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apra^ptitva。又作无所有。略称无得。为“有所得”之对称。谓体悟无相之真理,内心无所执着,无所分别。反之,执着诸法差别之相,堕入有无边邪之见,则称有所得。诸法均由因缘所生,本无自性,以无自性,故无决定相可得,称为无所得。此即不堕于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四双八计之中道正观。大智度论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诸法实相中,受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
又菩萨永断一切生死,出离三界,住于一切智,乃无所得大乘之至极,故菩萨亦称无所得。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大品般若经卷六、卷二十一、大般若经卷四八九、维摩经卷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智度论卷八十四、中观论疏卷二末](参阅“有所得”2433)
(术语)体无相之真理心中无所执着,无所分别,是曰无所得。即空慧也,无分别智也。涅槃经十七曰:“无所得者,则名为慧。有所得者,名为无明。”又曰:“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智度论十八曰:“诸法实相中,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仁王良贲疏中二曰:“有所得心者,取相之心也。无所得心者,无分别智也。”维摩慧远疏曰:“无所得者,理中无情可得。此诸菩萨破去情相,到无得处,名为无所得。”又曰:“观真舍情,名无所得。”
没有什么法可以得到的意思,这是无相的道理。 - 陈义孝编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无所得者:谓离一切所有相故。
二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由一切相,皆远离故;名无所得。 - 朱芾煌
这是没有什么法可以得到的意思。是无相的道理。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