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可能干净,你应勤奋地清净不净物之源的身体内部,而不应如是的只净除外表。
有人认为依洗涤方便,能将身体上的污垢除去,因而身体虽有不净,然这些不净可以分离,以此而可证实身体本质是干净的,此观点也是愚人的邪计。因身体外表的不净,其来源是身体内部,不管人们用何种手段洗涤,虽然能净除体表的垢腻,然而身体内部,却无法干净。人体就象一个千疮百孔的不净粪桶,如果不消除内部的粪秽,只是清洁外表,不可能有干净之时,所以,真的想将身体洗清净,应该将众秽之源的内部弄洁净,而不应只清洁外表。可是,人体十分紧密,皮层以下,便是一层层皮肉筋骨组成的胸腔腹腔;在腔内是五脏六腑,里面充满着不净粪秽。要清洗这些不净物,依一般凡夫人的能力无法做到。因此,怎么能以外表的垢秽可以暂时消除,而执身为净呢?
譬如说,以前有一个管理厕所的人,他觉得厕所应该干净,便不辞辛劳地清扫洗涤,但不管怎么清扫洗涤,臭哄哄的味道仍不断飘出来,而他也为此不断地清扫。有人问他:“你干什么?”“我要把厕所弄干净。”那个人告诉他:“你只在厕所外表打扫,肯定没办法使厕所干净,只有将里面的粪秽全部清除才行。”于是他想:里面怎么能弄干净呢?如果能干净,那就不是厕所了。同样,身体也是一个盛满不净粪的厕所,只清洗外表,不可能使之洁净,因身内永远无法干净。另有譬喻说,有两个豺狼在树下,刚好树上落下了一颗巴拉夏果。一个豺狼认为这是巴拉夏果,与树上结的果实一样;而另一个豺狼愚痴地认为这是巴拉夏果,树上结的是巴拉夏肉。同样,只执身外有不净,而身内清净者,与愚痴的豺狼执计树上果实为肉可贪,树下的果不是肉不可贪一样,唯是迷乱分别。有智者当记住月称菩萨所言:“此身从出胎,皆为不净性,无法令彼净,如同不净粪!”
壬三、(破有苦行仙人亲近女身故女身非所应离):
问曰:世间有些清净的苦行仙人,都乐于亲近女身,由此可见女身必定会有功德,不应舍离。
若具污秽身,如癩非众同,
有秽如癩者,则为众所弃。
如果有污秽的身体,就会象麻疯病患者一样,行止不与清净众人一样;有污秽则如同癩者,为清净众人所弃舍。
一些苦行仙人等亲近女身,其原由是因他们的本性也不清净,而并非女身清净,值得追求。那些亲近女色的苦行仙人,其所修并非正道,不断除堕落世间恶趣之因的贪欲,其身心不能转化,仍与普通凡夫一样,身体非常污秽,因此,他们对本性与自己相同的女身,自然是同类相求,不愿舍离。这就象麻疯病人一样,很喜欢亲近那些遍体是脓血的麻疯病人,而不会与清净无病的众人住在同一处。同样,女身污秽不净如同癩者一样,如果自身也污秽不净,那无疑很喜欢与她们亲近,而不愿与真正清净的众人住在一起,这个原因并非女身清净可贪,而只是因自己与她们同类,才会有如是举动。在清净天众与持明圣者前,世人因有种种不净物所成的身体,就象癩者一样,为清净圣者所厌弃。
