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弘明集》五 ▪第2页
卷第二广弘明集卷第三 /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更为一部。使奉朝请祖暅撰其名录。其尚书阁内别藏经史杂书。华林园又集释氏经论。自江左篇章之盛。未有踰于当今者也。孝绪少爱坟籍。长而弗倦。卧病闲居傍无尘杂。晨光才启缃囊已散。宵漏既分录帙方掩。犹不能穷究流略探尽秘奥。每披录内省多有缺然。其遗隐记颇好搜集。凡自宋齐以来王公搢绅之馆。苟蓄聚坟籍。必思致其名簿。凡在所遇若见若闻。校之官目多所遗漏。遂总集众家。更为新录。其方内经记至于术技。合为五录。谓之内篇。方外佛道各为一录。谓之外篇。凡为录有七。故名七录。昔司马子长记数千年事。先哲愍其勤。虽复称为良史。犹有捃拾之责。况总括群书四万余卷。皆讨论研核标判宗旨。才愧疏通学惭博达。靡班嗣之赐书。微黄香之东观。傥欲寻检内寡卷轴。如有疑滞傍无沃启。其为纰谬。不亦多乎。将恐后之罪子者。岂不在于斯录。如有刊正。请俟君子。昔刘向校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时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即今之别录是也。子歆探其指要。着为七略。其一篇即六篇之总最。故以撮略为名。次六艺略。次诸子略。次诗赋略。次兵书略。次数术略。次方技略。王俭七志改六艺为经典。次诸子。次诗赋为文翰。次兵为军书。次数术为阴阳。次方技为术艺。以向歆虽云七略。实有六条。故立图谱一志。以全七限。其外又条七略及汉艺文志中经簿所阙之书。并方外之经。佛经道经各为一录虽继七志之后。而不在其数。今所撰七录斟酌王刘。王以六艺之称不足。标榜经目改为经典。今则从之。故序经典录为内篇第一。刘王并以众史合于春秋。刘氏之世史书甚寡。附见春秋诚得其例。今众家记传倍于经典。犹从此志。实为繁芜。且七略诗赋不从六艺诸部。盖由其书既多。所以别为一略。今依拟斯例分出众史。序记传录为内篇第二。诸子之称。刘王并同。又刘有兵书略。王以兵字浅薄军言深广。故改兵为军。窃谓古有兵革兵戎治兵用兵之言。斯则武事之总名也。所以还改军从兵。兵书既少。不足别录。今附于子总以子兵为称。故序子兵录为内篇第三。王以诗赋之名不兼余制。故改为文翰。窃以倾世文词。总谓之集。变翰为集。于名尤显。故序文集录为内篇第四。王以数术之称有繁杂之嫌。改为阴阳。方技之言事无典据。又改为艺术。窃以阴阳偏有所系。不如数术之该通。术艺则滥六艺与数术。不逮方技之要显。故还依刘氏各守本名。但房中神仙既入仙道。医经经方不足别创。故合术技之称以名一录为内篇第五。王氏图谱一志刘略所无。刘数术中虽有。历谱而与今谱有异。窃以图画之篇。宜从所图为部。故随其名题各附本录谱。既注记之类。宜与史体相参。故载于记传之末。自斯以上皆内篇也
释氏之教实被中土。讲说讽味方轨孔籍。王氏虽载于篇。而不在志限。即理求事未是所安。故序佛法。录为外篇第一。仙道之书。由来尚矣。刘氏神仙陈于方技之末。王氏道经书于七志之外。今合序仙道。录为外篇第二。王既先道而后佛。今则先佛而后道。盖所宗有不同。亦由其教有浅深也。凡内外二篇合为七录。天下之遗书秘记。庶几穷于是矣
有梁普通四年。岁惟单阏仲春十有七日。于建康禁中里宅。始述此书。通人平原刘杳。从余游。因说其事。杳有志。积久未获操笔。闻余已先着鞭。欣然会意。凡所抄集。尽以相与广其闻见。实有力焉。斯亦康成之于传释。尽归子顺之书也
古今书最七略书三十八种六百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 五百七十二家亡 三十一家存汉书艺文志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三百六十九卷 五百五十二家亡 四十四家存 袁山松后汉艺文志书 八十七家亡晋中经簿四部书一千八百八十五部二万九百三十五卷 其中十六卷佛经书簿少二卷不详所载多少一千一百一十九部亡 七百六十六部存晋元帝书目四部三百五帙三千一十四卷晋义熙四年秘阁四部目录宋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一千五百六十四帙一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五十五帙四百三十八卷佛经也)宋元徽元年秘阁四部书目录二千二十帙一万五千七十四卷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五千新足合二千三百三十二帙一万八千一十卷梁天鉴四年文德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合二千九百六十八帙二万三千一百六卷(秘书丞殷钧撰秘阁四部书少于文德书故不录其数也)新集七录内外篇图书凡五十五部六干二百八十八种八千五百四十七帙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六千七十八种八千二百八十四帙四万三千六百二十四卷经书二百三种二百六十三帙八百七十九卷图符)内篇五录四十六部三千四百五十三种五千四百九十三帙三万七千九百八十三卷(三千三百一十八种五千二百六帙三万七千一百八卷经书一百三十五种一百八十七帙七百七十五卷图也)外篇二录九部二千八百三十五种三千五十四帙六千五百三十八卷(二千七百五十九种二千九百七十八帙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经书七十八帙一百四卷符)七录目录经典录 内篇一易部本四种九十六帙五百九十卷尚书部二十七种二十八帙一百九十卷诗部五十二种六十一帙三百九十八卷礼部一百四十种二百一十一帙一千五百七十卷乐部五种五帙二十五卷春秋部一百一十一种一百三十九帙一千一百五十三卷论语部五十一种五十二帙四百一十六卷孝经部五十九种五十九帙一百四十四卷小学部七十二种七十二帙三百一十三卷
