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经论》一 ▪第3页
天亲菩萨造 /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等译
..续本经文上一页敬法转深。此偈迭共相瞻是总相。一切咸恭敬是别相。如是余偈初句总相。余句别相。同异成坏如上所说。偈曰
大智无所畏 金刚藏闻已
欲令大众悦 即时说颂曰
难第一希有 菩萨所行示
地事分别上 诸佛之根本
微难见离念 非心地难得
境界智无漏 若闻则迷闷
持心如金刚 深信佛智慧
心地无我智 能闻智微细
如彩画虚空 如虚空风相
智如是分别 难见佛无漏
我念佛智慧 第一世难知
难信希有法 是故我默然
论曰。此初偈中。欲令大众悦是总正詶答相。詶答有二种。一堪詶答。二不怯弱詶答。偈言大智故。无所畏故。离不堪答。离不正答。此二示现自他无过故。何者是正答相。此法难说复难闻故。云何难说。偈言
难第一希有 菩萨所行示
地事分别上 诸佛之根本
难者难得故。难有二种。一最难。二未曾有难。偈言。第一故希有故。此二示现所说难。何者是难。偈言菩萨所行示地事分别上。菩萨行者。是出世间智。示者。显示故。地事者。谓诸地菩萨行事。分别上者。说胜故。何者菩萨行。偈言。诸佛之根本。佛者觉佛智故。已说难说复说所以难。何者是难。彼菩萨行事义住不可如是说。云何彼义住。偈言
微难见离念 非心地难得
境界智无漏 若闻则迷闷
此偈中。难得者是总。余者是别。难得者难证故。是难得有四种。一微难得。二难见难得。三离念难得。四非心地难得。微难得者。非闻慧境界故。粗事不须思惟。难见难得者。非思慧境界故。离念难得者。非世间修慧境界故。示现三界心心数法分别。世间修道智非境界故。非心地难得者。示现报生善得修道智非境界故。此示现心境界者是心地此谁境界。偈言智境界。何者是智见实义故。何故非余境界。无漏故。无漏者。出世间义。是义非世间智境界。如是甚深义。如是可解。如是不可说。若闻则迷闷者。云何迷闷。随闻取着故。闻者即闻非是不闻。已辩难说。复显难闻。偈言
持心如金刚 深信佛智慧
心地无我智 能闻智微细
如金刚者。坚如金刚。坚有二种。一决定信坚。二证得坚。此三句示现坚者是总。余者是别。云何深信佛智慧。唯佛所知。非我境界。佛菩提无边。佛化众生所说法门种种信故。何者是心地。云何无我智。心地者。随心所受三界中报。又随心所行一切境界亦名心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如实知故。能闻智微细者。难知。如是微细如前所说。复以譬喻显微细义。偈言
如彩画虚空 如虚空风相
智如是分别 难见佛无漏
此偈示现如空中画色如壁。是中不住故不可见。如空中风如树叶。是中不住故不可见。此动作者。非不空中有是二事。如是虚空处事不可说处。是画风如说。以非自性不可得见。是不住故。以其客故。非不于中有此言说。如是佛智言说显示地校量胜分别难见。画者。喻名字句身。何以故。依相说故。风者以喻音声。说者以此二事说。听者以此二事闻。若如是可说。如是可闻。如是难见。何故不说
我念佛智慧 第一世难知
难信希有法 是故我默然
难知者难证故。难信者难生决定心故。此偈示现有证有信可说可闻。世间难得证信故。我不说
经曰。尔时解脱月菩萨闻说此已。请金刚藏菩萨言。佛子。是大菩萨善净众集。善清净深心。善清净诸念。善集诸行多亲近诸佛。善集助道法。具足无量功德。离痴疑悔无有染污。善住深心信于佛法中不随他教。善哉佛子。敷演此义。是诸菩萨于是深法皆能证知
论曰。圣者解脱月何故复叹此众。上言世间证信者难得。示现此众有堪能故。善净深心者是总。此善净深心有二种。一阿含净。二证净。是阿含净有五种。一者欲净。随所念阿含得方便念觉净。如经善清净诸念故。二者求净。得随顺身口敬行。如经善集诸行故。三者受持净。于无量世多闻忆持不谬故。如经多亲近诸佛故。四者生得净。愿得上上生胜念胜。如经善集助道法故。五者行净。求善证法习少欲头陀等成就多功德。如经具足无量功德故。证净者有四种。一者得净。现智善决定故。如经离痴疑悔故。二者不行净。修道中一切烦恼不行故。如经无有染污故。三者无厌足净。不乐小乘得上胜悕望心。如经善住深心信故。深心者悕欲故。信者决定故。复念持彼功德故。四者不随他教净。趣尽道中自正行故。如经于佛法中不随他教故
