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释经论部·毗昙部」经文1545卷27页码:P0001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五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业蕴第四中自业纳息第五之二

  若业是自业。此业定当受异熟耶。答应作四句。有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谓业已得今有异熟。及业异熟已生正受。此业异熟已至最后位。此最后言义有多种。谓有最后千劫。有最后百劫。有最后劫。有最后千岁。有最后百岁。有最后岁。有最后月。有最后昼夜。有最后刹那。云何最后千劫。谓如一业能引非想非非想处八十千劫寿量。彼住最后千劫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已至最后异熟位故。云何最后百劫。谓如一业能引无烦天处十百劫寿量。彼住最后百劫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已至最后异熟位故。云何最后劫。谓如一业能引遍净天处六十四劫寿量。彼住最后劫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已至最后异熟位故。云何最后千岁。谓如一业能引他化自在天处十六千岁寿量。彼住最后千岁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已至最后异熟位故。云何最后百岁。谓如一业能引北俱卢洲十百岁寿量。彼住最后百岁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已至最后异熟位故。云何最后岁。谓如一业能引南赡部洲百岁寿量。彼住最后岁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已至最后异熟位故。云何最后月。谓如一业能引十二月寿量。彼住最后月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已至最后异熟位故。云何最后昼夜。谓如一业能引三十昼夜寿量。彼住最后昼夜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已至最后异熟位故。云何最后刹那。谓如一业能引百刹那寿量。彼住最后刹那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已至最后异熟位故。有业定当受异熟。此业非自业。谓业非已得今有异熟。及业异熟非已生正受。此业异熟未熟。如无间业已现在前。已牵异熟果未现前若律仪业。若不律仪业。若非律仪非不律仪。诸余身语妙行恶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恶作忧根俱生善思。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顺住分。顺胜进分。顺决择分等业。已现在前。已牵异熟。此有三种。谓顺现法受。顺次生受。顺后次受。果未现前。有业是自业。此业定当受异熟。谓业已得今有异熟。及业异熟已生正受。此业异熟未至最后位。此最后言义有多种。谓有最后千劫。乃至最后刹那。最后千劫者。谓如一业能引非想非非想处八十千劫寿量。彼住最初千劫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受异熟。谓定当受七十九千劫异熟。乃至彼住第七十九千劫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受异熟。谓定当受千劫异熟。最后百劫者。谓如一业能引无烦天处十百劫寿量。彼住最初百劫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受异熟。谓定当受九百劫异熟。乃至彼住第九百劫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受异熟。谓定当受百劫异熟。最后劫者。谓有一业能引遍净天处六十四劫寿量。彼住最初劫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受异熟。谓定当受六十三劫异熟。乃至彼住第六十三劫时。此业是自业。此业定当受异熟。谓定当受一劫异熟。如是最后千岁。乃至最后刹那。随其所应。广说亦尔。如是诸业果正现前故名为自业。未至最后异熟位故。名定当受异熟。有业非自业。此业定当不受异熟。谓业非已得今有异熟。及业异熟非已生正受。此业异熟已熟。谓诸无间业余众同分中。已消已受。已作所作。已与果已。无能异熟已熟。如律仪业。若不律仪业。广说乃至。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顺住分。顺胜进分。顺决择分等业。已消已受。已作所作。已与果已。无能异熟已熟。非亦有四句。翻是应知。谓前第二句作此第一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广说如前。若业成就此业定当受异熟耶。答应作四句。有业成就此业定当不受异熟。谓业过去不善善有漏异熟已熟。此业不失。若业未来不善善有漏已得而定不生。若业无记无漏成就。此中谓业过去不善善有漏异熟已熟。此业不失者。如律仪业。若不律仪业。若非律仪非不律仪。诸余身语妙行恶行。已现在前已牵异熟。此有二种。谓顺现法受。顺不定受。果已现前此业不失。无前所说诸失缘故。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恶作忧根俱生善思。已现在前已牵异熟。此有四种。谓顺现法受等如前说。果已现前此业不失。无前所说诸失缘故。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乃至顺决择分等业。已现在前已牵异熟。此有四种。谓顺现法受等如前说。果已现前此业不失。无前所说诸失缘故。若业未来不善善有漏已得而定不生者。谓欲界系善不善思。未来已得而定不生定不生故。此业定当不受异熟。