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P5

  ..续本文上一页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恒志敬复1999年12月5日】

  以上数问,还是拜乞您老方便开示,不胜感祷万分。

  弟子 胡智金 顶礼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小胡慧鉴:

  函悉。所询问题,且从两方面说明:

  首先从理论上讲,一切诸佛都证菩提,乃至一切众生皆修证成佛以后,皆证入广大圆明之常寂光法身,还同时证圆满报身佛,此报身佛分二种:一.自受用报身,即诸佛亲得受用广大法乐,安住寂光;二.他受用报身,即为十地菩萨示现圆满报身,令随缘进趣无上菩提。

  其次,需知世界无边,众生无边,现在科学已证实2000亿光年以外,尚有河外星系,尚有无量无边世界,所谓华藏世界重重无尽,《法华经》说,释迦牟尼佛尘点劫前早已成佛,而仍有广大众生六道流转,可见十方世界众生无边,若皆修行证道,一一成佛,此实“匪易所思”。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佛“多维”空间的事相,岂凡夫所能尽知和妄测。故圆觉经云:“以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故请仁者对这些问题今后暂放一边,因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故,不必妄加测度,以增业累,果能三觉圆满,竟成妙道,则慧眼洞彻,法界圆明,必然无疑不释矣。

  近甚忙,草草奉复,顺祝净乐。

  恒志拜复

  2000年10月21日

  

  徐师慈尊慈鉴:

  通电话知您身体很好,我等学人欢喜无限! 您对某居士的问候我也转达,他感恩欣悦。学人近来修道近况有二问,您老略加批示可以,不必长篇回信,以免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

  一、“观心要领”再次领会体受如下:

  学人修心中心座上常持咒不动【徐恒志上师批语:如如不动就是好】,念头稀少。此时干脆不再持咒,因咒提也提不起,只察觉妄念,偶有念头,一觉【徐恒志上师批语:此名始觉】,不理睬之【徐恒志上师批语:要不取不舍】。这样,保持觉性不被妄念所迷失,昭昭明明,不落昏沉、散乱,又不是木头、石头无知。【徐恒志上师批语:但也不要落在昭昭灵灵上,当知有时是灵光独耀,有时却容易落入第八识的“见分”上,成为识神。如真能灵知了了,不涉思维,便成妙用。】学人认为这即是“观心”对吗?徐老师?【徐恒志上师批语:不错】

  二、不住“空、乐、明”之认识

  元音老人在《恒河大手印讲义》第七讲、八讲中有关于提示学人“功力引发之初步入道境界”中有“空、乐、明”之境不应住着【徐恒志上师批语:应无所住】,应揭开此皮壳,使自性赤裸呈现等论述【徐恒志上师批语:而生其心】

  学人略示自己修行体会少许于下,拜祈 您老慈鉴:

  (一) 修法座上

  1、不住于“空”。

  座上无念境界现前,咒也持不动了,对这无念之空境,也不理之,我只一味照察妄念,保持觉性不被掉弄污染【徐恒志上师批语:可以,正如猫之捕鼠才动即觉。】,不动而昭昭,不住念(妄念),也不住无念(空境)。【徐恒志上师批语:应无所住,不住著于六尘境界】。就如同人在空气中而不觉有空气,即是在空境现前时不住空境一样对待之。总之,是一切不理,一味照察 。(徐老批语:一味照察,用功一个时期,待照察纯熟,照察也渐渐空去。圆觉经云:“照与照者,同时寂灭”;《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先空四相(我、人、众生、寿者),再空法相,再空空相,达到三空境界。“非法”即空,连空也空,名为“空空”,但须循序而进,非可超越。)

  2、不住于“乐、明”。

  当进入无念境时,常之而具的法喜快乐非世间乐事可比拟,或显现光明等相。但这一切均不理睬之,如没有一样对待之,如在空气中不觉有空气一样对待之。因这些都是本性具足的,是自性之妙用,不理(不取不舍)【徐恒志上师批注:在不取不舍下划了四个红色圈】就行了。

