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唤作竹篾则背。我认为前句着有,后句落空,非中道义。
【元音上师批语:不是!乃教你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时,回光自荐也。这是逼得你于心行不到处,彻见真心。】
【元音上师批语:老魏:谢谢你的惠施,南通我不来,已函复沈洪了。】
5、心见性后,还须要大圆满。(何谓大圆满?)
【元音上师批语:初步明心见性,只到法身边,还要努力修习,勤除习气,以入法身正位,更须向上,不住法位,具足三身四智,斯为大圆满也。密宗另有大圆满修法,即身化虹光法。】
6、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元音上师批语:空】,亦皆是假名【元音上师批语:假有】,亦名中道义【元音上师批语:真假俱不可得】
因缘所生法,是虚幻之相,中道义,是真实之相,怎么是一个意思,能连系起来的。【元音上师批语:非也。中道义乃既不废假,亦不执真也。空、假皆不住也。无取无舍也。】
7、如何是佛?答麻三斤,吃茶去,(是否也是佛性起用)
【元音上师批语:宇宙万有,那一样不是佛性所显现?那一样不是佛性所成,故真性者,随手拈一物,无不是佛性妙用也。】
8、中峯邈高峰之真求赞曰:“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元音上师批语:实相无相,故不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曹溪之一只眼,半边鼻之谓也。【元音上师批语:半边鼻者即无可视,而不妨随缘现形而见。】普化於临济也曰: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小斯儿,却具一只眼。曹溪之一只眼,即临济之一只眼。(一只眼是否指法眼),如果说对的话,只解释文字就可。)【元音上师批语:一只眼即彻悟真心也,也可说是彻见真理之法眼。】
①不即不离,凡夫非凡夫,众生非众生,莫非说明不取不断,不即不离之义,若即若离,亦即亦离
师父开示我说:即的意思作“是”解释,也就是之义。那么连起来——不是不离,再简说,只剩一个“离”解可以吗?因为“不是不”等于负负得正,弟子认为作同义字,解释不通。【元音上师批语:不对!不即者乃不就是也;不离者,离开它也就没了也。此乃说性、相不二,色、空无异也。】
②感应道交
【元音上师批语:此感彼应也。念佛持咒为“感”佛,佛、菩萨加被行者为“应”。彼此打成一片为道交也。】
③童子地
【元音上师批语:乃赤子无瑕也。】
- 中佛事。
霹雳一声顶门开,才是梦醒汉。【元音上师批语:可以如此说。】
梦中佛事,是否指没有见性的人,拜佛,念经做功课。【元音上师批语:说法度生也是梦中佛事也。】
第六如来语印:
先念四皈,然后结印,此印效力之大,诸佛亦不深知,持之以通,不知根际,累劫重障,自然消灭。心需何物、何力、何法、何宝,但口告言后,结印持咒等持1080遍,修至缘熟,自然现前。
以上是六印的内容,是您师父代我写在小练习簿里的,我拟抄下来告诉这位老修。
内中:
- 诸佛亦不深知,这一句必然有人会问,是否比佛更高贵的圣人能知呢?【元音上师批语:无能知所知也】
- 持之以通,是否六根互用【元音上师批语:也可以说,此是用】那么与下面一句自然寂灭现前是重复。【元音上师批语:此是体,无重复】
- 心需何物、何力、何法、何宝。等於贪着物质。
用功的目的,在于见到自性。应说是一物则不中,也就是一法不立,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何需物、力、法宝呢?
【元音上师批语:佛性乃真空妙有,既是空无一物,又具一切妙用。也就是说真空中具足一切事物,所以经中说心需何物、何力、何法、何宝,自然现前也。这些妙用现前,乃利群生之用,非为自己贪著也。如自己心生贪著,此妙用即不现前了。
复次一法不立与一尘不染乃指本体,不是死在那里不动,不起妙用的。如果是死的,佛法还有什么价值?佛法之妙,就妙在具一切用而一法不立,一尘不染,此真净用也。】
尊敬的师父慈鉴:
5月1日遵教导,如仪执礼,遥向向师父顶礼,敬受佛菩萨放光灌顶,进行严肃庄严,顺利完成,生大欢喜。沈洪将经过情况,回禀师父谅可收览。
由于一念妄动,背觉合尘,清净本然,遭到污染,觉明成了明觉,堕落生死苦海,流而忘返,归家无路。今幸得到佛菩萨指点,出离火宅,见诸境非境,离相见到亲爷,庆快平生,确非大善根,大福德无此因缘也。
有人问,此后是否再会认幻为真,背觉合尘?【元音上师批语:既已觉悟,一切皆幻,怎么又认幻为真呢?假如认幻为真是未曾觉也。】弟子如师父的教导,写在《心经心得体会》答言,比如一灯能照千年暗,光明代替了黑暗,亦不会光明中重现黑暗,故称大智慧为海印放光。又如金砂炼成金块,不会再成金砂。【元音上师批语:金沙既已出矿,炼成纯金,怎么会又夹沙入矿?】
又如永嘉大师言: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有人再问:前者由于一念妄动,背觉合尘,遇佛菩萨指出迷路,背尘合觉,回复本来面目,同理又会背觉合尘,怎能永不退转呢?为此还请师父开示,幸甚!即此敬颂【元音上师批语:此问之错,在不知一切众生从未觉过(不是觉后再背觉合尘的),自生以来,只为无明所障,不识真心,今如觉悟,如大梦醒来,怎会有背觉合尘?】
福安
八一老拙弟子魏鸿勋合十
【元音上师批语:五月底将赴温州过夏】
顺告六月份我寺7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被辞退,但还未最后决定。
【元音上师批语:你年已八一,好休息了,即不辞退,也该告老还乡了。92年】
初学三年,天下通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以下难懂之处,求师父指点,以便应付来寺院善信提问:
1、枯木依寒岩,三春无暖气。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不可告诉你婆婆知!
