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修行的成就
佛法绝不是衡量他人过失的工具,而是调伏自心的殊胜灵药,更有自觉觉他的圆满方法。
三乘的成就
对一般的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成就也有所差异。成就分为三类:一,小乘的成就;二,大乘的成就;三,金刚乘的成就。
小乘的成就又分为两类:一,声闻乘;二,独觉乘。小乘成就是指对轮回生起出离心,打破三界六道轮回的执着,断除烦恼障而获得个人解脱,并证得阿罗汉果位。声闻观“四圣谛”,修三十七道品,证阿罗汉果。独觉观“十二缘起”,修三十七道品,证辟支佛果。
大乘的成就,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对众生生起同体大悲心,观诸法缘起性空,修六度四摄四无量心而达到初地至十地菩萨的果位,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而获得离一切戏论的大境界,并证得大彻大悟的圆满佛果。
金刚乘的成就,是在具备大乘条件的前提下,对“三根本”生起无比的虔敬心,而且具有将轮回视为清净的坛城,将一切众生视为佛和佛母的清净观。并透过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的修持而证得智空双运、悲空双运、乐空双运、明空双运、显空双运的至高无上之大手印金刚总持的圆满境界。
真正成就的标准是噶举祖师密勒日巴尊者所说的:
见、修、行、果
即:见为空性之智慧,修为光明无执着,行为无贪而恒常,果为无垢赤裸裸。谁的相续中具备了正确无误、至高无上的“见、修、行、果 ”,谁就证得无上的成就。
无与伦比的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修行的“四种窍诀”。即:
心转向法,法成佛道,去除道障,惑转成智。
心转向法中纳入了出离心,法成佛道中纳入了菩提心,去除道障中纳入了缘起性空,惑转成智中纳入了金刚乘至高无上的境界大手印。真正的成就以冈波巴四法的窍诀为标准,谁的自相续当中具备这四种修证,谁就获得至高无上的成就,这就是获得大成就的一个正确标准。
大手印传承祈请文中也说:
虔敬即为修之首
专心即为修之身
出离即为修之足
就像一个人需要具备头、身体和足一样重要,修行者也需要具备三种要素:虔敬之心、心不散乱、出离心。自相续中具备这三个要素的话,也算是一种大的成就。
宁玛派的祖师隆钦巴大师修行的“三殊胜”即:
前行发心
正行无缘
结行回向
修行的成就以三殊胜为标准,谁的相续中圆满这三殊胜,谁就证得圆满成就,大彻大悟。
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所说的“三主要道”, 即:
出离心
菩提心
证悟空性
如果我们的心中具备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的话,就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成就。
萨迦派祖师札巴坚赞大师所说的“远离四种贪执”, 即:
若贪执此世非修行者,
若贪执轮回非出离心,
若生起自私非菩提心,
若生起执着非正见地。
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能远离四种贪执,这就是真正的成就。
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尊者传承的“随念五尊法”, 即:
随念上师之上师瑜伽,
身观为自性本尊,
口不离持咒,
心不离空性见与慈悲心,
以及功德圆满回向。
成就以随念五尊法为标准,谁做到这五尊法,谁就获得无上成就。
止贡噶举祖师止贡觉巴大师所说的“大手印五支”, 即:
一、菩提心修法;
二、本尊修法;
三、上师瑜伽修法;
四、大手印修法;
五、回向修法。
修行的成就以大手印五支为标准,圆满修行大手印五支的修行者是真正的大成就者。一旦我们相续中具备大德们所指定的这些功德的话,即使外在的奇特现象或吉祥的征兆不出现也不要有丝毫的遗憾,因为外在的一切现象皆是虚妄的。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依大德们的殊胜教言来衡量自己内在的修证成就,我觉得这是最保险、最可靠的。
“成就”是一种高层次的含义,用在初学者的身上不太恰当。但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学佛修行后,怎样才算是取得了一点进步呢
比如说学佛的人和没有学佛人之间的不同是,在没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作恶业,而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不对或是不应该,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心安理得。但进入佛门以后,就非常清楚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如法,哪些不如法;哪些做得对,哪些做错了。一旦了解了善与恶,对与错之后,就不再像没有学佛时那么随心所欲。因为懂得了佛法的道理而开始精进地断恶行善,自然而然地谨慎取舍因果,这就是初学者所取得的进步。没学佛之前我们是绝不会这样谨慎或反省的,这就是已学佛人和没有学佛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谈不上是成就,但应该可以算是得到三宝的一种加持。
