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梵语laks!an!a,谓佛肉身所具足特殊容貌中之显而易见者,可分三十二相。好,梵语vyan~jana,为佛肉身形貌之微细难见者,共有八十种好。两者并称,即为相好。为佛身所具之三十二相及八十种随形好。转轮圣王亦具有三十二相,然八十种好则仅佛菩萨所有。佛于过去世百大劫间,曾修相好业,故于此生成就相好。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大二五·二七四下):“若须八十随形好,何不皆名为相而别为好?答曰:相大严身。若说大者则已摄小。复次相粗而好细,众生见佛,则见其相,好则难见故。又相者余人共得,好者或共或不共,以是故相好别说。”依此则知,粗显者名相,细微者称好。又“好”在诸相之间,互相显发。释迦菩萨以其精进,而超九大劫,只经九十一劫即修习圆满相好业。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大三○·五六八中):“当知如是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随好,菩萨若在种性地中,唯有种子依身而住;菩萨若在胜解行地,始能修彼能得方便;菩萨若在清净增上意乐地中,乃名为得;菩萨若在诸余上地,如是相好转胜清净;若在如来到究竟地,当知相好善净无上。”此即得相好之次第。[长阿含经卷一、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四、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术语)Lak&sdotblw;ana Vyañjana,就佛之身体而言,微妙之相状,可了别者,是谓之相,细相之可爱乐者,谓之好。相者大相,好者更为庄严大相之小相也。就丈六之化身而言,则相有三十二,好有八十。就报身而言,则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又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法界次第下曰:“相好乃同是色法,皆为庄严显发佛身。但相总而好别,相若无好则不圆满,轮王释梵亦有相。以无好故相不微妙,故次相而辨好也。”辅行六曰:“相大庄严身,好小庄严身,若说大者则说小。”智度论二十九曰:“若须八十随形好何不皆名为相而别为好?答曰:相大严身。若说大则已摄小。复次相粗而好细,众生见佛则具相,好则难见故。又相者余人共得,好者或共或不共,以是故相好别说。”大乘义章二十末曰:“福状外彰,名之为相。又表内德亦名为相,姿媚可爱惬悦人情,说之为好。”
极好的相貌。一切菩萨修满了三大阿僧祇劫之后,就要再修各种的相好,修了一百种福,才能成就一种相好,这是在佛前修的,要种得相好满足了,才可以成佛。 - 陈义孝编
三十二相 足平安,乃至肉顶髻。
八十种好 无见顶,乃至手足有德。
八音 极好、乃至不竭。
三念处 不忧、不喜、行舍。 - 明·杨卓
极好的相貌,一切菩萨修满三大阿僧祗劫之后,就要再修各种的相好,修了一百种福,才能成就一种相好,这是在佛前修的,要取得相好满足了,才可以成佛。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