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保定孟居士▪P2

  ..续本文上一页识正确吗?望师父慈悲开示。

  元音上师批语:不枉你用功一场,见地非常正确。】

  弟子障深慧浅,尚未亲证佛性。因而弟子发愿,一定要精进用功,实修实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弟子认为上座按师父要求心念耳闻,尽量多加座。下座修观,“内不为念转,外不随境迁”,知行住坐卧、念佛持咒都是自性所为,尽可能让真心常现,对吗?

  元音上师批语:又对,又不对。对者,须用功努力修持,不可轻忽。不对者,在“尽可能让真心常现”。因真心无隐藏时,时时在你面门放光。你既知一切举措、作用,皆是真心的妙用,它岂不是时时现前,还用什么“尽可能让真心常现”呢?!】

  前些日子,弟子曾给师去信一封,言及自己因工作轻闲,除看经书外常有无所事从之感,师父答复为“可持咒、念佛以养心怡性”。请问师父持何咒为好。念佛是念佛号呢还是指念自性。弟子愚痴,还望师父详加开示:

  元音上师批语:无所事事即是真心显现,一有枯寂感,即是妄情。持咒、念佛皆是游如来寂灭海,不作持咒念佛会。所以随你持什么咒,念什么佛皆无不可。】

  再就是此处“持咒、念佛”同下座观照有无冲突?还是持咒时知是“它”在持,念时知“它”在念呢?还是心念耳闻?

  元音上师批语:现在所说的念佛、持咒,是指你已悟自性,不在做功夫了。所以念佛、持咒即是下座的观照,怡情逸性,潇洒自在,无所事事的绝学无为的道人了。】

  弟子前些日子想早三四点钟起床,以连续打二座,试了一两次,打坐时没精神,白天也有影响。请问师父如何对治?是否也属习性,若坚持下去是否就会改变呢?

  元音上师批语:你现在定力还不足,还是睡足了有精神再打坐为好。】

  关于睡姿,是否“吉祥卧”最好?其意如何?我常仰卧,必须改掉吗?

  元音上师批语:以吉祥卧为好。因心脏在左,不受压迫故。】

  感谢师父慈悲,上次嘱咐我几句话“心空无住,任运逍遥。但尽凡情,不求圣解”。弟子非常欢喜。弟子粗浅理解为:事上一切虚幻不实,如梦如幻,不要执着,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纵横无碍;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尽职尽责;不求奇妙玄特。可以吗?恩师。

  元音上师批语:可以。】

  师父,您这个弟子愚痴,但弟子无论如何信心不退,弟子对师父没有别的请求,只求师父助我早开智慧成佛。无论师父对我怎样,我将永远追随师傅。师傅啊,弟子从内心到行为无论有什么不对之处,望师傅狠狠批评。不然我这个障深慧浅的凡夫,何日才能亲证菩提呢!

  元音上师批语:菩提在你面前还不认识吗?!这问话的是谁?不是菩提,又是什么?!】

  

  师傅保重!

  代一切众生供恩师100元钱。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请师父收下!

  元音上师批语:谢谢你了!】

  

保定弟子孟居士

  

四月初二

  

  【前页缺失,编者注】全集》及师父的多次开示。弟子理上认定:那了了分明的灵知觉性就是我人的本来面目,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没有“它”则恩师您也无从看我写的信,也不能给我写信。上次恩师信中写“这问话的是谁!”不也是“它”吗。当然,弟子明白,这一句会得生死仍不能了,必须事上透过才行,必须下功夫对治自己的习气。但是这一句若不能会得,生死就更无从谈起,对吗?师父。

  元音上师批语:说得不错!】

  

  二、要按师父要求上座努力用功修法,以亲证本来,否则理上即便明白了,境界现前时,明知如梦幻泡影,也会不知不觉跟着跑,力量差。若亲证后力量就很大了,对吗?师父。

  元音上师批语:对!】

  再就是请问师父理上证和亲证的体应该是一个吧?

  元音上师批语:对!】

  

  三、若弟子见性没错,准备从今以至除尽力加座用功外,多做“牧牛”行。为此仍需师父慈悲开示。

  第一、请问师父见性后最精进的用功就是时时刻刻不忘失本来吗?元音上师批语:对!本性不会失去的,只是你不知被境迷就像太阳被乌云遮盖而不现一样。】因弟子想起这样一句话:“一念觉一念就是佛,一念迷一念就是众生”。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不知真心,随境、随念而转,从而长劫流转生死而不知。若觉知境、念幻化不实,无非自性的显现,从而不加执著,自性就现前了。对吗?师父。元音上师批语:对!】

  

  第二、不忘失本来。就是要在觉知上用功,做事时知是“自性”妙用,无事时知灵知觉性并不曾减少。事上一切一切都是“它”的显现,一切都幻化不实,唯有佛性是真,能久久不忘。知行住坐卧,举手投足都是它的作用,自然就随时间、因缘而成就大道,对吗?

