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理经》简读之十八

  《正理经》简读之十八

  

  4.1.20 不对,因为如果没有做的业,就不会有结果产生。

  如果上一句是吠檀多派的说法,这一句就是正理派反对吠檀多的,如果上一句是正理派的说法,则这一句就是反驳正理派的说法的。

  上一句说,我们经常看见十恶不赦的坏蛋过得滋滋润润的,说这就是只作坏事儿,没有恶果,所以说一切都是主宰神在主宰的。这一句就说了,说:不对,如果没有作业的话,是绝对不会有果的。4.1.19和4.1.20结合起来就是说,有业也不一定有果,但没业一定没果!或者说,不能把主宰神当成唯一的因,如果把它当成唯一的因的话,你什么都不用干了,单等着主宰神高兴了就来支使你一下,你就有果了,这是不行的,你还是得作事儿的,你要是不作事儿,就没有果了。

  4.1.21 由于是“他”引起的,所以你的说法没有道理。

  这一句是正理派的观点,这是各注家都没有争论的。这一句经文中的“他”是指各种因,当然也包括主宰神这个因了。乌地阿塔克拉说,事物要生成需要三种因:助成因、质料因和非质料因。主宰神是助成因,地大极微等是质料因,各种质料之间的关系是非质料因。助成因是帮助另外两种因产生结果的。比如说织布,梭子是助成因,线是质料因,线的组合编织是非质料因。主宰神造出了人之后,人就要作业,主宰神的力量和人所作的业的力量共同影响着人的一切,可不是说主宰神造出了人之后就不管了。

  第六节讨论世界产生的偶然性。

  4.1.22 (有人说)存在物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从刺的锋利等可知。

  外人就说了,说:一切东西都是天生的,是自然而有的,根本就没有原因,说什么主宰神造、业力所感等都是不对的,比如说刺,天生就很锋利,这是谁把它造成这样的呢?不是谁造的!孔雀的羽毛那么漂亮,是谁给画上去的?谁也不是!这就是一种无因论的说法,这种无因论一般就叫它偶然论者。这种外道在《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中给排在第十六位。但姚卫群先生说这是正理派与顺世论讨论的,说顺世论认为荆棘锋利等现象是自然而有的,不存在什么特别的原因。世上的一切存在是自然的,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过无因论师可不是顺世论师,我觉得姚卫群先生的这说法有问题,于是我问了韩老师,他认可了我的说法,就是说,确实是姚卫群先生弄错了。   4.1.23 (另一个人说)既然无因被说成是原因,那么就不能说是无因。

  这就象写文章一样,我的文章标题就是“无题”,那么,其实这“无题”也是题。就是说,你外人说孔雀的羽毛的天生的、是自然的,并没有一个原因,其实“天生”就是原因呀~~

  4.1.24 上述反驳不对,因为因和无因之间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你这说法是不对的,“无题”这个标题和无题所指的这回事儿是有区别的,还是不能混淆的,要分清楚。这就是名与义的区别。

  下边儿讨论一切皆无常。

  4.1.25 (有人说)一切皆无常,因为一切都具有生和灭的特性。

  这是佛教徒的说法,说一切无常,因为任何东西都有生、灭。

  4.1.26 不对,因为(照你所说)无常是永恒的(即“无常”是常)。

  正理派说,不对,你说任何东西都无常,那么你说的这个无常岂不成了常?

  4.1.27 (有人说)无常是常,就像火的燃烧一样,在烧掉了它要烧的东西之后也就灭了(无常的东西都灭了之后,无常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关于这一句,刘金亮先生的译本与姚卫群先生的译本截然相反,姚卫群先生是译成了“(有人认为:)这(无常)不具有常住性,这就如同火在燃料耗尽后就要熄灭一样”。他两个人中,肯定有一个人错了,我认为是刘金亮先生的译本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刘金亮先生的译本不符合佛教教义,佛教说一切皆无常,连无常也是无常的,刘金亮先生译本成了一切无常,但无常常,这就不对了。按刘金亮先生的译本来看,他这一句是不通的,前边儿说无常是常,但接下来的例子却是证明了无常无常,有可能是打字的错误,但本子上毕竟是这么写的。我把《大灵山》上的本子与他的论文原文对了一下,《大灵山》上的是对的,给他的原文是一样的,就是说,若是打字错误的话,就是他的论文原文打字打错了。沈剑英先生的译本这句经文是,“那不是常住的,正如火在燃烧着的柴薪熄灭后也随之而灭一样”,这与姚卫群先生的译本是能对上号的。

  4.1.28不能否认常,因为要根据我们的认识来确定常和无常,(而根据我们的认识,时间、空间、空,以及共性、个性、内属性等分明都是常,实际情况如此,故不能否认)。

  这句经文说了,说:对于常是没法子否定的,比如说空、时、方、我、意等这些,我们明明感到它们是常,就是说,它们的持续性我们清清楚楚地可以感觉到,既然感觉到它们的持续性了,这持续性就是常。经文原文就是说,我们是根据我们的认识来判定常、无常的,我们认识到时、空等的持续性了,这就不能否定常了。