若恶作忧根俱生善思。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乃至顺决择分等业。未来已得而定不生定不生故。此业定当不受异熟。若业无记无漏成就者。谓无记无漏业。虽成就而性不贞实。及无爱润故。此业定当不受异熟。有业定当受异熟。此业不成就。谓业过去不善善有漏异熟未熟。此业已失。若业未来不善善有漏不得而定当生。此中谓业过去不善善有漏异熟未熟。此业已失者。如律仪业。已现在前已牵异熟。此有三种。谓顺现法受。顺次生受。顺后次受。果未现前此业已失。由前所说诸失缘故。若不律仪业。若非律仪非不律仪。诸余身语妙行恶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恶作忧根俱生善思。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乃至顺决择分等业。已现在前已牵异熟。此有三种。谓顺现法受等如前说。果未现前此业已失。由前所说诸失缘故。若业未来不善善有漏不得而定当生者。谓诸无间业未来未得。而定当生。定当生故定当受异熟。若律仪业。若不律仪业。若非律仪非不律仪。诸余身语妙行恶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恶作忧根俱生善思。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乃至顺决择分等业。未来未得而定当生。定当生故定当受异熟。此有三种。谓顺现法受等如前说。有业成就此业。定当受异熟。谓业过去不善善有漏异熟未熟此业不失。若业未来不善善有漏已得亦定当生。若业现在不善善有漏。此中谓业过去不善善有漏异熟未熟此业不失者。谓诸无间业已现在前已牵异熟。果未现前。若律仪业。若不律仪业。若非律仪非不律仪。诸余身语妙行恶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恶作忧根俱生善思。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乃至顺决择分等业。已现在前已牵异熟。此有三种。谓顺现法受等如前说。果未现前此业不失。由无前所说诸失缘故。若业未来不善善有漏已得亦定当生者。谓欲界系善不善思。未来已得亦定当生。定当生故定当受异熟。此有三种。谓顺现法受等如前说。若恶作忧根俱生善思。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乃至顺决择分等业。未来已得亦定当生。定当生故定当受异熟。此有三种。谓顺现法受等如前说。若业现在不善善有漏者。谓诸无间业正现在前。若律仪业。若不律仪业。若非律仪。非不律仪。诸余身语妙行恶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恶作忧根俱生善思。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乃至顺决择分等业。正现在前。此有三种。谓顺现法受等如前说。有业不成就此业定当不受异熟。谓业过去不善善有漏异熟已熟此业已失。若业未来不善善有漏不得亦定不生。若业无记无漏不成就。此中谓业过去不善善有漏异熟已熟此业已失者。谓诸无间业余众同分中。已消已受。广说如前。若律仪业。若不律仪业。若非律仪非不律仪。诸余身语妙行恶行。若欲界系善不善思。若恶作忧根俱生善思。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乃至顺决择分等业。已在过去已消已受。广说如前。此业已失。由有前说诸失缘故。若业未来不善善有漏不得亦定不生者。谓诸无间业未来未得定当不生。定不生故定当不受异熟。若律仪业。广说乃至。若诸静虑。无色顺退分。乃至顺决择分等业。未来未得定当不生。定不生故定当不受异熟。若业无记无漏不成就者。谓由不贞实及无爱润故。或先未得。或得已失故非。亦有四句。翻是应知。谓前第二句作此第一句。前第一句作此第二句。前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广说如前若预流者。有不善业能顺苦受。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如说二因令堕恶趣。谓见所断修所断业。诸预流者。虽已永断见所断业。而未能断修所断业。或有生疑。诸预流者应堕恶趣。或复生疑。彼应已断修所断业。欲令彼疑得决定故。显预流者。虽未永断修所断业。而彼决定不堕恶趣。故作斯论。若预流者。有不善业能顺苦受。异熟未熟彼既成就。应堕恶趣何道障故而不堕耶。答由二部结缚诸有情令堕恶趣。谓见所断修所断结。诸预流者。虽未永断修所断结而已永断见所断结。阙一资粮不堕恶趣。如车具二轮有所运载。鸟有二翼能飞虚空阙一不然。此亦如是。故预流者不堕恶趣。随本论文所释如是。然有说者。愚堕恶趣智则不然。一切预流是智者故。凡堕恶趣圣则不然一切预流是圣者故。有恶意乐害意乐者堕恶趣。有善意乐无害意乐者不然一切预流有善意乐无害意乐故。犯戒者堕恶趣。持戒者不然一切预流是持戒者。由彼已得圣所爱戒坚牢船故。复有说者。一切预流于诸恶趣得非择灭。诸法若得非择灭者。彼法毕竟不现在前。是故预流不堕恶趣。有余师说。若有不见恶行过失妙行功德。彼堕恶趣一切预流如实知见善恶得失。由失念故。虽暂起恶业而不堕恶趣。有作是说。萨迦耶见未断未遍知。造恶业者容堕恶趣。一切预流萨迦耶见已断已遍知。虽暂起恶业。而不堕恶趣。如世尊说。若有身见已断已遍知。具五功德。一者障三恶趣。二者遮五无间业。三者解脱种种诸恶见趣。四者无际生死已作分齐。五者临命终时心神明了。有说。预流智腹净故。虽有恶业不堕恶趣。如有二人食不应食。一内火劣所食不消便致大苦。一内火盛所食易消不增大苦。如是异生及预流者。虽俱受境作不善业而诸异生智腹不净。无圣道火故便堕恶趣受诸剧苦。诸预流者智腹净故。于人天中但受微苦。有说。预流从无量殑伽沙等。如来应正等觉圣种中生故。虽有恶业不堕恶趣。如有二人俱犯王法。一是凡庶便致重刑。一是王子但遭诃责。如是异生及预流者俱作恶业而诸异生非圣种故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五》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