我们学佛后经过修持,行为上会自然远离杀生、偷盗、邪淫的身不善业,并能做到放生、布施、持戒的身之善业,这就是行为上所达到修持的一种进步。在言语上会自然远离妄语、离间、恶口、绮语等口不善业,并能做到诚实、和谐、语言温柔、诵经念佛的口之善业,这就是言语上所达到修持的一种进步。思想上会自然清净,远离贪欲、嗔恨、邪见的意不善业,并能做到少欲、生起慈悲及树立正见的意之善业,这就是思想上所达到修持的一种进步。
是否获得成就主要看自己内心的修证。佛法绝对不是衡量他人过失的工具,而是调伏自心的殊胜对治,更是自觉觉他的圆满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通过观察自心,会发现以前我们的我执强大,烦恼炽盛,业障深重,习气顽固,动不动就会生气。接触各式各样的团体时,也会因为看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而起烦恼等等。但经过长时期不间断的修持,这些污染逐渐的少了或没有了。我执减轻了,烦恼也减少了,习气断掉了,妄念越来越少,造恶业的想法自然而然的停止了。并且心里一直想着怎样帮助他人的事情,能够常常助人为乐,在看一些经典或闻思佛法时法喜充满,自然领悟到其中的道理。而且不仅仅是明白佛法的内容,还能做到一些身体力行的实修。在学佛修持的过程中,对三宝生起信心、虔诚念佛、保持正念、爱护生命等等,这些都是得到三宝加持的征兆,也是修行进步的一个表现。
真正达到一定程度上修行的进步,是经历过各种苦乐的感受,或者在生活上遇到不幸或违缘时,对三宝仍然没有任何抱怨,不失望,对上师的信心毫无动摇,且心中仍然会生起对三宝无比的虔敬之心。当看到轮回中的荣华富贵时也没有任何贪执和留恋,并会自然生起出离心。一些众生无缘无故的伤害我们或指责我们时,我们也不起任何嗔恨,反而会对众生升起慈悲心。我们眼前的万事万物,形形色色的诱惑出现时既不贪执,也不迷惑,常常能视外境如梦如幻一般,这就是一个真正进步的表现。如果能做到像这样且持之以恒地精进修持,就会像上楼梯一样,行菩萨道的次第逐渐圆满,一步一步接近至高无上的成就。
共成就
如今很多一知半解的学佛人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成就,他们将表相上的殊胜奇景或吉祥的征兆当做成就来对待。比方说头顶上是否发光,虚空中是否出现佛菩萨或各种瑞相。功课特别精进时有没有做一些吉祥的梦,打坐时心中是否产生一些特殊的觉受,身上的疾病有没有减轻。有些人会想家里有没有发财,老公有没有升官,子女有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有些人还会想股票有没有赚钱等等。如果这些事情比较成功时,就认为都是佛菩萨的加持或修行的成就。学佛的目的总是期盼着世间的美好出现,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如果内心没有平息烦恼,出离心和慈悲心没有任何增长,是无法战胜我执大魔的,即使出现了各种瑞相对我们又有何用呢?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虽然相当一部分的修行者成就时,的确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现象或是吉祥的征兆,但也不能完全以这些来判定内在的成就。因为这些奇特现象或吉祥的征兆并不是修行者内在的不共功德,而是修行中附带的外在功德,对他而言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而这些外在的功德外道也能做到,他们经过苦修,身上也会发光,心中也会产生喜乐的觉受,也会示现各种各样的神通,也能够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但他们仍然被束缚在轮回的苦海中,一样的迷惑,一样的受苦受难,无法获得解脱。
所以佛教将这些奇妙的现象或吉祥的征兆称为“共成就”,也就是世间的成就,更是有漏的成就。因此我们绝对不应该以外在的奇妙现象或吉祥的征兆来判断自己内在的成就,并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其实这些都不能代表你获得了究竟的成就。
从前印度有一位修学大乘佛法的出家人,名叫日光比丘,他是一位专心为救度众生成佛,而出家学法的比丘。自从他出家以来,非常用功的修学佛法。有一天,因为他的修持功德力量所致,魔王的宫殿自然振动。魔王观察振动的原因,知道是这位日光上人修行即将达到成就的关系。魔王想:“怎么办呢?我如果不设法阻止这位日光上人学法,不久的将来,我的世界就会大乱。”于是魔王就变成释迦牟尼佛的形相,来到这位日光上人修行的山洞,在对面空中,身放光明,完全与佛一样,令这位日光上人得见。这位上人看见了佛非常高兴。魔王就对他说:“你修行已经圆满了,不用再修行了。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任何事情,不必再考虑戒律和因果的问题。我会每七天来看你一次。”说完就不见了。
这位日光上人,很相信魔王的话,他很高兴,马上就下山不再学法修行了。因为相信魔的话,对因果戒律全部放弃,到处作乱。每过七天,魔王变化的佛就对他说:“你做得很好,你已经到佛地了,随时可以跟我说话,罪业因果不必再考虑了。”魔变化成佛,每次都是这样说。这位日光上人认为:他本…
《《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步入实修之道 四、修行的成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