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尊者说:“这两个孤儿是我妹妹的孩子,无依无靠,特来投靠于我,但我是一个苦行僧,自己无资生之源,三宝的财物他们又不能享用,不抚养又不行,若抚养,对我来说又很困难,真不知该怎么办?”诸比丘劝阿难尊者说:“尊者,还是好好地照顾他们吧。世尊曾讲过,如果对僧众作利益事,可以对其布施,因果上也没有什么不应理的。这样,可以让这两个孩子常为僧众洗钵、洗水果、供花等,作一些这样的事是可以开
注:⑴ 金寂佛: 乃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贤劫千佛之第二佛。又作狗那含佛、俱那含佛、迦那伽牟
尼、拘那含牟尼、迦那含牟尼、迦诺迦牟尼。意译者金色仙、金儒、金寂。据长阿
含卷一大本经载,此佛於人寿三万岁时出生於清净城,为婆罗门种,姓迦叶。其父
名大德,母名善胜;佛于乌暂婆罗树下成道,曾有一会之说法,度化弟子三万人,
最优者有舒槃那多、郁多罗。其执事弟子名安和。
许的。”如此阿难尊者便摄受了这两个可怜的孤儿。(师言:象一般的小孩子或居士,若经常为僧众作事,僧众的财物同样可以享用。所以,本院每次供斋开许居士们享用,在此有教证的依据。以后供斋时,希望居士们尽量去挑水、扫地等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因果方面会比较如法。)平时,比丘把剩下的一些饭菜布施给这两个孤儿,但不足以充饥,后来,阿难尊者就把自己化缘所得之一钵饭食分一半给他们食用,自己仅食用半钵。日子久了,尊者的法体日趋衰弱。世尊得知后问余比丘其中缘故,诸比丘便如实对世尊陈白了事情的原委。世尊就问阿难:“你收养的两个孤儿是否要出家?”阿难白佛言:“世尊,这两个孤儿是要出家的。”世尊说:“阿难,这两个孩子若出家的话,可以享用僧众的财产,没出家前,为僧众作些供花果等事,也可以享用僧众的财产。”世尊这样开许后,他俩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又过了一段时间,世尊问阿难:“你那两个外甥为什么还不出家?”阿难说:“世尊,因您早已规定:不满十五岁则不能出家,这两个孩子现在不满十五,一直在等,所以,还没能出家。”世尊又问:“这两个孩子能否在僧众晒粮时驱赶乌鸦,如果能作驱乌之事则可出家。”“驱乌之事足以能作。”“若能驱乌,则七岁可出家。”世尊如此开许了,他俩都出了家,生活也很好,但很懒惰。白天乐于嬉戏,晚上长时睡眠,根本不闻思修行。目犍连看到这两个孩子放逸睡眠度日,便对阿难说:“让两个孩子这样的虚度很不好,应该严加管教。”阿难说:“我确实太慈悲了,这两个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不闻思修,我也没办法,不如交给您来管教好不好?”目犍连尊者爽快地应承管教这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很害怕,心想:这个比丘肯定很厉害,以后肯定会很严厉地管教我们的。但又不敢违背舅舅的言教,只好在目犍连尊者座下学习。目犍连尊者开始还是比较严厉,可渐渐地也是很慈悲,不能严厉管教了。阿难尊者就问目犍连尊者:“您现在怎么也娇惯这两个孩子?”目犍连尊者说:“不行,这两个孩子已经了解到我很慈悲,所以,一点都不听话,实在拿他们没办法。”阿难尊者说:“您确实对他俩束手无策的话,那就请用方便法使他俩生起厌离心。”目犍连尊者便答应了。
一天,目犍连尊者带着两个孩子外出玩耍。他以神变幻现一个异常恐怖的地狱,并发出各种巨响。尊者故意问这两个孩子:“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也不知道,这么令人害怕。”“那你们去看看究竟是什么声音。”他们俩去看时,只见地狱里的众生正在遭受烧杀煎熬等各种痛苦,令人目不忍睹,再转到一个非常大的铁锅旁,见锅里正熬着铁水,空无众生,他俩觉得奇怪,就问地狱里的众生:“为什么这个铁锅里只熬铁水,有什么意义?”他们说道:“这不是没有意义,因人间阿难尊者有两个外甥,天天不闻思修却享用僧众的财产,待他们离开人间时,堕入地狱,就在这锅铁水里煎熬。”听后,他俩非常恐惧,即速返回到尊者身边。尊者问其所见,他们说:“尊者,我们已亲眼目睹地狱之苦,真是可怕极了。我们若再不精进闻思修,将来肯定会堕地狱的,现在我们很害怕。”尊者说:“以前我对你们讲的,你们不太相信,现在你们亲眼目睹地狱中种种痛苦,以后你们看着办吧。”
从此两个孩子夜以继日精进修学。若在早上没吃饭时想起地狱的痛苦便不思饮食了;若是已吃过饭后想起地狱的惨景遂将食物全部吐出。如是茶饭不思精进闻思修行,渐渐的体衰无力,面色萎黄。阿难尊者见此情景便去询问目犍连尊者其中缘由。目犍连尊者如实告曰:“大概是这两个孩子见到地狱的景象以后非常恐惧,故不敢吃饭。”阿难尊者很担心长久下去会把两个孩子的身体拖垮,便请求目犍连尊者,能否再以善巧方便安慰这两个孩子,目犍连尊者答应想个办法。
