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经文上一页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自恣時者 述曰。第六品真勸。修文有二節。一教供勝田。二教受供之儀。前中有五句。一標時。二修意。三示法。四美田。五障益。此標時也。十方顯境攙。僧眾簡邪儅。十五序良時。自恣標捨行。然則三時獲果必藉良晨。人處為緣還資清眾。故德侶晏坐之末。竟歲發露之時。離縛則逆流愛河。流倫則救令速出也
經曰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 述曰。明修意也。當為七世父母者酬遠恩也。則七生父母。現在者益近恩也。則親生父母。然親累七世障覆載之難違恩及幽眾顯含育之罔極。所以目連小志唯請近親。大聖慈寬愛及七世也
經曰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臥眾具盡施甘美貯在盆中者 述曰。此第三示法也。具飯百味五果者。晝所獻之餚。汲灌盆器窮俎食之神器。香油錠燭擬去暗以留光。床臥眾具則止疲以息慮。然則盆由聖制事藉功成。所以安汲灌於龍門。記燎於雷室。秦饒則皎之於前。趙玉亦佩之於後。神鳳上踴飛蓋下垂翻瑛。八珍盆羅百味檀那既就福應時。聰庶拔擢於知恩。亦祐利於群品也
經曰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者 述曰。第四美田也。具讚三德。此即定德也。當此之日即舉滅罪之良晨。一切聖眾乃標證理之明。良匠或在山間禪定。處巖藪以練心。或得四道果剋無內而取滅此定得也
經曰或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者 述曰。智德也。或樹下經行者頭陀自利之背。即依問以專修。或六通自在者獲果利他之儅。即起通而益物也
經曰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士權現比丘在大眾中者 述曰。次明戒也。南句初列三人。則有戒之者。次障三戒。出持犯之儀。此列三人也。聲聞則別脫之戒。緣覺則定隨律儀。菩薩則道共之戒。通即人人具之。別乃各守戒也
經曰皆同一心受鉢和羅飯具清淨戒者 述曰。此明三戒。出持犯之儀。此別脫戒也。皆同一心者。顯無散亂之失。受鉢和羅飯者障無違爭之愆。具清淨戒者。即皎若明珠。夫以信施難消。如毛繩斷骨故。律功一心受食。經制具戒方消故。稱名免難尚勸一心為福利。生圓須同意也
經曰聖眾之道者 述曰。定隨戒也。然則智依定起。非淨戒無以現前。聖託道生終假人以顯其旨也
經曰其德汪洋者 述曰。道隨戒也。汪洋者。盛貌之威儀也。然行則褭王觀親取嚴形以降魔 坐若就盤見不動而憚法故。門外睹沙門之像深嗟五欲之怨。城中逢馬宿之客。聞之帝而獲初果。斯則威儀之益也
經曰其有此等自恣僧者 述曰。第五顯益也。文有二句。一顯大悲拔苦力。二顯大慈與樂力。其有供養等者。顯大悲力。其有供養自恣者。標良田之美也。現在等者。出所救之重恩。恩有三品。一上恩。即現在父母親生育故。二中恩者。七世父母枝引不絕遠資潤故。三下恩。六親眷屬。謂親戚兄弟助力成故。即大論云。離別常八易。離別知識難。離別知識易。離別妻子難。離別妻子易。離別父母難。此證三品親也。出三塗等者。正顯大悲力也。夫以積惡招殃災及二世。修善置福度及浚混。今言出者。此等應墮三塗。但為聖力所資。業果消滅。既應墮不墮。即說不墮為出也
經曰若父母在世福樂百年等者 述曰。大慈與樂力也。福樂百年即現在樂。入天花光即後世樂。旦閻浮上壽命極一百年。天內報宮光花影發也
經曰佛敕十方眾僧當為施主家咒願者 述曰。自下明受供之儀也。二句先教受食行。後示受食儀。先咒願者。生口業善行。禪定意者生意業善。後受食者生身業善也。夫以願如御者。即有懸標之力。行類牛車。近有滅惡之功。故先遣發願。後行禪也
經曰光安在佛塔前者 述曰。示受食儀也。然三寶次第雖有三階。就應化門宜先供佛。何者。且塔安舍利即神變無窮。多寶靈龕乃會身分坐。故使藥王燒百福之辟。信相□古土之骸。合既聖體嶷然。寧不設盆先獻也
經曰時目連泣聲除滅等者 述曰。第七孝子領悟也。如來德澤。洪流神會。義無不喜。倒懸雪苦。目連於是止悲。大眾則舞齊歡。目連則宿除哭泣也
經曰目連其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等者 述曰。第八慈母蒙益也。且一人之福似掬土而遏江河。今既大眾之威。若嵐風類於業嶺也
經曰目連復白下 第三流通分。反有三句。一啟清。二蒙讚。三正答。夫孝之大也即通於神明。豈可獨敞於當時。而不垂光於來業。所以目連啟請。務屬於茲也。文二句。一領即坐之益。賀三寶之威。二為未戊傳芳。即諮疑審定
經曰佛言等者 述曰。蒙讚也。如來既降迹投機惠雲乘布。但使來人有苦即法澤彌流。以彼同得宜故云大善 然佛猶未說類即申疑故。云我正欲說汝今復問
經曰若善男子等者 述曰。第三答也。有其五節。一教獻供。二教發願。三教常修。四教奉持。五教承命。此初也。極哉父母恩同天地。從使血流滂沛未足酬恩。所以道門信類貴徒賤品。但當獻供即答橫恩。圓有多句。一標行孝人名。二示獻供時節。文相可解
經曰乞願便現在父母等者 述曰。教發願也。當願父母近年之命弗窮。資身之具恒逸。既去解支之庸。即留倚樂之安。七世尊靈長辭百苦。永去千彌寒泉。於此晨歸天靈。於即曰感茲福乘亦願無窮。此即教獻供也
經曰是佛弟子修孝順等者 述曰。三勸常修也。若勸慈行即念念追思。若濟其親即年年設供斯即孝盡於始終。亦行極於事親也。然則財於老時無用措時為子孫故。盆於孝者。無施子宜午月恒獻故
經曰若一切佛弟子奉持是經法者 述曰。第四教奉持也。奉者信也持者念也。言信即遣撥正邪。言念則深妄教之失。所以勗其信念史教流通矣
經曰目連比丘及四輩弟子奉行者 述曰。第五承命也。如來降茲法雨澤潤含生。散坐將終傳芳即席。但目連等咸受命頂戴奉行。既荷載聖恩。理懷歡喜也
盆經讚述卷一
功德无量:如果您发现本经文有误/缺,可以点我为众生修正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