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vicikitsa^-a^varan!a,巴利语vicikiccha^-ni^varan!a。五盖之一。盖为烦恼之异称。与“疑烦恼”同义。谓疑惑之情,覆盖行者心识,使不彻见真理,故称疑盖。据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载,所谓“盖”,含有障、覆、破、坏、堕、卧等诸义。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上(大四六·六六八上):“盖以覆盖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善心,不得开发,故名为盖。(中略)痴心求理,犹预不决,名之为疑。”(参阅“五盖”1194)
(术语)疑惑之情,盖覆心识,使不彻见真理也。五盖之一。法界次第上之上曰:“痴心求理,犹豫不决,名之为疑。盖者以覆盖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心善,不得开发,故名为盖。”
五盖之一。见五盖条。 - 陈义孝编
如五盖中说。
二解 法蕴足论五卷十八页云:云何疑盖?谓于佛法僧及苦集灭道生起疑惑、二分、二路、犹豫、疑箭、不决定、不究竟、不审决、非已一趣,非当一趣,非现一趣;总说为疑。如是疑性,覆心蔽心乃至裹心盖心;故名为盖。盖卽是疑,故名疑盖。
三解 集异门论十一卷二页云:疑盖者:云何疑?答:于佛法僧及苦集灭道,生起疑惑、二分、二路、踌躇、犹豫、犹豫箭,不悦、不悦行、不决度、不悟入、非已一趣,非当一趣,非现一趣,是名疑。云何疑盖?答:由此疑故;障心、蔽心、镇心、隐心、盖心、覆心、缠心、裹心;故名疑盖。 - 朱芾煌
五盖之一。盖为烦恼之异名,与“疑烦恼”同义。谓疑惑之情,覆盖行者心识,使不彻见真理,故称疑盖。《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载,所谓“盖”,含有障、覆、破、坏、堕、卧等诸义。《法界次第》卷上载:“盖以覆盖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善心,不得开发,故名为盖。(中略)痴心求理,犹豫不决,名之为疑。”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