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三 ▪第6页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续本经文上一页重生喻。初中三。一喻释。二法合。三结成。今初曲分为二。初翳差华亡喻。后空不生华喻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谓不知华因翳有。妄执从空而生。不知迷真故妄生。横执真能生妄。既得翳差都不见华。闻说从翳而生。又执何时更翳。以喻比来迷倒妄见轮回。因闻普眼法门。了悟根尘清净。闻道因除迷心故得清净不是新得妙门。又执早晚更迷。犹如何时更翳。问翳差之者。或有他时更生。不必的定永无。如何以此为喻。答夫喻者。但取当日一席之事。不说终身。但以愚人晨。旦见华食时眼差。见华乱生乱灭。谓言翳亦速起速停。念念候之。故云不可。故诸经论喻释佛云如大梦觉。岂可难云睡起梦觉何妨明夜更睡还梦。若如是难岂识喻焉
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翳不与华期。华不随翳生。但翳故妄见。非华实生。二法各不相知。况复一空一有。故云不相待也。纵使心迷生死亦寂。但缘迷故妄似死生。众生本自不生。幻华毕竟不起。莫将翳待。莫以迷求。刚藏问目正似此也。下空华喻云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此喻前已含释。文易可知。二法合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迷见生死似华起。悟得涅槃似华灭。言圆觉离华离翳。则双拂生死无明。虚空非暂有无。觉性何关迷悟。众生既如华起。约谁更难无明。无明生死既空。何责本来成佛。空华终不再起。果位何得还迷。由己计度不休。见他觉性流转。若如是解顿遣三疑。三疑钩锁连环。不是三科别答。下金矿喻即唯答佛不再迷。此疑过深。故重喻也。三结成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虚空世法尚不同华起灭。况如来随顺圆觉湛然真常是虚空之体性邪。觉为空性者。佛顶云。空生大觉中。又云。寂照含虚空。复言平等者。然圆觉虽是虚空之性。而冥合不分。周遍法界无分无限无别能依所依。故云平等。此意云。空在觉中空尚常寂。况觉为空性。岂增减耶。喻犹不及故云况复。后金矿喻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 金在矿中销矿金现。非销始有。若因销有。销顽石等亦应得金。故知虽假炉冶销镕。金性要须本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 此明在矿则隐出矿则显隐显虽殊金性本来平等
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释成金性本有也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法合也矿喻烦恼。金喻觉性。炼出洁净即有晶光。及能随匠随模。作佛等像或种种器。喻佛三身也。然此一喻唯答佛不再迷之难。前就圆悟之理生佛俱是本真。以成普眼段中众生本来成佛之义故举空华元来不起非后始灭。法合云。生死涅槃同于起灭。所以俱通三难。今就不坏因果之相。故说销矿出金。华则始终本无。矿则因销始尽。意云。圆顿之理虽齐。迷悟不妨成异。既有多生习障。还须背习显真。真显则究竟清净。若但用前喻。即拨无迷悟因果之相。便成邪见若但用此喻。即成众生觉性本来不净。失真常理。亦成邪见。道理微妙一喻难齐。故说两事。是知此喻唯答第三难也。三显浅难造深文二。初所造离念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 先标觉心为宗。后方拂迹者。明非断灭。但离所拂非无觉心。拂有三节
本无菩提及与涅槃 拂转依之名也。由转烦恼生死故曰菩提涅槃。体虽即真名因妄得
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此。两节皆双拂对待。圆觉性中都无。此事若有少见则迷圆觉。故华严云。于法若有见此则未为见。若无有见者如是乃见佛。二能造带情文四。一举胜彰劣。二举喻显情。二诫息妄心。四重彰妄义。今初文有两对。初小圣理智对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 沈空滞寂灰身灭智
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 若未入灭即有余涅槃。若已入灭即无余涅槃。下第二凡心真觉对
何况能以有思惟心 种种计度
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此上两对意云。小圣真智尚不能亲到小圣之理。况凡心劣于前智。真觉又超前理。转转悬隔何能造耶。如百寮尚畏宰相百姓岂亲天子。此正同金刚经四果之人尚无心言我证得四果岂。如来有定法得阿耨菩提耶。二举喻显情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 举喻也。此下显情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即知前举胜此举喻。并是显分别心不能证觉。密讥前三种翻覆疑难。前云有思惟心。即是此云以轮回心。前云圆觉境界。即是此云大寂灭海。可深照之。三诫息妄心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指前未出轮回等文也若远指即文殊章先断无明。或指余经皆如是说。四重彰妄义文二。一无实体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 举能起之根识有。心者识也。起者心所也
皆是六尘妄想缘气 举能牵之尘境
非实心体 实心无念故
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纵实有思惟。思惟尚不能证觉。何况此心早已如于空华。自无其体。向上更欲求证。何异空华结果。故言展转妄想。二无胜用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从第一核疑之本。兼此第三一段。大意总是责问者滞情分别过患。所以其中此节最亲。因前三番之疑便都指但是浮心巧见总不能证觉。四结问不当理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乍看连次之经。即似唯结巧见之文。细详其义乃都结第三一段。问前赞善哉。此责非正。何也。答前赞者美其起教。此责者显其实理。此一段疑最障修证。若不征起。末世长迷征有斯益。故前赞也。刚藏所征意在佛责。故知责此之过。始彰征起有功。乍看似前后乖违。细详乃始终符合。可审玩味。妙在斯焉。偈中四段。前三全同长行。后二句全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长行先举妄相。偈文先标实性
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
略不颂空华。影在后段故
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
所造离念良由长行华无起灭。喻中结文与此段同。故此亦取空华之喻。意该前后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诘虚妄
能造带情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此第四一段是依解起行也。与长行第四互有互无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3】个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