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青岛金慨夫居士▪P2

  ..续本文上一页求生极乐,以便不断惑业,横超生死,即所谓禅净双修,大德高僧如彻悟、莲池、藕益、印光诸老皆作出榜样,是在各人之行愿矣。实际上禅之“灵光独耀”,净之“一心不乱”,都是自心寂照境界,故禅净本同一家,惟下手方便,及自力、他力略有不同耳。略陈如此,谨供参考。

  元音老人近尚在南京门人家暂住,未回。愚处亦少通信,互相神交而已。复颂道健。

  愚 徐恒志 和南

  

  慨夫仁者道席:

  1月17日示悉。《净宗心要》正在看样,封面因素(莲花)原为黑色线条,觉得不甚庄严,现拟改为金色,正在打样,已请书局照印,因一书封面,观瞻有关,使读者能生欢喜心,仁者以为当否?此事主要是仁者牵头发动,愚不过略尽绵力耳。

  来书所说“见、定、行”之“见”,正是所说乃“明心见性”之“见”,因见道而后修道,实为不易之定则,否则未见于道,而言修持,岂不盲修瞎练?所说:“前年已断、后念不生,当中那个了了分明的灵知,正是吾人的本来面目。”此语不错!因前念已灭(用“断”字不好,烦恼即是菩提,妄念是息灭,而非断灭)后念不生时,中间灵知不昧,了了分明,正是吾人的本来觉性。这就是“亲证”,但一般人往往不能自我体会,自我默契,随便错过,悟后又迷,成为口头活计,实为可惜!若能时时返照,无念无相境界,时时现前,即进保任、除习阶段,理应如是。

  至于“言下大悟”,有些只是理解,有些则是亲见,像惠明在五祖处多年,与初学不同,故他当时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六祖教他“善自护持”,可见其确实有所体会,与理解不同。故同样“言下大悟”,境界迥然有别,因人而异。

  总之,凡修持言至一念不生,妄想脱落,而不同木石,灵光独耀,灵知不昧;虽灵知不昧,但不粘不著,这正是自性的本来面目,仁者当能当仁不让,直入实相妙境也。摸象之言,未知当否?尚祈斧正。近段忙,草草奉复,乞鉴谅。新春在即,敬颂新年百益,法喜充满。

  愚朽 徐恒志合十

  2001年 1月 21日

  

  凤如仁者慧鉴:

  3月10日来信收到,至诚恳切,缕述身世,至诚恳切,甚为感动!根据仁者情况能经两位老人[元音老人、牧牛老人,编者注]灌顶传法,虔修大法,非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者不能办到。兹将所询各点,敬复于下,一知半解,敬供参考:

  1、过去多有怖畏之梦,乃是夙业所致,学佛以后,善境多于怖畏之境,说明业障渐消,善根增长;特别能自知是梦,能持名号及咒语,这是日间功夫得力,乃有此梦境。梦中有一分,醒时即有十分。实足欣慰!

  2、能护送小毛虫之类,并送之他往,这是大悲护生之表现。杀害生灵,是最残忍无德的表现。故《涅槃经》说:“夫食肉者,断大悲种。”仁者此举,即是施无畏于众生,是“无畏布施”的表现,十分难得。

  3、勤俭节约,本是美德,与悭吝有所不同。学佛后捐赠净资,请购经书,从不计较,并能作到无相布施,心无挂碍,说明过去坚固执著之根已经拔松,逐步进入随缘自在境界。

  4、仁者常觉心境空空荡荡,这是学佛的根本,众生着“有”,故初下手时,即须以空对治,万緣放下,心常空寂,但应体会心空之时,并非如同木石无知,虽一念不生,但了了分明,灵知不昧,这一心境,即是仁者的本来面目,也即是明心见性,但功力不足时,容易打失,渐渐能至心不散乱地步;甚至忽觉妄想脱落,此时常觉心无挂碍,而灵光独耀,毫无粘滞,随缘起用,自在无碍。仁者按照目前情况,切勿得少为足,继续前进,虽然行住坐卧,时时空空荡荡,但空空荡荡处,照样起用,照样应付一切,不起分别,这就是所谓真空妙有,空有不二,体用一如;也即是“应无所住(空)而生其心(有)”,到此地步,继续保任除习,从有相到无相,从生灭到不生灭,行住坐卧,常与习气、烦恼作斗争,自能增强定慧力量,逐步打成一片。若以此定慧功德回向西方,更能得上品往生,生死大事,在此一著,愿与仁者共勉之。

  5、“主人翁惺惺着”,仁者已初步做到,乃至梦中亦有映迹,但这是定相初现境界,继续用功向“打成一片”处努力,菩提道长,功夫无有止境,好在慨夫居士互相参证共同切磋,伉俪双修,乃无上福德因缘也。古德有偈,录供参考:

  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

  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

  复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寂而常照,法喜充满!

  向慨夫仁者问好,《心要》正在印刷,装订中,顺告。

  愚朽 徐恒志 拜启

  2001年3月15日

  

  慨夫、凤如两仁者道席:

  手书瑾悉。知《随笔》已荷览及,一得之愚,不知可借参考否?关于试管婴儿及克隆羊问题,谨述遇见,未知当否?

