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律疏部·论疏部」经文1819卷40页码:P0826
北魏 昙鸾注解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二 ▪第4页

  

  ..续本经文上一页求乐即违菩提。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

  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 菩提是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

  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则违菩提。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依大乘门。大乘门者。谓彼安乐佛国土是也。是故又言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名义摄对者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省机之智备应而无知。寂灭之慧亦无知而备省。然则智慧方便相缘而动相缘而静。动不失静智慧之功也。静不废动方便之力也。是故智慧慈悲方便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者。谓应知智慧方便是菩萨父母。若不依智慧方便。菩萨法则不成就。何以故。若无智慧为众生时则堕颠倒。若无方便观法性时则证实际。是故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诸法各有障碍相如风能障静土能障水湿能障火。五黑十恶障人天。四颠倒障声闻果。此中三种不远离障菩提心。应知者。若欲得无障当远离此三种障碍也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乐有三种。一者外乐。谓五识所生乐。二者内乐。谓初禅二禅三禅意识所生乐。三者法乐(五角反)乐(鲁各反)。谓智慧所生乐。此智慧所生乐从爱佛功德起。是远离我心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自供养心。是三种心清净增进。略为妙乐胜真心。妙言其好。以此乐缘佛生故。胜言胜出三界中乐。真言不虚伪不颠倒。愿事成就者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 应知者。谓应知此四种清净功德能得生彼清净佛国土。非是他缘而生也

  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 随意自在者。言此五种功德力能生清净佛土出没自在也。身业者礼拜也。口业者赞叹也。意业者作愿也。智业者观察也。方便智业者回向也。言此五种业和合则是随顺往生净土法门自在业成就。利行满足者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 此五种示现入出次第相。入相中初至净土是近相。谓入大乘正定聚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净土已便入如来大会众数。入众数已当至修行安心之宅。入宅已当至修行所居屋[宋-木+禹](尤举反)。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萨自娱乐地。是故出门称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 此入出功德门何者是。释言

  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礼佛愿生佛国是初功德相

  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 依如来名义赞叹是第二功德相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 为修寂静止故一心愿生彼国。是第三功德相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 种种法味乐者。毗婆舍那中有观佛国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乘味毕竟住持不虚作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有如是等无量庄严佛道味故言种种。是第四功德相

  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 示应化身者。如法华经普门示现之类也。游戏有二义。一者自在义。菩萨度众生。譬如狮子搏鹿所为不难。如似游戏。二者度无所度义。菩萨观众生毕竟无所有。虽度无量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示度众生如似游戏。言本愿力者。示大菩萨于法身中常在三昧而现种种身种种神通种种说法皆以本愿力起。譬如阿修罗琴虽无鼓者而音曲自然。是名教化地第五功德相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自利满足也。应知者。谓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

  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以回向因证教化地果。若因若果无有一事不能利他。应知者谓应知由利他故则能自利。非是不能利他。而能自利也

  菩萨如是修五念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得此菩提故名为佛。今言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得早作佛也。阿名无。耨多罗名上。三藐名正。三名遍。菩提名道。统而译之名为无上正遍道。无上者。言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何以言之。以正故。正者圣智也。如法相而知故称为正智。法性无相故圣智无知也。遍有二种。一者圣心遍知一切法。二者法身遍满法界。若身若心无不遍也。道者无碍道也。经言。十方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道者一无碍道也。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是涅槃。如是等入不二法门无碍相也。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答曰。论言。修五门行以自利利他成就故。然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他利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众生而言。宜言他利。今将谈佛力。是故以利他言之。当知此意也。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伏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证也。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涂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略解义竟 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论初归礼明宗旨有由。终云义竟示所诠理毕。述作人殊于兹成例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网站(putixia.net)提供分节阅读,后面还有【1】个分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