  以上是关于修法座上处理原则再理解。拜祈您老鉴正。

  (二)座下:

  座上空乐心境于座下也常现,但只直心应一切万缘,而无所住著,不住于有(万相),也不住于空(无念),此即真无念也(于念而离念)。《金刚经》中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然我还没有完全做到家,只努力向前)【徐恒志上师批语:“应无所住”是空是用,“而生其心”是有是体,可见空有同时,体用不二。经又说:“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心”是什么?要紧,要紧。】

  以上是学人近来之微少认识,拜祈您老闲暇时批阅,又给您老添了麻烦,我也深感愧疚,但为究明真理,为生死之大事,为有缘众生早日得度,也只好再写一信,拜求慈悲。

  学人也常于观音圣像前祈祷发愿:“愿我今生修法成就,度有缘之众生,命终往生西方净土!【徐恒志上师批语:大悲大愿,终必成就!】

  愿我生生世世得观音大士加持护念,听闻佛法欢喜、得度,直至圆成佛果!度脱有缘众生!” 至此,不再多写文字了,恭祈恩师保重尊体,则后学弟子之厚福也! 叩祝徐师慈尊:妙法利有情,慈雨济苍生!

  惭愧弟子 胡智金 拜书

  2000年9月15日

  智金居士,谨作批语,以供参考,生死事大,愿共勉之。

  恒志

  2000年9月29日

  

  智金仁者:

  函收。《金刚经》讲义语文版[江味农居士著,编者注],是我请居士林寄送的,随时翻阅,利益无穷!祝在新的一年中诸事吉祥,法喜充满!

  恒志手拜2001年1月11日

  

  智金仁者慧鉴: 函悉。

  知仁者劳累过度,心肾不交,遵医服药,很是必要。中药中有“六味地黄丸”可用于身体羸弱,头昏目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对您或许有用,现由医生处方,当然更好,但愿早日康复。

  元音老人圆寂后,经其同意的有些道友,仍在传法,法脉不至断灭。至于四祖现在无人可承担。就是一般代师灌顶的人,首先要①明悟自心,修持有素,②且经上师同意,③本人发菩提心,持戒清净。元音老人说过:“今后有道自弘”,意即有道行者,自能弘扬大法,得群众拥护,此话很客观。故仁者不必为法担忧,为祷!

  仁者目前身体不好,修“六字大明咒”,很好。简单、方便,又是三密相应的密法,时间又不限制。有善根、有信心的人,要修此法,仁者可以教他,无碍也。

  学佛全在“成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种种法门,莫非度生之方便,随机施教,并无定法,一言半句,等沾法益。先贤示寂,度生之愿,应仍能实现,大愿不退。请保养身体,勿过劳累,为要!复颂秋安。

  恒志合十

  2002年9月22日

  

  智金仁者:

   “禅话”拜读,禅味盎然。但禅本离言,所谓“拟议即差”但亦不离言语文字,真明悟人,则千言万语、横说竖说皆归第一义谛。故终以真实悟见为要着,虽不离言语文字,但亦不要执着言语文字。来文多有是处,但也有“语堕”之处,请勿卜度思维。苟能通身放下则当下即是道场,岂在言语文字哉。

  邮票收到,谢谢好意,谨此感德。书不尽意,即颂健乐。

  恒志拜启

  2003年5月23日

  

  2006年看望恩师徐恒志老人手记

  (你这次去杭州)开会计方面的会议吗?

  哦,实验实践(会议)。一切法都是佛法,世间事情都可以做,但不要执著,心空自在。一切法皆是佛法,举手低头不离佛性,所以行动不离佛性。

  我现在一面养病一面养心,内心很自在,烦恼本空,学佛几十年很是惭愧,惟有一切放下才能得大自在。

  (我问起受戒的问题)受一下比较好,有利于将来弘法利生。日常之间注意戒律也很重要。上海能住几天?

   修心重要不忘“观心”,“观心”是观心法门,观一切法皆如幻象,《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圆觉经》说:“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主要是多观,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打成一片便得受用。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