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三十八 ▪第2页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至老。若是诸时非念念灭终不渐长。应当一时成长具足。无是事故。是故当知。定有念念。微细无常。复见有人诸根具足颜色暐晔。后见枯悴。复作是念。是人定有念念无常。复观四大及四威仪。复观内外各二苦因饥渴寒热。复观是四若无念念微细无常。亦不得说如是四苦。若有菩萨能作是念。是名菩萨观细无常。如内外色心法亦尔。何以故。行六处故。行六处时。或生喜心或生嗔心。或生爱心或生念心。展转异生不得一种。是故当知。一切色法及非色法悉是无常。善男子。菩萨若能于一念中。见一切法生灭无常。是名菩萨具无常想。善男子。智者修习无常想已。远离常慢常倒想倒
次修苦想。何因缘故有如是苦。深知是苦因于无常。因无常故受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因缘故名为无常。无常因缘故。受内外苦饥渴寒热鞭打骂辱。如是等苦皆因无常。复次智者深观此身。即无常器。是器即苦。以器苦故。所受盛法亦复是苦。善男子。智者复观。生即是苦灭即是苦。苦生灭故即是无常。非我我所修无我想。智者复观苦即无常无常即苦。若苦无常智者云何说言有我。苦非是我无常亦尔。如是五阴亦苦无常。众生云何说言有我。复次观。一切法有异和合。不从一和合生一切法。亦非一法是一切和合果。一切和合皆无自性。亦无一性亦无异性。亦无物性亦无自在。诸法若有如是等相。智者云何说言有我。复作是念。一切法中无有一法能为作者。若使一法不能作者。众法和合亦不能作。一切诸法性终不能独生独灭。和合故灭和合故生。是法生已众生倒想。言是和合从和合生。众生想倒无有真实。云何而有真实我耶。是故智者观于无我。又复谛观何因缘故众生说我。是我若有应一应多。我若一者。云何而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人天地狱饿鬼畜生大小老壮。是故知我非是一也。我若多者。云何说言众生我者。是一是遍无有边际。若一若多二俱无我
智者如是观无我已。次复观于厌离食想。作是念言。若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云何为食起身口意三种恶业。若有众生为贪食故。起身口意三种恶业。所得财物众皆共之。后受苦果无共分者。善男子。智者复观。一切众生为饮食故身心受苦。若从众苦而得食者。我当云何于是食中而生贪着。是故于食不生贪心。复次智者当观。因于饮食身得增长。我今出家受戒修道。为欲舍身。今贪此食云何当得舍此身耶。如是观已。虽复受食。犹如旷野食其子肉。其心厌恶都不甘乐。深观揣食有如是过。次观触食。如被剥牛为无量虫之所唼食。次观思食如大火聚。识食犹如三百钻矛。善男子。智者如是观四食已。于食终不生贪乐想。若犹生贪当观不净。何以故。为离食爱故。于一切食。善能分别不净之想。随诸不净令与相似。如是观已。若得好食及以恶食。受时犹如涂痈疮药。终不生于贪爱之心。善男子。智者若能如是观者。是名成就厌离食想。迦叶菩萨言。世尊。智者观。食作不净想。为是实观虚解观耶。若是实观。所观之食实非不净。若是虚解。是法云何名为善想。佛言。善男子。如是想者。亦是实观亦是虚解。能坏贪食故名为实。非虫见虫故名虚解。善男子。一切有漏皆名为虚。亦能得实。善男子。若有比丘发心乞食预作是念。我当乞食愿得好者莫得粗恶。愿必多得莫令鲜少。亦愿速得莫令迟晚。如是比丘不名于食得厌离想。所修善法日夜衰耗。不善之法渐当增长。善男子。若有比丘欲乞食时。先当愿言。令诸乞者悉得饱满。其施食者得无量福。我若得食为疗毒身。修习善法利益施主。作是愿时所修善法日夜增长。不善之法渐当消灭。善男子。若有比丘能如是修。当知是人不空食于国中信施
善男子。智者具足如是四想。能修世间不可乐想。作是念言。一切世间无处不有生老病死。而我此身无处不生。若世间中无有一处当得离于生老病死。我当云何乐于世间。一切世间无有进得而不退失。是故世间定是无常。若是无常云何智人而乐于世。一一众生周遍经历一切世间具受苦乐。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虽为四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终生于畜生道中。或为师子虎豹豺狼象马牛驴。次观转轮圣王之身。统四天下豪贵自在。福尽贫困衣食不供。智者深观如是事已。生于世间不可乐想。智者复观世间有法。所谓舍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花璎珞种种伎乐财物宝货。如是等事皆为离苦。而是等物体即是苦。云何以苦欲离于苦。善男子。智者如是观已。于世间物不生爱乐而作乐想。善男子。譬如有人身婴重病。虽有种种音乐倡伎香花璎珞。终不于中生贪爱乐。