譬如说,以前与一个国王,当时有婆罗门通过观察星相,告诉他几天后,要下一场雨,如果有人喝了这些雨水,肯定会导致疯颠。几天后果然降下暴雨,整个国家的人都因此而发疯了,只有国王记住星相婆罗门的预言,没有喝雨水,因而保持了正常。但是,他的臣民见国王与他们不一样,便纷纷指责国王是疯子,在众人呵毁下,国王也渐渐觉得自己是疯子,最后他自己也喝了雨水,真的变成了疯子。同样,世人皆是执不净女身为净的疯子,有少数人稍有智慧,开始对此尚知为颠倒,生起了出离心而修习苦行,但不能步入正确的道路,最后为世俗习气所迫,也变成了执女身为净的疯子。又譬如,有一处海岛上,本地居民脖子上都长有肿瘤。若偶尔有外地人光顾该岛,本地居民见游客们脖子上无有颈瘤,都觉得很不庄严,纷纷嘲笑他。同样世人以长久串习贪欲颠倒计执,觉得不净身很清净值得贪爱,若偶有清净无贪欲者出现,他们反而会认为清净者不正常。若不能以智慧坚持清净道者,慢慢也就会象那些堕落的苦行仙人一样,被世间人同化。因此有智者当认知,真理不会以多数人不承认而变成非真理,自己遵循智者之道出离世俗时,世俗人不论怎样反对,自己亦应坚持。对身体不净应舍贪的观点,世人无论怎样辩驳,智者亦不应随顺愚者,而应如月称菩萨所言:“若人无过失,世人应贪彼,以身有过故,智者远离彼。”
己三、(破由香等装饰后执为净):
问曰:虽然女身不净,但依一些涂香、花鬘等装饰,不就就可以变得香洁可爱吗?
如人肢残缺,假鼻生欢喜,
花等治不净,贪著亦如是。
就象有些身支残缺没有鼻子的人,对假鼻子也会生起欢喜执着;以花香等修治不净身,而后对其生贪著也是同样。
因女人身上有花鬘、香水,而对女身生贪爱者,如同残废人对他的假鼻子生爱着一样,非常愚痴可笑。有些身肢器官不全的人,比如说以某种因缘而缺少鼻子者,他们会为残缺非常苦恼,但后来装上了各种材料做的假鼻子,如果他以此而洋洋自得,那么旁人肯定会嘲笑他的愚昧:这只不过是假相而已,实际上你仍是残废者,有什么值得高兴骄傲呢?而身体本来不净,如同残废者本身有缺鼻之苦恼一样;如果以花鬘、香水衣饰等修治打扮,暂时遮住其表面秽垢,而其不净本质不能改变,就象缺鼻子者即使用黄金做假鼻子修治,也无法改变其残废本性。可是世人认为,不净身经花香等修治,即会变成香洁可爱之身,这种愚昧计执与残废者以假鼻子而骄傲的表现,实际上毫无差别,都是极不应理极为愚痴的颠倒执着。如寂天菩萨也说过:“若香属旃檀,身出乃异味,何以因异香,贪爱女身躯?”因异身之香,而贪爱不净之身,这种执着显然是极不合理的愚痴行为。
譬如说,猫对酥油很喜欢,而不愿意吃无油的饭团。如果将酥油抹在它的鼻子上,然而再放上无油的食物,猫即会傻乎乎地认为这是很可口的油饭,而津津有味地吞食。同样,有些人虽然对遍体不净的身体不喜欢,然而通过香水、花鬘打扮后,即认为这是清净可爱的身体,由此而生贪著,这种贪执,实际上如同傻猫一样,非常愚痴。月称菩萨呵斥这些愚人说:愚人极贪著,香花鬘所饰,污秽不净身。
己四、(破于应当离贪境而执为净):
问曰:不管怎么说,世间男人于女人会恒常生起贪爱,因此可以推知女身决定是清净可贪爱的对境。
若处生离贪,彼不应名净,
决定为贪因,是事都非有。
如果于女身等对境会生起离贪,彼即不应称之为真正的洁净可贪之物,决定是生贪爱的因,这种事任何处都不会有。
有人认为女人、香花等,决定是清净可贪的对境,而实际上不可能成立,决定的可贪清净境,在世间任何处都不可能存在。比如说女身,一般凡夫男子逐之不舍,恒常要生贪爱;然而那些已证悟圣谛的阿罗汉等圣者,或那些已成就不净观的行者,女身却是生起厌离之对境;或者在凡夫人中间,有些男人认为某个女人洁净可爱,而与这个女人有仇恨怨结的男人,对她见而生厌,根本不会生起贪心。如果凡夫对女身也会生起离贪,那怎么能称之为决定清净可爱境呢?再说,明察诸法名言实相的阿罗汉圣者,对女身决定会呵毁厌离,因此女身也决不是清净之法。在整个世界上,决定是生贪因的对境,任何处都找不到,如果是决定引生贪爱的因,那么其本性即是清净可贪法,谁遇上都应生贪爱。而实际中,美女、鲜花、香料等并非人见人爱,而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愚者贪爱智者不贪爱,因此,可知女人并非清净可贪之本性,如果执着女人等是清净可贪爱的对境而贪执着不舍,这种只是愚人的邪执,不合乎道理。
