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的特点及修行步骤(惟贤法师)

  佛法的特点及修行步骤

  (2001年4月15日为长星员工及家属大众等开示)

  今天在这个峨眉山清音阁聚会,这是个殊胜的因缘。你们在座的,有些在重庆见过我,有些过去没有见过,今天都见面了,这就是因缘会合。今天在这个圣地,同时又有好天气,因缘殊胜,给大家讲一讲佛法,这是很难得的事情。

  下面我概略地介绍一下:

  一、佛教不可单以宗教看待

  佛教是现在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在中国来讲,佛教是个大教,人数最多,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像藏族、蒙古族、傣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在东南亚,如缅甸、泰国、斯里兰卡、新加坡,还有韩国、日本,佛教都很普遍,其中缅甸、泰国是以佛教为国教,一般都信佛。所以佛教在亚洲区域信仰的人最多。在欧美,近几十年已经传过去了。美国现在佛教也很普遍,美国的大城市都有佛教寺庙。在欧洲,英国、德国、法国都有佛教寺庙,都有佛教的研究团体。

  佛教在世界上信仰的人非常多,地域也很宽广。原因在哪里呢?佛教产生于印度,到现在二千五百年了,传到中国来也有二千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佛教很深入人心,得到群众的信仰,我们要找出原因。

  就佛教本身来说,一般人认为是宗教,实际上宗教把它概括不了。因为佛教这个教理很渊深,精深博大。它有文化性、学术性,理论很高,而且很有系统性。这一种理论主旨是提高人们的理性,提高人的智慧,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净化心灵,把心灵打扫干净。在净化心灵方面佛教的教理和修行方法是很有系统的,给人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所以它不仅仅是宗教,它还是哲学,它有文化性、学术性。佛教的经典《大藏经》有上万卷的经书。很多国家都有佛法方面的研究院,现在各个大学也有专门研究的。

  佛法是智慧的海洋,精深博大。孙中山先生讲过:佛法是哲学之母,佛法可以补科学之偏。科学研究物质和自然,佛法不但要认识物质、自然,还要认识精神,涉及精神修养。另外,孙中山也讲:佛法可以补政治法律之不足。为什么呢?政治法律是强制性的,犯了政策法律,依法治理;而佛法是妙药,可以治理人们精神上、身体上的烦恼病、业障病、无明病,把心地打扫干净。这样子,他就有道德修养,他的言论行动是正确的、是理性的,就不会犯法。这些方面法律政治不能做到,佛法可以做到。这点大家应该首先明确。

  因此,佛法不可单以宗教看待。他有哲学性、有文化性,学术水平很高。他不但是理论,而且指出人如何走光明大道,如何求解脱,如何提高心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二、佛法的教理

  佛法的教理三个字:因、缘、果。什么叫因、缘、果?因就是一切事物,包括人生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其产生有它的“因”,即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它的助缘,就是条件。有主“因”、有助缘就可以成为一种现象,果就是现象。

  大家想一想,世间万事万物没有哪一样没有因、缘、果的,都被因、缘、果三个字概括了。从自然界来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子在春天撒下后,经过人工松土施肥、太阳光的光合作用、雨露的滋润,经过一段时间后,或者到了秋天就有收获。这个自然现象就是因、缘、果嘛。

  人生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这个人,心底光明、心地干净,我们的行动也是正确的,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国家。有这个因,有这个缘,就可以产生很好的结果。相反的心地不善,很恶,处处损害别人,结果这种行动造成家庭的混乱、社会的混乱、国家的不安定,就没有好结果。最后损人必损己,害人终害己,得了个不好的结果。这个道理大家一听就晓得了。所以佛法讲因、缘、果,佛教经典的中心就是发挥因、缘、果三个字。不管小乘经论、大乘经论,不管空宗、有宗,各宗各派都是在发挥这个意义。发挥这个意义有以下三点是最重要的。

  (一)凡事有因有缘才有果

  以这个准则来指导人生,就可以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止恶行善,不要做一切恶,要奉行一切善。种善才有好果,作恶就没有好结果。这个是标准的,行善受福,作恶遭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若到,一切都报;时间迟早的问题。古往今来,任何人、任何时代、任何集团都逃不了这个规律。

  所以提出因、缘、果,了解因、缘这个法则,指导人生,就可以做到止恶行善,进一步就是打扫内心,把内心的肮脏龌龊打扫干净,恢复身心清净,达到最高的理性。按照佛法来讲,明心见性就可以得到解脱,就可以得到自在。