过了几天,目犍连尊者要带两个孩子去外面的花园里玩,但两个孩子不敢去。尊者告诉他们说:“今天我们不去上次的地方,我们到另外一个很好的地方去玩。”两个孩子就跟着目犍连尊者出游了。尊者又幻化了一个美妙的天堂,天堂中的天子天女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听到各种天人的音乐和手掌声时,目犍连尊者问这两个孩子:“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两个孩子都说不知道,尊者就遣他们去看个究竟。他们看到很多的天子和天女周身以天人的珠宝装饰着,共同享受非常美好的生活。两个孩子心里很羡慕这种天人的生活。后来他们又看到有两个狮子座⑴有很多天女围绕着,演奏各种乐器,供养各种鲜花。两个小孩便问:“为什么这两个狮子座上没有天子呢?”众天女告诉他们说:“现在人间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他们不精进闻思修行却享用僧众的财产,故会堕入地狱受苦报,又因他们害怕堕地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于未来世会转生天界。这两个狮子座是为他们准备的。”听到这番话两个孩子非常高兴,心想,如果现在能精进修行,以后还是可以转生天界的。他们欢天喜地的跑回来将实情一一禀告了尊者。尊者慈悲的对他们说:“你们已经亲眼目睹了善、恶趣的苦乐,所以你们一定要精进的修行啊!”此后,两个孩子特别精进修持佛法,他们终于发现无论生于地狱、饿鬼、傍生、人、阿修罗或天人中,皆没有任何安乐可言,一切都是有漏法,三界轮回犹如火宅,一切都是痛苦的本性,真正的生起了出离心。(师言:对于出家人,出离心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刚出家时是否具有出离心有两个观点。一种说出家时必须要有出离心否则是不得戒体的,另一种说法是只要能够发起出离心暂时有没有是无所谓的。但从《百业经》 的内容来看,刚刚出家的时候不一定有很勇猛的出离心,但佛陀已经开许他们出家了。所以,在出家以后才生起出离心也可以得到戒体。)以后他们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得果后,他们二人经常依神变
到各处去采集水果、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感到这两个小孩很稀有,都觉得
注:⑴ 狮子座:又作狮子床、师子座、猊座。原指释迦牟尼之座席。佛为人中狮子,故佛所坐之处
(床、地等)总称狮子座。又坐此座说无为狮子吼法,故亦称狮子座。后泛指寺院中
佛、菩萨之台座以及高僧说法时之座席。文殊菩萨像,跨乘狮子,意亦如上述。
他们是非常了不起的。有些年长的比丘们因之而自觉惭愧,这两个年仅七岁的小孩子皆已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境界,而我们这些头发都已变了三次的人却仍无甚证悟,若还不精进努力那真是很惭愧啊!(译者:这里“头发变了三次”大概是指人小的时候头发是红色的,青壮年时是黑色的,等到年迈的时候头发是白色的。)于是,他们也开始精进努力,很多比丘都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两个孩子往昔造了什么业,七岁便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佛告诸比丘:“这是他们前世的发愿力。”(师言:从《百业经》的开头到结尾都说明了发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念《普贤行愿意品》的时候一定要发清净的善愿,切不要发下恶愿。)很早以前,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当时,迦叶佛率众比丘出游鹿野苑,有五百青年人在花园里享受美好快乐的生活。他们在远处看见如来出游的盛况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很多人觉得如来出世的机会很难得,欲发心出家,可是有些人说:“现在我们是风华正茂之时,应享受人世间美好的生活,等到年老的时候再出家不是很好吗?”(师言:如今社会上的人多数认为年青的时候舍不得出家,等我老了的时候再出家,或者等到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妥当再出家等等的说法,这是完全不对的。要出家就应马上出家,不要左顾右盼犹豫不决,不要询问别人。)(译者:自从讲了《百业经》后我们的汉族弟子中已有一百多个人立即出家了,现在都精进修学成为真实的佛弟子。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这个选择很不错,大家应随喜功德。)还有些人觉得不该出家,等到生了儿子女儿以后才出家。可是后来他们在家中一直忙于生计,生了孩子就去世了没有了出家的机会。(师言:有些人说明年、后年到学院来常住,可是没等来学院就去世了。)(译者:前两个月时,汉族弟子当中有些老年人,虽以我和益西彭措堪布再三劝其出家,但仍不愿出家,结果在回去的路上已死掉了。)最后,那五百个人中只剩下两个人尚活于世。伙…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