  以上讨论了无常,下边儿讨论常,就是第八节了。

  4.1.29 (有人说)一切皆常,因为诸大元素是常。

  又有人说了,说:一切皆常。为什么说一切皆常呢?因为地、水、火、风、空这五大元素是常的。这五大元素是一切事物的质料因。   4.1.30 不对,因为我们能看到生和灭的原因(既然有生有灭,那就不是常)。

  一切皆常的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我们都能觉察到事物的生灭变化,既然能觉察到,当然不能说一切皆常了。

  4.1.31 (有人说)上述说法不对,因为诸大元素的特性包含在它们所构成的事物中(即,由于诸大元素是常,那么由它们构成的事物也应具有常的特性)。

  外人不同意,就说了:事物是由五大元素组成的,五大元素是常,由常的五大元素所组成的事物当然也是常。

  4.1.32 不对,因为我们能看到产生和原因。

  正理派说,不对,有产生及原因的事物就不是常的。无生、无灭的才是常。我们能看到产生那就不是常。刘金亮先生注释中转述了四条理由,其实还是两条,他转述的前三条还是有生灭就不能说是常,第四条是说:外人说“一切都是由常的元素构成,所以都是常”,这句话不适应于苦、乐、讨厌、努力等这些,因为这些根本就不是由元素组成的,它们是我们的意识弄出来的,既然有不是五大元素组成的事物,所以你说“一切都是由常的元素构成,所以都是常”就包含不了苦、乐、努力等,所以你这句话就不具备普遍性、普适性,所以你说一切皆常就是不对的。

  4.1.33 不对,那样就没有区分了。

  《正理经》的这一句是回答别人的一个问题,有人说了,说:一个事物产生之后,就存在了,它要是灭了的话,它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存在的状态不一样而已。这就是守恒定律一样。针对这个说法,正理派回答了4.1.33这句经文。正理派说,这说法不对,要这样的话,我们现在的很多东西就没法区分了,比如我说“某物将产生”、“某物将被毁坏”,这些区分根本就没有了意义。因为永存。正理派接着对“一切皆异”又进行了批判。看经文。

  4.1.34 (有人说)一切皆异,因为(一切)存在的表征都各不相同。

  这个呢,是佛教徒的说法。恒河主和宫板宥勝说是经量部和毗婆娑师的观点儿。明庄严说是龙树、圣天的观点儿,按刘金亮先生的说法,他说明庄严在注中还引了《中观经》原文,《中观经》是那本经,我倒还不大清楚。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中有《中观论》词条,说就是龙树的《中论》,但没有《中观经》这个条目,我想可能应该是《中观论》而不是《中观经》,不过韩老师说有这样的叫法,把《中论》称为《中观经》的,不过我只是听韩老师这么讲,没见过文字资料。类似的我见过,比如说藏传佛教中就把陈那论师的《集量论》称为《量经》,这我是见过文字资料的[注: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集量论略解》杨化群序中有言,“《集量论》,藏地学者称为《量经》,即量理的经典著作。”见第十一页]。

  经文的意思很简单。

  4.1.35 不对,因为特性表征虽不同,但它们组成了一个整体。

  正理派说佛教徒的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比如说,一个瓶子,瓶子确实是有属于自己的表征,就是自己的特性,不同于桌子、钢笔、人等等的性质,但瓶子自己还是有许多特征组成的,由色、触等。

  就是说,佛教徒说事物各有各的特征,所以都不同,正理派说,不同的特征可以组成一个事物。砖与水泥的特征不同,但它们组成墙后我们也看不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就是说,站在一个更大的坐标中间看,根本看不出区别。

  这个呢,就是说你站到一个更大的时空坐标来看,你本来认为不同的东西也就不不同了。这就给我们日常处事提供了一个方法――什么事情都要看长远一点儿。人我是非那么多,可是想想几十年后这点事情算什么呀或者说站在太空中看,看没看过《调皮小子闯火星》?那小子在太空仓中对地球直播时说,“我觉得我能够把地球捧在手心”。现在看多年前的日记,就觉得好玩,当学生时的日记中有――这件事情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已经知道隐私了,怕家长偷看日记,就写得隐晦,可现在我根本就想不起来当时是什么事情那么的感动自己,以致于使自己说出了“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话。

  4.1.36 驳不倒我们的观点,因为事物的名称所指都是一定的。

  想驳倒我们的观点是不容易的,怎么这么说呢?因为事物都有名与义,当我们给了一个事物某个名字后,而且这个名字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这时我们就不能来回改了。在我们的习惯中,瓶子就是指一个完整的瓶子,你不能够因为瓶子是由各个…

《《正理经》简读之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