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五位百法?五位百法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中国百科全书、佛学常见辞汇、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五位百法”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五位百法”的解释

  诸法的分类之一。俱舍宗立五位七十五法之说,而唯识(法相宗)则将一切法分类为五位百法。此百种事象并无实体,仅为分位而假立者。在百法中,心最殊胜,虽无物质对象,然由心而有变化对象之情形。心王中,除六识外,另有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唯识之特色,即就百法彼此间之组合与关系,说明心之活动与现象,具体把握精神现象之多样性与复杂性,且以分析之方法说明而加以理解,此即佛教对于心理之研究。

  所谓百法,即:(一)心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加上末那识、阿赖耶识,共计八种。(二)心所有法(心所),凡五十一种,概分为:(1)遍行(无善恶之性格而普遍现起于各场合之心),有作意、触、受、想、思等五种。(2)别境(有特定对象所引起之心),有欲、胜解、念、定、慧等五种。(3)不定(由共同所起之心以分善恶,然其自体则无一定之性格),有悔、睡眠、寻、伺等四种。(4)善(即善心所),有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勤、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十一种。(5)根本烦恼,有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6)随烦恼(上述烦恼与事相违时所应现而较轻之烦恼),有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二十种。(三)色(可变化,且有一定之空间,而与其他之物不能相容者),有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与色、声、香、味、触等五对境,及意识对象之法处所摄色者,凡十一种。(四)心不相应法(不存于以上所述各法之中),有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等二十四种。(五)无为法(不假造作之法),有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灭、想受灭、真如等六种。上记五类百法中除无为法外,其余四类均属有为法。其分类系根据大乘百法明门论、成唯识论等所立者,而与诸论之说略异。例如瑜伽师地论卷一,于五十一种心所有法之外,另加邪欲、邪胜解二者。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于六种烦恼外,别立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等五种恶见。显扬圣教论卷一,于十一种色法外,另加地、水、火、风等四大种。大乘五蕴论,于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中,仅列前十四项,流转、定异等后十项则不举。[成唯识论卷七、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大乘百法明门论解]  

【中国百科全书】对“什么是五位百法”的解释

  wuwei  baifa

  瑜伽行派对宇宙万有各种现象的分类法,包括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合计共百种,故称五位百法。1、心法。分八识,即眼识(视觉)、耳识(听觉)、鼻识(嗅觉)、舌识(味觉)、身识(触觉)、意识(统一各种心理作用的意识)、末那识(思维度量的识)、阿赖耶识(根本识)。2、心所有法。分六品、五十一种。遍行:有作意、触、受、思想五种。别境:有欲、胜解、念、定、慧五种。善:有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十二种。根本烦恼:有贪、瞋(仇恨)、痴(愚昧)、慢(傲慢)、疑(犹豫不决)、恶见(错误见解)六种。随烦恼。有忿、恨、复、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遗忘)、散乱、不正知二十种。不定:有悔、睡眠、寻、伺四种。3、色法。分一根(眼、耳、鼻、舌、身)、五尘(色、声、香、味、触)和法处所摄色十一种。4、心不相应法。分得、命根、众同分(众生的共性)、异生性(形成众生之间不同的本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事、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无常、流转、定异(区别)、相应(因果相称)、势速(变化的速度)、次第(序列)、方(空间)、时、数、和合性(总性)、不和合性(分解)二十四种。5、无为法。分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灭无为(不为苦乐所动的境界)、想受灭无为(灭断一切感性思维,直观证悟的境界)、真如无为(达到最高真理的精神境界)。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五位百法”的解释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以总括宇宙万有。五位者: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百法者:心法八,是识的自性,心所法五十一,是识的所属,色法十一,是心法心所法之所变,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是心法心所法,和色法的分位,也是与心色皆不相应的法,无为法六,即前四 - 陈义孝编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五位百法”的解释

这是诸法的分类之一。俱舍宗立五位七十五法,而唯识宗则将一切法分为五位百法,即:一、心王法:又称八识心王。八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加上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共计八种。二、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心所,分为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六位。三、色法,有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与色、声、香、味、触等五境,及意识所对的法处所摄色,共十一种。四、心不相应法,有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等二十四种。五、无为法,有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灭、想受灭、真如等六种。以上五类百法中除无为法外,其余四类属有为法。见《百法明门论》。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五位百法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