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唯识修道五位之第四。见五位条。
成唯识论九卷十一页云:次修习位、其相云何?颂曰: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论曰:菩萨从前见道起已;为断余障、证得转依;复数修习无分别智。此智远离所取能取,故说无得及不思议。或离戏论,说为无得。妙用难测,名不思议。是出世间无分别智。断世间故;名出世间。二取随眠,是世间本;唯此能断,独得此名。或出世名、依二义立。谓体无漏、及证真如。此智具斯二种义故;独名出世。余智不然。卽十地中无分别智。数修此故;舍二粗重。二障种子、立粗重名。性无堪任,违细轻故。令彼永灭,故说为舍。此能舍彼二粗重故;便能证得广大转依。依、谓所依。卽依他起。与染净法为所依故。染、谓虚妄遍计所执。净、谓真实圆成实性。转谓二分转舍转得。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舍依他起上遍计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圆成实性。由转烦恼,得大涅盘;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或依卽是唯识真如。生死涅盘之所依故。愚夫颠倒、迷此真如,故无始来、受生死苦。圣者离倒、悟此真如。便得涅盘究竟安乐。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此中二障粗重;故能转灭依如生死、及能转证依如涅盘。此卽真如,离杂染性。如虽性净;而相杂染。故离染时,假说新净。卽此新净,说为转依。修习位中,断障证得。虽于此位,亦得菩提;而非此中颂意所显。颂意但显转唯识性。二乘满位、名解脱身;在大牟尼、名法身故。如彼卷十一页至十卷十二页广释。 - 朱芾煌
修习者,已于道修习也。谓于欲界九品俱生(见后文)思烦恼中。
若断前六品,断至第五品解脱道时,名一来向。
断至第六品解脱道时,名一来果。
若断后三品,断至第二品解脱道时,名不还向。
断至第三品解脱道时,名不还果。
若断上八地七十二品俱生思烦恼中,断至第七十一品解脱道时,名罗汉向。
自从预流正住果后,进断修惑已来,齐此解脱,皆修道摄。 - 明·杨卓
又作有学道。此乃唯识五位修行的第四位。修行菩萨,于通达位(见道位),虽然证得无分别智,断除一切心识上的颠倒知见,但微细烦恼尚未断除,还需要修习。故菩萨于此位修十种胜行(十波罗蜜),断十重障,证十真如,舍二种粗重,由此即能证得转依。即转烦恼障证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得大菩提。《唯识三十颂》曰:“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成唯识论》解释此颂曰:“菩萨从见道起已,为断除余障证得转依,复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此智远离所取能取,故说无得及不思议,远离戏论,说为无得;妙用难测,说不思议,是出世间无分别智,断世间故。名出世间。二取随眠,是世间本,唯此能断,独得出名。或出世名,依二义立,谓体无漏及证真如。此智俱斯二种义故,独名出世。余智不然,即十地中无中无分别智。”
无分别智,是一种能所两空,“无智、亦无得”的空慧。这种空慧不可思议,是一种出世间的智慧,它能舍灭烦恼障及所知障的种子,以此而证得菩提及涅槃二转依果。颂文中“粗重”二字,仍是种子的异名。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