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经文上一页所以爾者。由如來福田清淨故。稱名獲福不可思議故能滅於重罪。如一念起惡誹謗聖人則累劫受苦。今由一念信心稱名故累劫受樂。因果必然為差失也 故大品經云。佛告諸天子。若有天子天女命欲終時。汝但為稱般若波羅蜜。以聞般若波羅蜜名號故諸天子不生惡道。還生天中 大悲經云。若有眾生聞佛名者。我說是人畢定當得入涅槃。若有眾生以念佛故乃至一華散於空中。如是福德所得果報不可窮盡。若有眾生以至誠心念佛功德乃至一華散於空中。於未來世當得釋天王梵天王轉輪聖王。於其福報亦不能盡。以其善根福報不可盡故要當入般涅槃。何以故。阿難施佛福田不以有為果報所能盡邊。我說是人必得涅槃盡涅槃際。阿難乃至一稱佛名一生信者。所作功德終不虛。設若有淨心諸眾生等作是稱名南無佛者。阿難彼人以是善根必定涅槃。得近涅槃流注相續入涅槃際。即其義也 自下次明往生相。初明化佛迎接。二讚其功德。三正明往生。四明上已悟道。經十小劫得入初地者。此是凡夫故所以生彼經十小劫方得入初地也。得聞佛法僧名即得往生者。復有眾生臨命終時聞三寶名即得往生。所以爾者。由寶功德不可思議故。能令聞者得生淨土。故大品經云。菩薩摩訶薩以神通力飛到十方諸有無三寶名處。為讚佛法僧功德。眾生聞已生諸佛前。大集經云。若有眾生乃至一念深信如來。敬仰尊重歎未曾有。以敬信故得作輪王統四天下七寶具足。乃至得作帝釋天王魔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何況常能具信三寶。即其義也
自下次明下品中生。文有四。一標品名。二顯行相。三明往生相。四總結。或有眾生毀犯五戒者。此明往生人。先顯其過。犯五戒八戒是在家人。犯具足戒是出家人。偷僧祇物者。十方常住僧物也。現前僧物者。一住處屬現在人物也。不淨說法者。乘諸法實相我心中說或為名利。或為勝他皆名不淨說法也。地獄猛火一時俱至者。惡因既成中陰惡相現也。遇善知識為說阿彌陀佛十力者。此明其德也。能摧邪慢故名為力。並以智為體。一智在十處。名為十力名者。一是處非處力。二業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盡力。威德者神通息慢名為威德。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者。此即如來五分法身。戒身以三聚淨戒為體。惠身以一切智為體。定身以大乘光明三昧等一切定為體。解脫身以有為解脫無為解脫為體。解脫知見身以後得智為體。自下明說利益。謂聞如來功德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所以爾者。如來名號及功德皆不可得聞。若聞其名獲福無量故。觀佛三昧經云。念佛功德者。所謂戒定惠解脫解脫知見。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大悲三念處。是若有眾生一聞佛身如上功德相好光明。億億千劫不墮惡道不生邪見。雜惡之處常得正見。勤修不息。但聞佛名獲如是福。何況繫念觀佛三昧。即其義也 自下次明往生相。初明中陰相滅。謂地獄猛火化為涼風。二明化佛來迎。三明往生。四生已獲益。此人由業力劣故蓮華六劫乃開也 自下總結可解
自下次明下品下生相。文中有四。一標品名。二顯行相。三明往生相。四總結。或有眾生作不善業者。此明行相也。先明其失。五逆者。殺父。害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問。無量經云。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何以此中五逆業得生淨土耶 答。造五逆者。有二種。一謂此人先發菩提心。中間忽造五逆。後時由正念佛名故伏滅業障得生淨土。此經據此而論二者。此人先無菩提之心而復造五逆罪。復無念佛功德。此人不生。無量壽經據此而說。下明其德。善友為說妙法者。說大乘法也。聞大乘經能除重罪教令念佛者。念佛功德能除業障也。不遑念佛者。猶無暇也。此人為死苦所逼無暇念佛功德名號也。具足十念者明時分也。十念之業能除重罪生於淨土。故智度論云。有人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得生善道。有人一生造善臨命終時生於惡道。此有二義。一由後報業熟。二由臨命終時善心心數法生 問。此人一生造惡。云何臨終一念心能勝終身行業 答。譬如大將一人能破大敵。臨命終心亦爾。如火如毒一念之心能勝終身。能勝終身行業。以捨諸根事急故。即其義也 自下次明往生相。初見蓮華。二正明往生。三明已獲益。為其廣說諸法實相者。此謂大乘之深極。若思能滅重罪故。普賢菩薩觀經云。其有眾生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一彈指頃除百萬億阿僧祇生死之罪。是名具足菩薩戒者。不須羯磨自然成就。應受一切人天供養。即其義也 自下總結可解
上來答問示其觀相訖。自下第二明時眾獲益。夫人先是十迴向菩薩聞佛說淨土之相。即得觀佛三昧。見極樂世界莊嚴之相。及得無生忍 問。既是十迴向菩薩。云何上文言汝是凡夫心想羸劣耶 答。地前菩薩望初地悉名凡夫。以未證法身故也 自下明發願。既聞希有之法復證法身。故發願生於極樂世界。如龍樹菩薩。在此證歡喜地已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此亦如是。此經說上品上生正為於此。若言六地菩薩為上品上生者。云何六地菩薩報在穢國發願生淨土耶。地前菩薩結業未盡故生在穢國。所以在此發願生於淨土。斯即文義昉然不勞異釋。生彼國已得諸佛現前三昧者。生彼國已得諸根。常見諸佛不假修習。方見故曰現前三昧。侍女諸天既見夫人獲證。所以仰學勝流並發菩提心也 自下第三次明流通分。文中有五。初大德阿難請問持法。二如來為立經名。三重讚修益。四時眾歡喜。五如來還歸。初二文可解。讚修益中言現身見佛者。此明現在之益。由三昧之力故現身必見佛也。故華嚴經云。念佛三昧必見佛。念終之後生佛前。此之謂也。下次舉劣顯勝。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罪。何況繫心憶念也。故華嚴經云。若能須臾念如來。乃至一念功德力。因此永離三惡趣。智慧光明滅癡闇。又云。寧於無量劫具受一切苦。得聞佛名號不於無量劫具受一切樂 不聞佛名號 所以無量劫 流轉生死苦 不聞佛名故即其義也。下次約喻顯法。分陀利華者。白蓮華也。此華世間最勝。念佛行者亦爾。於人中最勝也。復由常念諸佛菩薩故二菩薩為其勝友也。下明未來之益。由念佛功德故未來必得菩提坐於道場也。諸佛家者佛家有二種。一者生家。謂十王報。二者法家。謂真如法身。由行者念佛故隨念必生佛家。如人念生天中隨願必得。此亦如是 世尊足步虛空還耆闍崛山者。前為入王宮故密現神通赴請。今現行威儀欲令見者。獲福如來凡現行時足恒離地四寸而輪相現。故華手經云。佛行時若有眾生觸其足者七日受樂。如來右迴身時地深八萬四千由旬如輪旋轉。大集經云。如來入出城邑村落舍宅足不蹈地。常行千葉蓮華之上。若有眾生遇觸佛影七日安樂無飲食想捨是身已生於善有。此謂如來現行之益也。下明弘宣之益。如來既在王宮說法。所以不及餘人。尊者阿難別更為眾弘宣。大眾聞之皆歡喜也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