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声闻藏。为世亲菩萨所说。[摄大乘论释卷一]
(二)又作下马。乘者下所乘之物以表敬意。佛世时,频婆娑罗王屡至姞栗陀罗矩吒山听闻佛陀说法,王为表示对佛陀之敬意,于山麓中路即下乘步行。至玄奘西行时,其处犹存有标示昔日频婆娑罗王下乘步行处之窣堵波。大唐西域记卷九(大五一·九二一上):“中路有二小窣堵波,一谓下乘,即王至此,徒行以进。一谓退凡,即简凡人,不令同往。”至后世,寺院每援引此例,于山门外树立“下乘”、“下马”等碑石;然此风多行于日本。[法苑珠林卷三十九、释氏六帖卷二十一、类聚名物考卷二二三、卷二二七]
(术语)谓小乘也。譬之马之驽者,故云。世亲摄论一曰:“如是三藏,下乘上乘,有差别故,则成二藏。”[囗@又]谓下所乘之物也。西域记九曰:“频毗娑罗王,为闻法故,兴发人徒,从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余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窣堵波,一曰下乘,即王至此,徒行以进;一曰退凡,即简凡人,不使同住。”
小乘的别名。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