譬如说,以前有位商主,将自己的女儿从小就送给了别人,以后多年没有见面。有一次他去一所城市的花园游览美景,见到一名容貌很美的女子,不由生起了猛烈贪心。这时有人告诉商主:“她是你的女儿,难道你不知道吗?”商主一问,果然是自己的女儿,贪心便立刻消失无余。世人对女人生贪与否,主要是取决于自己内心对女人的认识如何,如果内心觉得美妙可爱,贪欲即刻会炽盛,如果内心觉得不可贪爱,贪欲即刻会远离,这个过程中,并非是外境有真正的清净可爱之处。所以,智者当如理观察,彻了诸法的本性而断净执。作为欲界众生,对异性尤应了知其不净本质,如月称菩萨所言:“有人生贪心,有人不贪彼,是故生贪心,毕竟不成立。”
壬五、(观待名言于一事上容有四种不颠倒境):
问曰:无常等四种不颠倒,于一事物上容有还是不容有呢?
总于一事上,无常与不净,
苦性及无我,四性皆容有。
总之,在同一事上,无常性不净性,苦性及无我性,这四种性质都是容有的。
此颂总明无常、不净、苦性、无我四种名言本性,在同一名言法中都是成立的。凡是世间有为法,皆有刹那迁流变化,故成立其无常本性;因有为无常,故可生起厌烦,成立其不净本性;因不净而厌离,故能作损恼,成立其苦性;因苦性无自在,故成立其无我性。以女人身体为例,首先她的身体刹那变灭而无有常住不变,分分秒秒都在衰老变坏,所以她应属无常;因为她是有漏无常法,无论如何保养、贪爱,最终也会显露出她令人生厌离的本质,所以她有不净性;因为身体的不净令自他见而生厌,相续中受到损恼,所以她有苦性;因有损恼之苦,即于身体无有自在,不能随自己而转而不受外缘牵制,无有这种自在的原因,所以她有无我性。其余任何一种有为法,也同样具足这四种本性。然而一般凡夫,不能了达名言法的这四种本性,反而生起执着,于同一事上生起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
譬如说,以前有人遇到了一个罗刹女,开始时他不知道她是罗刹女,反而生起贪爱,娶她为妻。然而因为她是不清净的罗刹女,那位男人与她生活时,受到了很多痛苦,而且他的妻子很不随顺,性格多变,后来他发现她是一个食人的罗刹女,不由生起了极大怖畏而逃离。同样,凡夫的身心五蕴,其实与罗刹女一样,具有无常、不净、苦、无我的本性,依之我们将不断受到痛苦;现在依善知识教言,明白了其本来面目,也应生起怖畏而厌离。月称菩萨云:“诸法皆无常,无常皆不净,不净皆痛苦,痛苦皆无我。”诸人当精勤观修,了知自他有情皆住于生死不净痛苦之中。堪布阿琼说:以上所说内容,应当在上师前专心听闻,听闻后应认识种种颠倒,产生对治的有执智慧(分别妙慧),依此精进修持,最后定能远离轮回痛苦,获得解脱。
第三品终
《中观四百论广释 句义明镜论 第三品 明破净执方便品(索达吉堪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