智者观已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深观一切世间。非归依处。非解脱处。非寂静处。非可爱处。非彼岸处。非是常乐我净之法。若我贪乐如是世间。我当云何得离是法。如人不乐处闇而求光明还复归闇。闇即世间明即出世。若我乐世增长黑闇远离光明。闇即无明光即智明。是智明因即是世间不可乐想。一切贪结虽是系缚。然我今者贪于智明不贪世间。智者深观如是法已。具足世间不可乐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已修世间不可乐想。次修死想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储所绕。念念损减无有增长。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迦叶菩萨言。世尊。云何智者观念念灭。善男子。譬如四人皆善射术聚在一处。各射一方俱作是念。我等四箭俱发俱堕。复有一人作是念言。如是四箭及其未堕。我能一时以手接取。善男子。如是之人可说疾不。迦叶菩萨言。如是世尊。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复速是人。有飞行鬼复速地行。四天王疾复速飞行。日月神天复速四王。行坚疾天复速日月。众生寿命复速坚疾。善男子。一息一眴众生寿命四百生灭。智者若能观命如是。是名能观念念灭也。善男子。智者观命系属死王。我若能离如是死王。则得永断无常寿命。复次智者观是寿命犹如河岸临峻大树。亦如有人作大逆罪。及其受戮无怜惜者。如师子王大饥困时。亦如毒蛇吸大风时。犹如渴马护惜水时。如大恶鬼嗔恚发时。众生死王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观。是则名为修习死想。善男子。智者复观。我今出家设得寿命七日七夜。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修于死想。复以七日七夜为多。若得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时。乃至出息入息之顷。我当于中精勤修道护持禁戒。说法教化利益众生。是名智者善修死想。智者具足如上六想即七想因。何等名七。一者常修想。二者乐修想。三者无嗔想。四者无妒想。五者善愿想。六者无慢想。七者三昧自在想。善男子。若有比丘具足七想。是名沙门名婆罗门。是名寂静。是名净洁。是名解脱。是名智者。是名正见。名到彼岸。名大医王。是大商主。是名善解如来秘密。亦知诸佛七种之语。名正见知断七种语中所生疑网。善男子。若人具足如上六想。当知是人能呵三界。远离三界灭除三界。于三界中不生爱着。是名智者具足十想。若有比丘具是十想。即得称可沙门之相。尔时迦叶菩萨。即于佛前以偈赞佛
怜愍世间大医王 身及智慧俱寂静
无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礼无上尊
发心毕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先心难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礼初发心
初发已为人天师 胜出声闻及缘觉
如是发心过三界 是故得名最无上
世救要求然后得 如来无请而为师
佛随世间如犊子 是故得名大悲牛
如来功德满十方 凡下无智不能赞
我今赞叹慈悲心 为报身口二种业
世间常乐自利益 如来终不为是事
能断众生世果报 是故我礼自他利
世间逐亲作益厚 如来利益无怨亲
佛无是相如世人 是故其心等无二
世间说异作业异 如来如说业无差
凡所修行断诸行 是故得名为如来
先已了知烦恼过 示现处之为众生
久于世间得解脱 乐处生死慈悲故
虽现天身及人身 慈悲随逐如犊子
如来即是众生母 慈心即是小犊子
自受众苦念众生 悲念时心不悔没
怜愍心盛不觉苦 故我稽首拔苦者
如来虽作无量福 身口意业恒清净
常为众生不为己 是故我礼清净业
如来受苦不觉苦 见众受苦如己苦
虽为众生处地狱 不生苦想及悔心
一切众生受异苦 悉是如来一人苦
觉已其心转坚固 故能勤修无上道
佛具一味大慈心 悲念众生如子想
众生不知佛能救 故谤如来及法僧
世间虽具众烦恼 亦有无量诸过恶
如是众结及罪过 佛初发心已能坏
唯有诸佛能赞佛 除佛无能赞叹者
我今唯以一法赞 所谓慈心游世间
如来慈是大法聚 是慈亦能度众生
即是无上真解脱 解脱即是大涅槃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般涅槃经》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2】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