经曰。尔时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虽此菩萨众善清净深心善清净诸念善集诸行多亲近诸佛善集助道法具足无量功德离痴疑悔无有染污善住深心信于佛法中不随他教。其余乐小法者。闻是甚深难思议事多生疑惑。是人长夜受诸无利衰恼。我愍此等。是故默然
论曰。是圣者金刚藏领彼解脱月菩萨所叹众清净功德已。于所说法中不见法器闻增疑惑。是故不说。于一法中有二种过。疑者正行相违犹豫义故。惑者心迷义故。能坏善法远离善法故。如是显示不受行因受行退因
经曰。尔时解脱月菩萨请金刚藏菩萨言。善哉佛子。重请此事。愿承佛神力。善分别此不可思议法佛所护念事。令人易信解。所以者何。善说十地义。十方诸佛法应护念。一切菩萨护是智地勤行方便。何以故。此是菩萨最初所行成就一切诸佛法故。佛子。譬如一切书字数说。皆初章所摄。初章为本。无有书字数说不入初章者。如是佛子。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菩萨具足行是十地。能得一切智慧。是故佛子。愿说此义。诸佛护念加以神力。令人信受不可破坏
论曰。圣者解脱月何故复重请。示彼疑惑此不可避。若不说者有多过咎。不得成就一切佛法故。以是义故重请金刚藏菩萨。若诸佛有力能令生信。何故众生于彼法中犹起谤意。有二种定。一感报定。二作业定。此二种定。诸佛威力所不能转。最初所行者。依阿含行故。成就一切佛法者。谓是证智。书者是字相。如嘶字师子形相等。字者恶阿等音。数者名句。此二是数义。说者是语。一切书字数说等。皆初章为本
经曰。尔时诸菩萨众。一时同声以偈颂请金刚藏菩萨言
上妙无垢智 堪无量义辩
演说美妙言 真实义相应
念坚清净慧 为十力净心
无碍分别义 说此十地法
定戒深正意 离我慢妄见
此众无疑心 唯愿闻善说
如渴思冷水 如饥思美食
如病思良药 如众蜂依蜜
我等亦如是 愿闻甘露法
善哉清净智 说胜地无垢
具十力无碍 尽说善逝道
论曰。初偈叹证力辩才成就。第二偈上句叹阿含力辩才成就。以证力阿含力故能有所说。是故赞叹。上者是总。又复上者显证力辩才胜故。叹辩才有三种。一真实智二体性三者果。真实智者是无漏智。胜声闻缘觉智等。偈言妙无垢智故。体性者成就无量义辩才。偈言堪无量义辩故。果者字义成就。复是滑利胜上字义成就。偈言演说美妙言真实义相应故。第二偈上句叹阿含力。偈言
念坚清净慧 为十力净心
无碍分别义 说此十地法
念坚者受持显说故。是菩萨于阿含中净慧无疑故。如是叹证力阿含力已。次令听者入证入阿含。是故请说。云何入证。已入地者令得佛力故。未入地者令得入地故。偈言为十力故为净心故。云何为入阿含。无碍分别义令受持十地法故。如是叹说者成就证力阿含力已。次复叹听众堪受阿含及证力故。偈言
定戒深正意 离我慢妄见
是众无疑心 唯愿闻善说
此偈中唯愿者是总。唯愿有二种。一求阿含。二求正证。有二种妄想不堪闻阿含。一我二慢。以我慢故于法法师不生恭敬。复有二种妄想不堪得证。一见二疑。见者颠倒见故。疑者于不思议处不生信故。妄者谓妄想见中同使故。有二种对治堪闻阿含。一定二戒。定者心调伏故。戒者善住威仪故。次有二种对治堪能得证。一正见二正意。正见者善思义故。正意者得欢喜故。深者细意善思惟故。复以诸喻显示大众求法转深。偈言
如渴思冷水 如饥思美食
如病思良药 如众蜂依蜜
我等亦如是 愿闻甘露法
此四喻者喻四种义门。示现正受彼所说义。何等为四。一受持。二助力。三远离。四安乐行。此义云何。如水不嚼随得而饮。如是闻慧初闻即受随闻受持。如食咀嚼身力助成。如是思慧嚼所闻法智力助成。如服良药药行除病。如是具闻思慧随顺正义如法修行。远离一切烦恼习患。如蜜众蜂所依乐行住处。如是闻思修慧果圣所依处。现法爱味受乐行故。如是赞叹说者听者请说已。次叹所说法利益咸皆共请。偈言
善哉清净智 说胜地无垢
具十力无碍 尽说善逝道
善哉者所说法中善具足故。善哉有三种。一所依二体性三果。所依者谓净慧。体性者谓说诸地未曾说法。胜地者地挍量胜。无垢者说不违义。违义说者有三种垢。一者倒说。二谤如来。三诳闻者。果者谓具十力无障碍佛菩提故。如是请已犹故不说。何故不说请不满故
十地经论初欢喜地第一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十地经论》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1】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