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一心三惑?一心三惑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一心三惑”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一心三惑”的解释

  又作同体三惑。三惑又作三障,天台宗将烦恼分为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等三种,此三者之惑障粗细虽有不同,然本体实为一。因于一心之中,具有此三惑,故须修三观以断三惑。此三惑即:(一)见思惑,指迷于三世之道理(见惑),与迷于现在之事象(思惑),两者并称见思惑。因能招感三界生死之果报,故属界内惑;又以其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三者所断之惑,故又称通惑。此惑可用空观来加以断除。(二)尘沙惑,比喻我人之惑障有若尘沙之多,故称尘沙惑。菩萨应知十法界众生具有无边之惑障,及对治众生惑障之无量的教法,然因菩萨以空观破除见思惑,而易执着于空理,以致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无边之差别相,故此类尘沙惑又称著空惑。又因此惑仅为救度众生之菩萨所特有,故又称别惑。此惑共通于界内、界外,可用假观来对治。(三)无明惑,乃昧于“万有即法界”之理所引起之烦恼,故属界外之惑障。上述之别惑可由假观对治之,而此惑则可由中观断除。盖将以上三惑次第由三观分别断除,系别教之说法。若以天台圆教而言,三惑既为一体,仅须以一心三观之法门对治即可,而无须次第分别破除。[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一心三惑”的解释

  (术语)见思尘沙无明三惑融镕于一心之意。又曰同体三惑。止观辅行六之三所谓“见思尚乃即是法性,岂有尘沙在见思外,岂有无明在二观后,三惑既即,三观必融。”是也。盖在别教,此三惑,其体各别,次第为隔历三观所破。而圆教则不然,唯就一惑之义用,有粗中细之别边,且不过分三惑。即迷于绝对之一理之一惑,粗分名为见思。细分名为尘沙,极细分名为无明。一惑即三惑,故起一惑,从而障三谛。粗分之见思,障真谛。细分之尘沙,障假谛。极细分之无明,障中道。然核其实,则为一心之三惑,故一见一思,其体无非法界,见思之外,别无尘沙无明之可见。且能破之三观,既融即于一心,则所破之三惑,亦自同时必破也。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一心三惑”的解释

  谓三惑融镕于我们的一心之中。三惑是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 - 陈义孝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一心三惑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