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梵语prajn~a,慧之义。指照了法界、洞达真理之五种般若圣智。依般若心经疏、般若心经幽赞卷上所载,五种般若即:(一)实相般若,指真如之理。此理为般若之实性,故称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指清净无漏之慧。此慧能照见诸法无相,悉皆空寂,故称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指般若之章句。语言文字能诠般若之理,其性空寂,故称文字般若。(四)眷属般若,指六度万行。六度万行与妙慧相应,而能成就般若,为观照慧性之眷属,故称眷属般若。(五)境界般若,指一切诸法。诸法为般若真智之境界,境无自相,由智显发,故称境界般若。
据金刚经疏记科会卷一,五种般若系罗什三藏就大智度论所说文字、观照、实相等三般若中,于观照中开出眷属,于实相中开出境界者。又吉藏之大品经义疏卷一举出自性、共有、方便、境界、文字等五种毗昙之说,其中,境界毗昙相当于实相般若,自性毗昙相当于观照般若,文字毗昙相当于文字般若。[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二、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一上、般若心经会疏连珠记卷上、仁王经疏法衡钞卷一]
(名数)更开五种,该收般若之诸法。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如上),四境界般若。为般若之所缘,一切诸法是也。般若之真智,以一切诸法为境界,故名之为境界般若。五眷属般若。煗、顶、忍、世第一法等,诸智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是皆观照般若,即慧性之眷属,故名为眷属般若。见金刚经刊定记二、三藏法数二十。
(名数)见般若条。
[出金刚经纂要疏刊定记]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语言文字。性本空寂。故名文字般若。四境界般若境界即诸法之境界也。谓境无自相。由智显发。以根本后得二智。照了一切诸法境界。悉本空寂。从境得名。故名境界般若。(根本智者。即菩萨亲证本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