  佛家讲四生六道,四生即胎、卵、湿、化,除胎卵交配受孕外,湿化可能不属两性交配范围,尤其是化生,如天道、地狱皆是化生,故试管婴儿也好,单性细胞生长的克隆羊也好,只要条件具备(因缘具足)即可成长,不仅物质是这样——诸法因缘生,从精神上讲,有不少中阴身,不远千万里,能随缘入胎。佛法上也说,有些大德临产时才入胎,十月怀胎中,是以其它中阴代为住胎。此种说法,不信佛法,不信心性者,不易讲清。

  又没有中阴投入的生物,实际是不可能,白痴也还有本能反映,还有接触、感受、知觉等“遍行心所”及思衣思食等生理功能,不过他们比较单纯,没有高级思维活动,按佛法说,可能是“业障很深”的表现。十二因缘,专谈生命因缘所生的过程,其中“业识”是主要的,一切生物,概莫能外。以上论点,与仁者所说:克隆羊、人是“没有中阴生”观点不同,与佛法也有出入。因佛法所说“有情”,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身心)的和合,故“识”、“中有”都列在重要地位,因此凡是生物,大概不会没有中阴生。不知仁者以为如何?

  顺祝俪安,新春吉祥!

  愚朽 徐恒志 和南

  2002年1月19日

  

  慨夫、凤如二仁者道席:

  知近日来风尘跋涉,外出多时。近谅安健为颂!“约四月中旬”之书愚曾收到,并有函复,旅居时久,恐已遗失。

  范业信所著“度亡简易法”,愚意感到原来的《中有听闻教授密法》,一来善知识难遇。二来作法须长达53天,难遇其人,感到范业信居士简易法,在无条件实行“中有听闻法”的人家,可以试行此法,总比不行超度法为好,且所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及“弥陀圣号”有不可思议之加持力,可作命终之后,最后一次救度。当然信仰“中有听闻法”,且有条件者仍可照行,不必受其影响。一切诸法,莫非善巧方便济度众生,无有定法可说,不知尊意以为如何?

  仁者以宗门棒喝自勉,深为钦仰。的确“向上一着者,千圣不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始有少分相应,愿与仁者共勉之。

  凤如居士近况谅好,谨一并问安。复颂法喜。

  愚朽 恒志 拜上

  2002年7月3日

  

  慨夫、凤如两仁者道席:

  手书奉悉,知在河北之行中,曾见到大愚师公之女儿,因缘难得!其所说偈语,乃修持之要,愚早有所闻,并写录于所作大愚初祖“碑铭”中,印发山东李长吉居士等处。据愚体会:众生不知有照,菩萨尚有无明,照而不常,佛是常寂常照,若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便度一切苦厄矣,甚要、甚要。

  魏鸿勋老居士别名牧牛老人,曾著《心经解释》[后由徐恒志上师定名《心经蠡测》,编者注],有修有证,实乃高人,不易多得。

  凤如居士书简中述及之问题,愿三宝加被,逢凶化吉,对仁者来说正是大考验之时,骧公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愿仁者善巧应付之,同进加念观世音菩萨,冥冥之中当有不可思议之转变。“主人翁惺惺着”,实际功夫,即是寂照、照寂。“不是一番寒彻骨,安得梅花扑鼻香”,愿共勉之。

  娑婆世界,八苦交煎,精神文明,亟须补课,而不学佛法,更是没有出路,说到底宇宙人生莫非众缘和会,如幻如化,正是仁者所说“都是虚幻不实”,一切随缘,不生执著,才能彻底解脱。贱体托福粗安,惟法务较忙,廖化暂作先锋,不胜惭愧。顺祝两位随缘度日,一切吉祥!

  愚朽 徐恒志 拜启

  2002年7月13日

  

  慨夫仁者道席:

  知贱墨已收到,甚好。承寄来书笺壹册,古色古香十分可贵,谨当保存,以作纪念,高谊美意,不胜感谢!当于有兴时,涂鸦数纸,雪泥鸿爪,足志与仁者一段因缘也。复来,以免锦念,秋风凉爽,不尽欲言!顺祝秋绥,俪安。凤如仁者故此问好。

  愚朽 恒志 拜上

  2002年9月1日

  

  慨夫、凤如仁者俪鉴:

  两位好!手书敬悉。仁者慈悲用心,欲将书简文钞,设法出版,令愚感德弥甚!事有巧合,仁者之良苦用心,实际上已在进行。因自上次“随笔”出版后,式样轻巧,适宜阅读,有人建议将《般若花》诸文及未曾流布各文,再分类出成“系列书”。目前计划共再出四本,其内容奉告如下:

  一、《法藏碎金》即摘录各种经论之要句、警句,便于学佛者参考、警觉。此书原曾出过,此次再予增添。共计采自76部经论,虽挂一漏万,但不妨“尝海一滴,知百川味”。

  二、《般若之花》,即将原来《般若花》诸文,有重点的选择出版,也略有新添内容,聊供一得之愚,请教诸方大德。

  三、《书简文抄》[现书名《书简吟草》,编者注]亦系《般若花》所有,惟序文均为新选入者,乃历年诸方大德嘱写序言,近30篇,此次趁机出版,聊酬愚衷。

  四、《佛海拾趣》采撷选择常识性、可读性的…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青岛金慨夫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