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才开学,怎么早就到无锡来了?家里还好吗?志军他们安祥自在吗?】我现二种习气较盛,一者淫习,二者怖畏与虚伪交杂之心。【元音上师批语:欲界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故一切众生无不淫欲炽盛。孔老夫子也说:“色食天性。”从可知矣。欲断淫习,除非见性。否则,一切修法,皆不能根除。至于怖畏虚伪,当知性不生何有灭亡,本来俱足,无有欠缺,何须求取,则不畏不伪,坦然无事矣。】
修法的动因是察世间一切众生苦,我对苦缺乏真正深刻的体验。【元音上师批语:你现在既年轻又生活得很好,无忧无虑,故无苦的体验,但细细一想,也不见得事事顺心,如你现在读的专业,并不是你衷心所希望的学科,但你现在不得不俯从,这就是求不得苦。又如你在学校里,有些人不愿结交的偏偏分配在一间宿舍里,使你心里很不痛快,这就是怨憎会苦。又如生病时的痛苦和将来到社会上工作所碰到的种种麻烦,是任何人免不了的。所以说一个人的生命旅程是坎坷不平而苦难多端的。但这还是世俗间的苦难,最苦的是生不知来处,死不知何往而昏昏迷迷的在六道中头出头没。所以世界上的伟人、高级知识分子都在探索这个问题。】
觉悟与不觉悟了无差别。【元音上师批语:是吗?这是浑浑噩噩无知识的人的感觉,也是大智人的解脱若愚说法。但真要一切放下才行。】体则本一,用有不同。【元音上师批语:你真是参透,用也没有不同。】我对觉悟不觉悟觉得都是一样,同时对起用与沉沦觉得也都一样,都没意思了。【元音上师批语:是吗?你能入驴胎马腹而其乐融融吗?假如不能,大须仔细了,千万莫要莽莽荡荡遭殃祸!】
原来种种思虑都是妄念,佛法无多子,只是我在日常观心二三天后,即常流转,再观又再转。【元音上师批语:你果见性,一切思虑,都是妙用;观心即观这不流转的,流转的让它去流转,既不阻止,亦不抑压,只是不理不睬,如雁过寒潭,毫无影踪,则无患矣。】
诸师兄常言出家一事。只要不被世事转,常在世间又何妨,即入世而出世也。思古人起大机大用,吾辈岂敢谦让!【元音上师批语:是的,但你只是理解,于事上未必做得到。宗下所谓:“说来似有,遇事则非。”此病在未破“无始无明” ,未亲证法身故。所以我们要痛切用功,打破这空空洞洞、无知无觉的无始无明,才能亲见佛性,不是读一点禅书,用思想猜度得的。望你好好用功,坐到心念不起,空空洞洞时,返看这知心念不起,空空洞洞的是谁?在这上面猛着精彩, 的一声,就亲见佛性了。妙悟:其勉之哉!中丁 8月25日】
妙悟
于1994年8月9日
恭敬顶礼元音恩师:
在座上持咒,不着意听得清清爽爽,而让咒似水流一样不住,久之则如瞌睡一样,而不知有咒及身,亦非了了分明。(咒仍持、印未散)是否算入定呢?
【元音上师批语:此种情况若昏若昧,印未散咒未停,但不了了分明,只是昏定,非正定。久之,则转昏为明,深入禅定矣。】
若当下将心力融入念的咒中,每念清清爽爽,住于当下一念(有用心处),念过不留。这二种念咒法哪一种算对呢?
【元音上师批语:初用功时,不无用心处,是有为修法。久久功纯,始能转有为为无为,不必用心观照而自然常照不昧。现在须用心看念头,念起即觉,不随之流浪。念息时,即全神观住这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的“真如”,这是“保任”功夫的初步。】
座下观照,是在诸根的自然作用中而不起分别妄想,当念头起来随它去后,则不能回复到诸根的自然作用。其要是否在当下放下呢?
【元音上师批语:念起不能随它去。须随起随断,不使相续。在动用中,亦须如他人在做一样,自己心中毫无住着;事后如未做过一样,心中毫无痕迹。】
但是诸根妙用正起时,如梦幻空花亦不可得,而并非了了常明啊?