右九部五百九十一种七百一十帙四千七百一卷记传录 内篇二国史部二百一十六种五百九帙四千五百九十六卷注历部五十九种一百六十七帙一千二百二十一卷旧事部八十七种一百二十七帙一千三十八卷职官部八十一种一百四帙八百一卷仪典部八十种二百五十帙二千二百五十六卷法制部四十七种九十五帙八百八十六卷伪史部二十六种二十七帙一百六十一卷杂传部二百四十一种二百八十九帙一千四百四十六卷鬼神部二十九种三十四帙二百五卷土地部七十三种一百七十一帙八百六十九卷谱状部四十三种四百二十三帙一千六十四卷簿录部三十六种六十二帙三百四十八卷
右十二部一千二十种二千二百四十八帙一万四千八百八十八卷子兵录 内篇三儒部六十六种七十五帙六百三十卷道部六十九种七十六帙四百三十一卷阴阳部一种一帙一卷法部十三种十五帙一百一十八卷名部九种九帙二十三卷墨部四种四帙一十卷纵横部二种二帙五卷杂部五十七种二百九十七帙二千三百三十八卷农部一种一帙三卷小说部十种十二帙六十三卷兵部五十八种六十一帙二百四十五卷
右一十一部二百九十种五百五十帙三千八百九十四卷文集录 内篇四楚辞部五种五帙二十七卷别集部七百六十八种八百五十八帙六千四百九十七卷总集部十六种六十四帙六百四十九卷杂文部二百七十三种四百五十一帙三千五百八十七卷
右四部一千四十二种一千三百七十五帙一万七百五十五卷术技录 内篇五天文部四十九种六十七帙五百二十八卷纬谶部三十二种四十七帙二百五十四卷历算部五十种五十帙二百一十九卷五行部八十四种九十三帙六百一十五卷卜筮部五十种六十帙三百九十卷杂占部十七种十七帙四十五卷刑法部四十七种六十一帙三百七卷医经部八种八帙五十卷经方部一百四十种一百八十帙千二百五十九卷杂艺部十五种十八帙六十六卷
右十部五百五种六百六帙三千七百三十六卷佛法录三卷 外篇一戒律部七十一种八十八帙三百三十九卷禅定部一百四种一百八帙一百七十六卷智慧部二千七十七种二千一百九十帙三千六百七十七卷疑似部四十六种四十六帙六十卷论记部一百一十二种一百六十四帙一千一百五十八卷
右五部二千四百一十种二千五百九十五帙五千四百卷仙道录 外篇二经戒部二百九十种三百一十八帙八百二十八卷服饵部四十八种五十二帙一百六十七卷房中部十三种十三帙三十八卷符图部七十种七十六帙一百三卷
右四部四百二十五种四百五十九帙一千一百三十八卷文字集略一帙三卷 序录一卷正史删繁十四帙一百三十五卷序录一卷高隐传一帙十卷序例一卷古今世代录一帙七卷七录一帙一十一卷杂文一帙十卷声纬一帙十卷
右七种二十一帙一百八十一卷阮孝绪撰不足编诸前录而载于此
孝绪陈留人。宋中领军歆之曾孙。祖慧真临贺太守。父彦太尉从事中郎。孝绪年十三。略通五经大义。随父为湘州行事。不书南纸以成父之清。年十六丁艰终丧。不服绵纩。虽蔬食有味即吐之。在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孝绪于讲座心惊而反。合药须生人蔘。自采于钟山高岭。经日不值。忽有鹿在前行。心怪之至鹿息处。果有人蔘。母疾即愈。齐尚书令王晏通家权贵。来候之。传呼甚宠。孝绪恶之。穿篱而遁。晏有所遗拒而不纳。尝食酱而美。问之乃王家所送。遂命覆醢。及晏被诛。以非党获免。常以鹿林为精舍。环以林池杜绝交好。少得见者。御史中丞任昉欲造之而不敢。进睨鹿林。谓其兄履曰。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太中大夫殷芸赠以诗。任昉止之曰。趣舍苟异何用相干。于是朝贵绝于造请。惟与裴贞子为交(贞子即子野之谥)天监十二年。秘书监傅昭荐焉并不到。天子以为苟立虚名以要显誉。自是不复征聘。故何胤孝绪并得遂其高志。南平元襄谓履曰。昔君大父举不以来游取累。贤弟独执其志何也。孝绪曰。若麏麚尽可骖驭。何以异夫騄骥哉。王作二闇及性情义。并以示之。请为润色。世祖着忠臣传。集释氏碑铭。丹阳尹录妍神记。并先简居士。然后施行。鄱阳忠烈王孝绪姊夫也。王及诸子岁时致馈。一无所受。尝自筮死期云。与刘著作同年。是秋刘杳卒。孝绪睨曰。吾其几何。数旬果亡。年五十八。皇太子遣使吊祭。赗赠甚渥。子恕追述先志固辞不受。门人谥曰文贞处士
孝绪博极群书。无一不善。精力强记学者所宗。着七录削繁等诸书一百八十一卷。并行于世。编次佛道。以为方外之篇。起于此矣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广弘明集》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33】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