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涅槃经》

「宝积部·涅槃部」经文374卷12页码:P0365
北凉 昙无谶译

  《大般涅槃经》二十九 ▪第2页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孙闻是已还收产业。虽知财货非其所作。然其收取无遮护者。何以故。以姓一故。须陀洹阴亦复如是。师子吼言。如佛说偈

  比丘若修习  戒定及智慧

  当知是不退  亲近大涅槃

  世尊。云何修戒云何修定云何修慧。佛言。善男子。若有人受持禁戒。但为自利人天受乐。不为度脱一切众生。不为拥护无上正法。但为利养畏三恶道。为命色力安无碍辩。畏惧王法恶名秽称为世事业。如是护戒则不得名修习戒也。善男子。云何名为真修习戒。受持戒时。若为度脱一切众生为护正法。度不度故。解未解故。归无归故。未入涅槃令得入故。如是修时。不见戒不见戒相不见持者。不见果报不观毁犯。善男子。若能如是。是则名为修习戒也。云何复名修习三昧。修三昧时。为自度脱为于利养。不为众生不为护法。为见贪欲秽食等过。男女等根九孔不净。斗讼打刺互相杀害。若为此事修三昧者。是则不名修习三昧。善男子。云何复名真修三昧。若为众生修习三昧。于众生中得平等心。为令众生得不退法。为令众生得圣心故。为令众生得大乘故。为欲护持无上法故。为令众生不退菩提故。为令众生得首楞严故。为令众生得金刚三昧故。为令众生得陀罗尼故。为令众生得四无碍故。为令众生见佛性故。作是行时。不见三昧不见三昧相。不见修者不见果报。善男子。若能如是。是则名为修习三昧。云何复名修于智慧。若有修者作是思惟。我若修习如是智慧。则得解脱度三恶道谁能利益一切众生。谁能度人于生死道。佛出世难如优昙钵花。我今能断诸烦恼结必得解脱果。是故我当勤修智慧。速断烦恼早得度脱。如是修者。不得名为修习智慧。云何名为真修习者。智者若观生老死苦。一切众生无明所覆。不知修习无上正道。愿我此身悉代众生受大苦恼。众生所有贫穷下贱破戒之心贪嗔痴业。愿皆悉来集于我身。愿诸众生不生贪取。不为名色之所系缚。愿诸众生早度生死。令我一身处之不厌。愿令一切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修时。不见智慧不见智慧相。不见修者不见果报。是则名为修习智慧。善男子。修习如是戒定智慧是名菩萨。不能如是修戒定慧是名声闻

  复次善男子。云何复名修集于戒。若能破坏一切众生十六恶律仪。何等十六。一者为利餧养羔羊肥已转卖。二者为利买已屠杀。三者为利餧养猪豚肥已转卖。四者为利买已屠杀。五者为利餧养牛犊肥已转卖。六者为利买已屠杀。七者为利养鸡令肥肥已转卖。八者为利买已屠杀。九者钓鱼。十者猎师。十一者劫夺。十二者魁脍。十三者网捕飞鸟。十四者两舌。十五者狱卒。十六者咒龙。能为众生永断如是十六恶业。是名修戒。云何修定。能断一切世间三昧。所谓无身三昧。能令众生生颠倒心谓是涅槃。有无边心三昧净聚三昧世边三昧世断三昧世性三昧世丈夫三昧非想非非想三昧。如是等定能令众生生颠倒心谓是涅槃。若能永断如是三昧。是则名为修习三昧。云何复名修习智慧。能破世间所有恶见。一切众生悉有恶见。所谓色即是我亦是我所。色中有我我中有色。乃至识亦如是。常即是我色灭我存。色即是我色灭我灭。复有人言。作者名我受者名色。复有人言。作者名色受者名我。复有人言。无作无受自生自灭悉非因缘。复有人言。无作无受悉是自在之所造作。复有人言。无有作者无有受者。一切悉是时节所作。复有人言。作者受者悉无所有。地等五大名为众生。善男子。若能破坏一切众生如是恶见。是则名为修智慧也。善男子。修习戒者为身寂静。修习三昧为心寂静。修习智慧为坏疑心。坏疑心者为修习道。修习道者为见佛性。见佛性者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为得无上大涅槃故。得大涅槃者为断众生一切生死一切烦恼一切诸有一切诸界一切诸谛故。断于生死乃至断谛。为得常乐我净法故

  师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说。若不生不灭名大涅槃者。生亦如是不生不灭。何故不得名为涅槃。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是生虽复不生不灭而有始终。世尊。是生死法亦无始终。若无始终则名为常。常即涅槃。何故不名生死为涅槃耶。善男子。是生死法悉有因果。有因果故不得名之为涅槃也。何以故。涅槃之体无因果故。师子吼言。世尊。夫涅槃者亦有因果。如佛所说