  元音上师批语:不对!古人云:但尽妄情,不求圣解!你时时执在灵知性上,就是有所住执。但不着一切相,随缘起用即是,灵知性亦不可着。】

  第三、请问师父正定和普通睡眠的区别。一个为了了了分明,一个是不知不觉,昏昏沉沉?那么睡眠时如何用功为好呢?

  元音上师批语:等你定功深入,睡着亦是了了分明,不是昏昏沉沉。】

  

  第四,除习气:贪嗔痴慢疑来时,即刻觉知这也是自性的显现。元音上师批语:不对,这是妄心。】是自己认假作真,加以执著所致。马上就转烦恼为菩提,或说烦恼就是菩提。因无真心,烦恼也无从产生,是真心遇境而加以执著所致。这种认识对吗?

  元音上师批语:对。对。烦恼息,如浪本来是水,浪静,动相息,即还归平静的水一样。】

  四、弟子目前对修戒定慧的认识。

  戒:勿忘觉照,“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迁”,从而让真心常现。

  定:性体本来不动,动静一如,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修法的诀窍在心念耳闻,字字分明。心理难受也好,身体疼痛甚至要死也好,身心轻安舒适也好,一概勿理,只管分分明明地将咒子持下去,直到不能持了为止。其原理为通过佛菩萨的密咒将妄念化去,而后再将咒子化去,最后就孤灵灵地剩下无人相,无我相的灵知觉性了。

  元音上师批语:是的,妄念化空,咒子即念不出,当下忽然能所脱落,身、心、世界化空,真性即现前。】

  下座用功,要时时让自性现前,做到“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迁”。放下妄念即是自性现前。初步用功,时时回光返照,我人之一举一动,乃至穿衣吃饭无非是自性的妙用,若无灵知觉性,如同

  

  草木瓦石一般。用功关键是时时觉而不迷,通过智慧抉择该做的事情认真去做,不杂用心,不东想西想,就是自性妙用。若杂用心就转妙用为妄执了;就是无梦无想、无所事事时,自性也没失,当下即是。就像通着灯泡的电线,灯不亮,其电能并未失,此时就不必再东寻西找,否则就是头上按头了。

  元音上师批语:你写得太不清楚,大致说得不错。】

  上座安心修法,下座绵密观照,时时让自性现前,如此用功下去,时节因缘到来,就不愁不开悟了。上述知见正确吗?请师慈悲开示。

  元音上师批语:知见不错。】

  问:时时和自性相应就是和上师相应,如法修行,上师、佛就在身边。这种认识正确吗?

  元音上师批语:对!】

  

  关于发愿。有许多佛菩萨因地发愿不同,有的先成佛,后度众,有的先度众,后成佛。先开慧成佛后度众,易于理解,而先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就难于理解了。此处的众生是否是指自己内心里的众生(贪嗔痴慢疑等)呢,请师开示。

  元音上师批语:度众生不分内外。先度众生后成佛者,乃不居佛位之谓,如地藏王菩萨等。又大心凡夫先人而后己亦是此例。】

  弟子今后修法还有哪些该注意的事情呢,望师多给开示,弟子太愚痴了!

  元音上师批语:时时观心,不跟念走,不随境迁;多在事上锻炼,把所有执著习气除尽。】

  

  敬爱的恩师:

  顶礼上师!顶礼十方诸佛菩萨!

  经恩师的一再开示,弟子终于明白,佛性从未片刻离开过我,只是本人不识罢了。“它”整日在六根门头放光,我人之一举一动,无一不是“它”的作用。“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无动无静。本来无生死,迷人触境动心攀缘,才枉受轮回生死之苦。

  元音上师批语:完全正确!可喜你已悟得斯理。】

  观照就是保护,就是保护自己的真心自性,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迁。世间万物,一切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虚幻不实。一切都不可得,从而不为一切境界环境所左右,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时时保持警觉,遇境不着,心空无住。

  上述知见,请师指正:

  元音上师批语:如是之理你已悟得,只须在事境磨炼将历劫多生之执着陋习除尽。即证成圣果。】

  弟子修法已一年多了,虽然从理上明白了一些,但至今尚未亲证身心脱落之境,请问上师,若不亲证,是否遇境不动心的力量会很差呢?亲证是否不太容易?若欲亲证是否主要靠打坐修法,请恩师慈悲开示:

  元音上师批语:修行不只是打坐修法,在事上磨炼不随境转,是得力的修法,但如磨炼的定力不够,还须多打坐以增加定力。】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保定孟居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