被老婆婆赶出门去。如何答对为妥?【元音上师批语:第一答语为死语,所以被赶出门去。第二答语为活语,是正确的。但这都是古人的的话,要自己另下一转语方妥。】
2、降龙钵。解虎锡。觌面当机亲托出。三千年话不复追。一日还我两度湿。【元音上师批语:出二身汗也。】3、秉智慧剑,摧五阴魔恢,复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一片无阴阳地。起鼻祖坠地之颓纲【元音上师批语:闲家具也】。大济北泼天之家世者是也。【元音上师批语:北方之佛教指西藏、支那、日本等地之佛教也。】
4、如来威神之力,超出限量,即是自证三菩提,虽十地菩萨尚非其境,如自己证入三昧,方可与佛相印。师父上次开示:“禅宗主一超直入如来地,乃顿悟、顿修、顿证之谓,不论渐修。故虽至十地,亦不屑论。”再问:明心见性,判为见道位,初地欢喜地。据师父开示,难道渐修十地菩萨,还未证悟吗?【元音上师批语:十地菩萨不是不证悟,但所证未圆,未至佛地,不为究竟也。】
在家常有同修来讨论佛法,弟子常感学不够用,知之为知之,不知谓不知,不含糊其辞,存保留态度,今列如下十则,请师父开示。
- 万里驰书不到家。【元音上师批语:只在半途兜圈子,未能到家,即未彻见本性也。】
- 半只眼,一只眼。【元音上师批语:一只眼有二说:一是摩醯首罗一只眼乃是天眼,为真证道人所具;另一说是只一只眼,失去了一只眼,只是一半道理而未全见真理,半只眼就等而下之了。】
- 理之精妙,不可方物者,则鬼神也。
- 目击明宗,即尘劳而成正觉(问目击明宗,只求依文解义可也)【元音上师批语:即见事物而明心也。】
- 如来威神之力,超出限量,即是自证三摩地,虽十地菩萨,尚非其境。如自己证入三摩行,方可与佛相应。《乙亥讲演录中内容》(难道十地菩萨还未证入三摩地)【元音上师批语:十地菩萨离佛境尚差三级,当然非其境了;三摩地只是空属理,三摩行属事,为理虽悟而事未能透脱,即不能与佛相应。】
- 大愚祖师法语: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颊骨刚人不顾。【元音上师批语:人不顾有二解:一、自己只管高古,不管他人说什么;二、因貌颊故,人不识高超风格。】
- 万派精蓝棋布,…中下之士,钩头取则。(是否说断章取义)【元音上师批语:钩头取则是说因文解义也。】
- 我佛因地中,布发掩泥,燃灯授记。【元音上师批语:说因中应勤布施,尊敬佛,低首下心对人也。】
- 衲僧向上巴鼻。(是否指自性)【法身向上。】
- 上大人,孔乙己。(鲁迅文集里也看到过,是否肤浅的意思)【元音上师批语:也有这种意思,是说遇上则卑,逢下则傲,实则不学无术。】
鸿勋仁者:
接读本月三日来信,曷胜欣慰!六月底应慨夫先生之邀来青避暑,兼与同仁共研无生奥秘。承金老合家盛情,借得新居“大二室一厅”一所,非但空气清新,煤卫俱全,具凉风习习,暑气全消,诚避暑之清凉世界也。惟金老为营此室费尽心力,尤其二儿子往来搬运家具,添置灶间与卫生设备,花费劳神尤多,衷心深感不安,不知将何以为报也!
来函所答二问,如问于余,将另作答案:
①什么叫起疑情?答: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②悟个什么?答:三世诸佛也不识!你看与你所答是同是别?还会么?宗下答语切忌说理,须意在言外。
现代人根器大钝,修禅密实不易开悟,唯有净密双修似觉合宜,此诚无可奈何之事也。但遇有缘之志者,亦可摄受一二以教之。
来…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牧牛老人(魏鸿勋老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