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力”之对称。指依凭自己力量,以达解脱之境;反之,藉佛、菩萨等之力量者,则称为他力。佛教中,依自力获得证悟之宗派称为自力教、自力宗或自力门;依他力得度而成佛之宗派称为他力教、他力宗或他力门。
一般而言,发心修行可分为自力与他力二种,自力是利根者之修行法,他力是钝根者之修行法。又以自力获证菩提难,假藉他力则较易。净土宗大德昙鸾于往生论注卷下明示自他二力之相,其中,自力即因众生怖畏堕入三涂恶道,遂起心受持禁戒,持戒后,得修禅定,继而修习神通,终以神通力而遨游四天下。又于同书卷上援引十住毗婆沙论之“难易二道”说,谓自力属难行道。
据净土宗之解释,他力即他力本愿,亦即依阿弥陀佛之本愿,念佛往生净土;反之,不凭本愿者,即是自力。依道绰之安乐集卷上所载,发愿往生净土,在此世修行期间,是为自力;临命终时弥陀来迎,即是他力。又据智顗之净土十疑论载,自力者虽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经万劫终未得生净土。他力者以阿弥陀佛之大悲愿力,则极易往生。
日本净土宗僧源空主张他力即是他力本愿。对于此说,其门派有各种解释:
(一)净土宗镇西派之解释,圣道门乃依据佛之圣教,以自力修行求得佛果,此谓自力。净土门乃以信佛之本愿为首,再专意念佛,故谓他力。又在世时致力于念佛,此为自力,临终时因念佛而蒙佛接引,此为他力。
(二)净土宗西山派之解释,依阿弥陀佛慈悲之力量能令众生往生,此谓他力。同派之深草流解释观无量寿经时,亦立自力、佛力、愿力(自、佛、愿三重)之说。谓圣道门之行依诸经典所说,系依自己之修行力达到悟境,故谓自力;至于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定、散二善,乃释迦佛为弥陀弘愿之方便而示现说法,故谓佛力;又念佛系依阿弥陀佛之本愿力,故称愿力。
(三)据隆宽之自力他力事一书载,依自己称名念佛之力量,称为自力念佛;一意念佛而依凭佛之愿力往生者,称为他力念佛。
(四)净土真宗之主张,以要门(欲以定散诸行往生)、真门(自力念佛)属他力中之自力,弘愿(信本愿)则为他力中之他力。
此外,融通念佛宗主张,一人与一切人之念佛相互融通,其中即含有他力之意。(参阅“行门观门弘愿门”2555)
(术语)他力之对。见他力条。
众生自己修行的力量。 - 陈义孝编
“自力”与“他力”相对。佛典中有时在一定情况下强调自力。如《楞严经》卷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有时在一定情况下强调“他力”。如净土宗主张恃阿弥陀佛的愿力,即属“他力”。实际上,自力、他力并非孤立而是互有联系的。明·蕅益大师指出,佛力(他力)即是自己愿力(自力),可见佛教毕竟是以自力为主为因、他力为助为缘的。后以自力表示尽自己的力量。如《新唐书·白志贞传》:“硁硁自力,有智数。”自力更生是说不依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力,使事业发展兴旺起来。如沙汀《磁力》:“校长连学校大门都不进,我们也只有自力更生了。”又如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禹振声)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众生自己修行的力量。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