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支那内学院?支那内学院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中国百科全书、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支那内学院”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支那内学院”的解释

  乃我国现代著名之佛学院,为唯识学大师欧阳竟无创办于民国十一年(1922)。因古印度称中国为支那,佛教自称内学,故有此名。院址位于南京公园路。院务由欧阳氏本人主持,设学务处、编校流通处、事务处,分掌研究、讲演、图书、出版、校勘、编纂、庶务等责。教授除欧阳氏本人外,另有汤用彤、吕澄、邱虚明、王恩洋、聂耦庚等人。学生除正式招生者外,社会各界亦经常有来该院问学者。十四年,该院开设法相大学特科,招收比丘、居士等学员四十余人,十六年特科因故停办。二十六年中日战争爆发,南京被日本占领,该院迁往四川江津,定名为蜀院。三十二年欧阳氏去世后,院务由吕澄接掌。原在南京刻经一一○部,一○五五卷,入蜀又刻经三十部,五十余卷。该院以主持人欧阳氏为一代佛学名家,教授亦多为一时之选,故颇受中日等国佛学界所重视,俨然为当时我国佛学研究中心。该院以“师、悲、教、戒”为院训。所刊行之“内学年刊”,与太虚大师之“海潮音”杂志,并为民国以来之两大佛教刊物。

【中国百科全书】对“什么是支那内学院”的解释

  中国佛教学院和研究机构。佛教学者欧阳竟无创立。因古印度称中国为支那,佛教自称其学为内学,故名。1922年成立于成京。其宗旨为“阐扬佛学,育材利世”。初设学、事两科,教学、研究、述译、考订等属学科;藏书、刻经、宣传等属事科。后又改设问学、研究两部和学务、事务、编校流通3处。1922~1927年,着重办学和编刊唐代著述。招收学员,习法相、唯识要典。倡在家居士可住持佛法之义,以奠定居士道场之基。同时编刻唐代法相、唯识要典和章疏,出版年刊《内学》和《杂刊》。1928~1937年着重整理教典和组织道场。选择要典,校刊文字,编印“藏要”3辑,收佛典50余种,300余卷。1937年日军侵华,院舍及图书被毁。欧阳竟无率众携经版迁至四川江津,建内学院蜀院,恢复“讲学以刻经”旧规。1939年重建学院,分毗昙、戒律、瑜伽、般若、涅槃5科。1940年发起编印《精刻大藏经》。1943年欧阳竟无病故,吕澂继任院长,提出讲习要典50部,对佛学作系统研究。抗战胜利后,曾谋求在南京复院,未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蜀院仍继续开展研究活动,至1952年秋停办。所刻经版及“藏要”纸型等移交金陵刻经处保管。(李安)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支那内学院”的解释

我国近代研究唯识学的著名学府,为宜黄大师欧阳渐所创立。欧阳大师于民国七年开始筹备,古代印度称中国为支那,佛教自称为内学,故有此名。到民国十年,得社会名流熊希龄、蔡元培、梁启超、叶恭绰,以及唐继尧、蒯若木等之资助,学院乃于十一年成立。学院由竟无自任院长,下设学务、事务、编校流通三处。首届学生十余人,其中有韩孟钓、刘定权、谢质城、蒙达尔、曹天任、黄金文、刘仲远、邱仲、李艺、黄通、陈经,及出家缁众释存厚、释蕙庭、释碧纯等。教授除竟无本人外,有吕秋逸(澄)、邱晞明、聂绢耕、王恩洋等。时汤用渱彤在东南大学任教,也到内学院授课。民国十四年又增设法相大学特科,由王恩洋担任主任兼教授。民国十六年广州国民革命军北伐,北洋军守南京,内学院为北洋军占用,一度被迫停课。二十六年中日战争爆发,南京失陷,内院迁至四川江津,成立蜀院。三十二年欧阳竟无病逝,校董会决议由吕澄接任院长,一九五一年校董会决议自行停办。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支那内学院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