【元音上师批语:你不了了常明,事情岂不要搞糟,文章岂不要写错?所谓如梦幻空花者,叫你不要住相、不要求有所得,而不是叫你做个糊涂虫也。】
正观照时,妄心起伏任随它,淫念也罢,我慢也罢,圣解也罢,全不做一回事看,对吗?
【元音上师批语:对!不是压住念头不起,而是随起随觉,随觉随断,不随之流浪也。】祝恩师法安。
妙悟
1994年8月29日
恭敬顶礼上元下音恩师:
澄心内观,干事情倒了了分明,颇能应缘接物,【元音上师批语:不枉你用功一场,还须加紧练习。】只是全提心力,有时觉得很累。【元音上师批语:因过紧,即觉累。此时可稍放松,调济一下。】
观心者,是座下观内心念头,朝于斯,夕于斯,而于座上用耳根“观”其音声,若座下偶用座上法,可吗?【元音上师批语:座下观心念,座上以耳根观咒音,也是摄心念,二者看来似乎不同,其实都是一样,座下座上均可互用。】
座上座下两观目前打成两截,其实本一,能观所观,假立次第,到真心豁现时,两者合根脱落,并无能观所观,唯现在不得不立一法,对吗?【元音上师批语:二者都是摄心不起,未曾打成二截。一切法都是权用,妄心断时,根尘脱落,能所双亡,一法不立,哪里还有能念所念、能观所观?只因众生执着心重,妄心难息,所以授以一法。犹如走路,授一手杖,以防跌倒,此皆佛、菩萨慈悲心切,一时权用,故不可执实法会也。】
无明有力,觉亦有力,是无明常起,觉亦常起也。【元音上师批语:根本无明未破,故无明时起,若用功专切,打破这根本无明,则寂而常照,无明不复起矣,故用功须专一,直下打破这根本无明——即用功至一念不生,不知不觉时——而后方能放手休息也。】
以往常思于一念顷而越三祗,不必定假专修也,现始觉力量不足,不得不专修啊!【元音上师批语:一念悟理,只是解悟,不是亲证本来,故于事不得力,须脚踏实地用功在事上修证,打破根本无明,方为实证。】
恩师说法有时不理会,总是修持一段后,“啊,原来如此!”诚无边密意,早已和盘托出,只是吾辈不识。【元音上师批语:你能事后明悟也不枉过,这是你用功进步的明证。望好自为之,加紧修习,将来当有大成就,万勿得少为足。】
恩师略示小疾,弟子则问安,般若正现,当么时,有谁开口处?正是:
无边密意早已现,片片落花不识风。
【元音上师批语:赖有你识!】
弟子妙悟
1994 年9月20日
恭敬顶礼上元下音恩师:
自离上海又赴苏州,得会宋智明师兄,亲聆法要,会观照之意。【元音上师批语:跑来跑去只为心中未悄然,本来无一物,你又寻个什么?】且问观照岂有意耶?【元音上师批语:无意你又观个什么?】不过是做事不作做事想,了了分明也只能作相似譬喻。是了了无一物而又不昧也。日常待人皆如镜里空花而已,岂又有玄妙道哉?!【元音上师批语:这不就是玄妙道吗!?】
虽然如此,只是功夫尚浅,仍有细心念住著在,觉时迷,觉时不觉有迷觉之别,而迷时遂有种种分别也。【元音上师批语:可怜生!所以要千锤百炼,不是一觉即了也。】
究竟菩提心即是我人之自性,而相对菩提心之培养,虽言不离心念动处之熏陶,然是如如妙用也,亦不离究竟菩提心也。【元音上师批语:本来用不离体,体不离用;用即体,体即用,无有二致,一讲熏陶和培养即有二矣。】
遇到烦恼来时心亦动,但能于后觉,仅转化力尚弱,坚固情见,一时尚转不动,要靠持咒。【元音上师批语:所谓理可顿悟,积习难以卒除也。】
《禅、大圆满及…》一文言及大圆满见、俱生智见,与唯识、中观见,我于中观见有些体会,知不离微细念,大圆满见、俱生智见全无心识作用处,是悟会而非测度,请师接引。【元音上师批语:如是!如是!】
座上修法能念…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鹤壁妙悟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