诸识之种子,而令诸识生起。此五识皆为外门转,皆以物质之感官(色根)为所依,而以物(色法)为对境,仅于现在之对象起作用,亦仅由直觉(现量)识知对境,而非恒常起作用。

  依说一切有部之义,五识之行相粗,恒与寻伺相应,通善、不善、无记三性,唯通于染,而无离染,唯为修所断。鼻、舌二识唯在欲界,眼、耳、身三识在色界初禅,即二禅以上皆无五识。在唯识大乘,主张五识与寻伺不相应,通于三性,有染有离染,二禅以上亦无五识。又此五识在五蕴中,与意识同摄于识蕴;在十二处中,亦合意识而摄于意处;在十八界中,则各立为眼识界乃至身识界。此外,唯识家说五识乃由第八本识中之种子转变生起,故五识亦称为五转识。[成唯识论卷七、五事毗婆沙论卷下、识身足论卷六、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卷七十二、杂阿毗昙心论卷一、俱舍论卷二、顺正理论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四末、卷七本、大乘义章卷三末]

  (二)大乘起信论说“意”有五识。即:(一)业识,(二)转识,(三)现识,(四)智识,(五)相续识。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识”的解释

  (名数)起信论所说:一,业识,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者。业为动作之义。二,转识,业识一转而生能见之作用者。三,现识,伴能见之作用而现所见之妄境界者。已上三识当于唯识论阿赖耶识之自体分,见分,相分。四,知识,向自心所现之境界而生种种之邪分别者。五,相续识,由邪分别而于爱境生乐觉,于不爱境生苦觉,苦乐之念,相续不绝者,且依之起惑润业,使生死相续者。已上二识属于意识之作用。见起信论义记末。又由眼耳鼻舌身而生之色声香味触。见五字部五识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识”的解释

  (名数)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此为六识中之前五识,故常称为前五识。三界中欲界之有情有六识,色界之初禅天无鼻舌二识,二禅天以上无五识,唯有意识之一也。见识条。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五识”的解释

  [出法界次第]  一眼识谓眼根由对色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见色。是名眼识。二耳识谓耳根由对声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闻声。是名耳识。三鼻识谓鼻根由对香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嗅香。是名鼻识。四舌识谓舌根由对味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尝味。是名舌识。五身识谓身根由对触尘即生其识。此识生时。但能觉触。是名身识。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五识”的解释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因是六识中之前五识,故名五识。在三界中,欲界的有情有六识,色界的初禅天无鼻舌二识,二禅天以上则五识全无,唯有一意识而已。 - 陈义孝编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五识”的解释

  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此为六识中之前五识,故常称为前五识。三界中欲界之有情有六识,色界之初禅天无鼻舌二识,二禅天以上无五识,唯有意识之一也。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五识”的解释

即五种心识。唯识宗立八心王,前五识为眼、耳、鼻、舌、身,这是有情的五种感觉器官,是依于眼等五根,而生出的五种认识作用。这五识是:一、眼识:依于眼根,缘色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二、  耳识:依于耳根,缘声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三、鼻识:依于鼻根,缘香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四、舌识:依于舌根,缘味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五、身识:依于身根,缘触境所生起的了别认识作用。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五识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