  从因故生天  从因堕恶道

  从因故涅槃  是故皆有因

  如佛往昔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沙门道果。言沙门者。谓能具修戒定智慧。道者谓八圣道。沙门果者所谓涅槃。世尊。涅槃如是岂非果耶。云何说言涅槃之体无因无果。佛言。善男子。我所宣说涅槃因者。所谓佛性。佛性之性不生涅槃。是故我言涅槃无因。能破烦恼故名大果。不从道生故名无果。是故涅槃无因无果。师子吼言。世尊。众生佛性为悉共有为各各有。若共有者一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众生亦应同得世尊。如二十人同有一怨。若一人能除。余十九人皆亦同除。佛性亦尔。一人得时余亦应得。若各各有则是无常。何以故。可算数故。然佛所说众生佛性不一不二。若各各有不应说言诸佛平等。亦不应说佛性如空。佛言。善男子。众生佛性不一不二。诸佛平等犹如虚空。一切众生同共有之。若有能修八圣道者。当知是人则得明见。善男子。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之则成醍醐。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师子吼言。如佛所说忍辱草者。一耶多耶。如其一者牛食则尽。如其多者云何而言众生佛性亦如是耶。如佛所说。若有修习八圣道者则见佛性。是义不然。何以故。道若一者如忍辱草则应有尽。如其有尽一人修已余则无分。若道多者云何得言具足修习。亦不得名萨婆若智。佛言。善男子。如平坦路一切众生悉于中行无障碍者。中路有树其阴清凉。行人在下憩驾止息。然其树阴常住不移。亦不消坏无持去者。路。喻圣道。阴喻佛性。善男子。譬如大城唯有一门。虽有多人经由入出。都无有能作障碍者。亦复无人破坏毁落而赍持去。善男子。譬如桥梁行人所由。亦无有人遮止障碍毁坏持去。善男子。譬如良医遍疗众病。亦无有能遮止是医治此舍彼。圣道佛性亦复如是。师子吼言。世尊。所引诸喻义不如是。何以故。先者在路于后则妨。云何而言无有障碍。余亦皆尔。圣道佛性若如是者。一人修时应妨余者。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义不相应。我所喻道是少分喻非一切也。善男子。世间道者则有障碍。此彼之异无有平等。无漏道者则不如是。能令众生无有障碍。平等无二无有方处此彼之异。如是正道能为一切众生佛性。而作了因不作生因。犹如明灯照了于物。善男子。一切众生皆同无明因缘于行。不可说言一人无明因缘行已其余应无。一切众生悉有无明因缘于行。是故说言十二因缘一切平等。众生所修无漏正道亦复如是。等断众生烦恼四生诸界有道。以是义故名为平等。其有证者彼此知见无有障碍。是故得名萨婆若智。师子吼言。一切众生身不一种。或有天身或有人身畜生饿鬼地狱之身。如是多身差别非一。云何而言佛性为一。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置毒乳中。乃至醍醐皆悉有毒。乳不名酪酪不名乳。乃至醍醐亦复如是。名字虽变毒性不失。遍五味中皆悉如是。若服醍醐亦能杀人。实不置毒于醍醐中。众生佛性亦复如是。虽处五道受别异身。而是佛性常一无变

  师子吼言。世尊。十六大国有六大城。所谓舍婆提城婆枳多城瞻婆城毗舍离城波罗[木*柰]城王舍城。如是六城世中最大。何故如来舍之。在此边地弊恶极陋隘小拘尸那城入般涅槃。善男子。汝不应言拘尸那城边地弊恶最陋隘小应言是城微妙功德之所庄严。何以故。诸佛菩萨所行处故。善男子。如贱人舍。王若过者则应赞叹。是舍严丽功德成就。能令大王回驾临顾。善男子。如人重病服秽弊药。服已病愈即应欢喜赞叹。是药最上最妙能愈我病。善男子。如人乘船在大海中。其船卒坏无所依倚。因倚死尸得到彼岸。到彼岸已应大欢喜赞叹。是尸我赖相遇而得安隐。拘尸那城亦复如是。乃是诸佛菩萨行处。云何而言边地弊恶陋隘小城。善男子。我念往昔过恒河沙劫劫名善觉。时有圣王姓憍尸迦。七宝成就千子具足。其王始初造立此城。周匝纵广十二由延七宝庄严。土多有河其水清净柔软甘美。所谓泥连禅河伊罗跋提河熙连禅河伊搜末塠河毗婆舍那河。如是等河其数五百。河此彼岸树木繁茂花果鲜洁。尔时人民寿命无量。时转轮圣王过百年已作是唱言。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习十善法者。能断如是无常大苦。人民闻已咸共奉修十善之法。我于尔时闻佛名号。受持十善思惟修习。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复以是法转教无量无边众生言。一切法无常变坏。是故我今续于此处。亦说诸法无常变坏。惟说佛身是常住法。我忆往昔所行因缘。是故今来在此涅槃。亦欲酬报此地往恩。以是义故。我经中说。我眷属者受恩能报

  复次善男子。往昔众生寿无量时。尔时此城名拘舍跋提。周匝纵广五十由延。时阎浮提居民邻接鸡飞相及。有转轮王名曰善见。七宝成就千子具足。王四天下。第一太子思惟正法得辟支佛。时转轮王见其太子成辟支佛威仪庠序神通希有。见是事已即舍王位如弃涕唾。出家在此娑罗树间。八万岁中修习慈心。悲喜舍心各八万岁。善男子。欲知尔时善见圣王则我身是。是故我今常乐游止如是四法。是四法者名为三昧。以是义故如来之身常乐我净。善男子。以是因缘今来在此拘尸那城娑罗树间三昧正受

  善男子。我念往昔过无量劫。此城尔时名迦毗罗卫。其城有王名曰白净。其王夫人名曰摩耶。王有一子名悉达多。尔时王子不由师教。自然思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大目犍连。给侍弟子名曰阿难。尔时世尊在双树间演说如是大涅槃经。我时在会得预斯事。闻诸众生悉有佛性。闻是事已即于菩提得不退转。寻自发愿。愿未来世成佛之时。父母国土名字弟子侍使之人说法教化。如今世尊等无有异。以是因缘今来在此敷扬演说大涅槃经。善男子。我初…

《大般涅槃经二十九》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