  (二)佛法所讲因缘果,时间长、空间宽

  时间长就是有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一个人不单是看到现在,也要看到生前,还要看到死后。你不要只顾现在,也要想想将来,时间很长的呀!空间宽,就是说一个人不是孤立地存在,一切都是因、缘、果。你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人,吃饭要靠农夫,住房子要靠工人;生活享受要靠商人。你要保持家庭的安宁、不受危害,还要靠国家。所以一个人不是孤立地存在,与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有关系。个人与众人的关系,人与生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一片的,不能分开。既然不能分开,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要保持和谐,保持理性。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斗争,那就很平安。有这个精神、这个行动,就可以消除社会的污染、人间的污染、自然的污染!你们想在这个没有污染的境界中该是多么的好啊!因此,佛法的因缘果广大得很。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

  佛法中经常还讲到“众生平等”。《金刚经》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建立平等的观点。在佛法之中没有什么尊卑贵贱、男女老少,没有这个差别,没有这条鸿沟,差别界限是被打破了的,这是真正的平等,这样才能恢复人类的和谐,大家才能和谐相处,互相尊重。为什么众生平等?因为众生都有佛性,佛是已成佛,众生是未成佛,都有佛性,尊重众生也等于尊重佛一样的。我们救苦救难,热爱众生,也等于尊重佛,佛很欢喜。

  (三)因缘生法是真空妙有的

  佛法所讲的空是从因缘生法这个原则上建立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生法,而因缘生法是变化的,是梦幻泡影。你们想嘛,是不是这个道理?《金刚经》最后一首偈子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梦,说我们这个人生像做梦一样,百年都是梦啊!你在现在回忆你的过去都在做梦,我们在梦中,都是需要醒觉的。

  幻,就是一切都是变化的现象,都是变化的。就像那个演电影、演戏一样的,舞台上在表演,实际上它是幻现的,一会儿就没有了。

  泡,就是水泡啊。我们这个身体就像那个水上的浮泡一样,一会儿现了,一会儿就没有了。五蕴身是假的呀!是假合的、因缘和合的。

  影,我们的行动像影子一样的。行动如影,有什么行动就有什么影子,但是影子没有一定,而是变化的。

  露,就是说我们的富贵功名,哪怕你是大资本家,你就是政治地位最高的人,也像那个露水一样的。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就没有了。这些荣华宝贵都是无常的、变化的呀!金钱是不可靠的,靠不住的呀!

  电,什么叫电呢?形容我们这个光阴哪,像电光石火一样,很快就过去了。所以叫电。

  这几个比喻是《金刚经》举出来的,说明这个因缘生法是变化的,没有一个实体。

  你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就不要执着“我”和这个五蕴身有个实体。为了这个五蕴身去追求一切、贪婪一切。你看世间上,为了保持这个五蕴身,这个假躯壳,去追求享受,过度地追求就要损害别人。你看社会上那个五毒现象,贪污腐化呀、抢劫欺骗呀、黄色淫乱呀、吸毒贩毒呀等等,他为了什么呢?为了自己享受,为了这个“我”。

  那么另外你就要认识到你的财产,你的房屋,你所有享受的东西这些都是变化的。你了解这个道理后就要“空”,空什么呢?把贪心空掉;把烦恼心空掉;把无明空掉;进一步把这个妄想执着空掉,这就是佛法讲的“真空”。能够空,你就能够认真地对待事物,自己本身生活就可以少欲知足,淡泊一点都可以;不要过于贪,对人、对生物、对其他的众生都要尊重;要广行布施,救苦救难。你就具有这么一个无我精神了。空就是无我嘛,为什么叫空呢?就是以无我的智慧,消除我见,消除我执。不要一切为“我”着想。而要树立起“我本身生活过淡泊一点没关系,多余的可以做好事”的思想。

  佛教的经典对个人的财产如何分配,提出了四分法。你有钱财,第一份,对自己的父母、长辈要承事供养;第二份,用来做好事,救苦救难,如救济贫人、修庙、供养三宝都可以;第三份,养活自己,天经地仪;第四份,可以再积累,进行生产上的投入,而不是叫你把它消耗完。这就是佛经对于经济方面的分配原则,这样子就很合理,用得也很正当。

  因此,空就是空除我执,消灭贪心,这样子达到身心清净,自己品德高尚;对人呢,能够慈悲,救苦救难,达到这个目的。这也就是佛家的基本教义。

  你们想一想,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谈这个,道理很深的呀!发挥起来,三藏十二部教典有万卷以上,新出版的《中华大藏经》是二万三千多卷!我现在活到八十一岁,我从十岁出家,到现在将近七十多年了,我读的书不少啊!我进了两所佛学院学习,后来也教了几所佛教学校,还写了很多文章,写了很多书,但是我都还没有把大藏经全部读完哪!我只是把那些大部头经如《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报恩经》等等读完了,其它有些经我都还没读到过。为什么呢?时间短了,时间不够。我们这个佛法的书籍太多了,浩如烟海,精深博大。现在我还在继续学,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佛法是智慧的海洋,其理论的中心是指导人走光明正…

《佛法的特点及修行步骤(惟贤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