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经讲记(惟贤法师)

  

  心经讲记 (1992年10月14日于重庆慈云寺观音法会)

  (壹)题前概述

  一、判教

  判三时教

  中国大乘八宗

  二、心经缘起

  舍利子三义

  舍利弗依止佛修行的因缘

  三、本经概要

  《心经》是《金刚经》的精要

  忏悔最好持诵《心经》

  玄奘法师取经成功的两件法宝

  乘般若船到涅槃岸

  宗喀巴大师的三士道

  观照般若在修禅定时体现

  悲智双运的菩萨心法

  《心经》重在“破”

  佛教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

  (贰)经题与译者

  一、释经题

  般若

  波罗蜜多

  心、经之义

  二、译者简介

  (叁)释正文

  一、总纲

  “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为本经总纲

  何谓观自在

  以三智修三观

  真正的自在

  何谓菩萨

  三种般若

  “照见”具足一切种智

  五蕴包括一切物质精神界

  “空”代表实相般若

  观世音菩萨以微妙智广救众生

  二、明所观境

  真空妙有之真理

  三、解空相

  空相是诸法实相

  须菩提修空观第一个见到佛

  天女散花的故事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有为法与无为法

  见空相即见如来

  四、明破执

  《心经》之精要“空、不、无”三字

  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问答

  觅心了不可得

  一切法都是假法

  无所得可见真空

  遣除凡夫对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执着

  破除独觉对十二因缘的执着

  破除声闻对四圣谛的执着

  破除菩萨对菩提涅槃的执着

  五、明般若果

  (一)涅槃果

  三种悲心

  五种恐怖

  执着“常乐我净”为四颠倒

  (二)菩提果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身四智

  六、明般若之功德

  密咒的含义

  念心经等于念咒

  七、以咒作结,赞颂般若之功德

  (壹)题前概述

  一、判教

  判三时教

  根据《解深密经》所讲,佛说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阿含教时期。佛以“四谛”理论,宣说“人无我”法,专门指示小乘声闻弟子如何修行、如何清净身心,回小向大,达到无余依涅槃而脱离生死。所讲经典以《阿含经》为主。

  第二,般若教时期。佛为发心修菩萨乘的大众讲“一切法空”,是为了破斥“有”见,以“隐密相”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指示小乘“回小向大”(即转声闻乘向菩萨乘),空除“人我执”和“法我执”(即不执着所谓“主观的我”和“主观的我所对待的客观的法”),进而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最终以无上菩提证无住涅槃的境界。所讲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等。

  第三,深密教(属于唯识法相中道了义之教)时期。佛在报身土广为发心修一切乘的大众开显“真空妙有”之真实义,以“显了相”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方面讲“遍计所执”是“假有”,一方面讲“依他起”(染净因果缘起)是“幻有”,同时倡明“圆成实”是真如法性,是“胜义有”。讲“空”就是空除“人我执、法我执”,但不否定“妙有”,否则就会堕入“顽空”之见。佛以“四无畏”(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发狮子吼,止息一切争论。所讲主要经典有《解深密经》、《华严经》、《楞伽经》等。

  中国大乘八宗

  佛教在东汉初年正式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后,发展到唐朝时形成了大乘八大宗派。其中偏重行持的有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偏重阐教的有三论宗(空宗)、慈恩宗(讲唯识法相,又名“唯识宗”或“法相宗”)、天台宗(讲“一心三观”)、贤首宗(讲“一真法界”,又名法界宗、华严宗)。

  “八宗”之中属“般若空宗”的有三论宗、禅宗、天台宗;属于讲唯识法相(一切唯心造)的有慈恩宗、贤首宗、密宗、律宗、净土宗。

  不管哪个宗派,佛法五乘所共通的就是讲因果和因缘生法。一切事物的生起都要有主因和助缘才能产生所谓的结果,不论是精神的物质的、善的恶的、苦的乐的等等,都是因缘生法。佛法的中心是建立因果,说明因缘生法的要义,唯识法相中道了义经教在这方面阐述得很详尽。

  二、本经缘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的译本有十余种之多,我们现在学的是玄奘法师的译本。根据其他人的翻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有序分和流通分,本经在这里为了记诵方便而节略了。

  《心经》是佛在灵鹫山说的,是由于舍利弗启请佛开示观世音菩萨的禅定境界而宣说的,其主要部分翻译成汉字仅二百余字。

  舍利子三义

  “舍利子”指代的事物有多种。

  一是佛菩萨及大德高僧入涅槃后火化的灵骨,很坚固,且异色异状。佛涅槃后有很多舍利子,很多大德圆寂后都有,如太虚大师(太虚大师的心脏没有烧坏)、虚云法师、弘一律师等。这是学佛人修行功夫的明证。

  二是指《阿弥陀经》中的舍利鸟,译为鹙鹭,即它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美妙灵巧。

  三是代表人名,指舍利之子——舍利弗。舍利是舍利弗母亲的名字,她身形端严、聪明灵巧。据历史记载,舍利原先并不聪明,怀了舍利弗后突然变得聪明灵巧了。

  舍利弗依止佛修行的因缘

  舍利弗同目犍连在佛的十大弟子中地位非常重要。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二人最初都是学婆罗门教及外道哲学的,但感到不满意。

  有一天他们在路上遇到马胜比丘,见其威仪严肃、行为端庄,觉得很奇怪,就上前问他:“你是学什么的?”

  马胜比丘答道:“我是学佛的。”

  又问:“学哪个佛?”

  马胜比丘答:“学释迦牟尼佛。”

  问:“佛指示些什么?”

  答:“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因佛常讲一切法是因缘生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当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就有所领悟。又问:“佛在哪里?”

  马胜比丘说:“佛在灵鹫山说法。”

  于是他们就去找到佛并皈依出家,依止佛修行,后证得阿罗汉果。舍利弗因“回小向大”修菩萨乘,经佛陀授记,将于未来成佛。

  三、《心经》概论

  《心经》是《金刚经》的精要

  《心经》是佛在第二个时期所讲般若空宗的经教之一,其他经典主要有《大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等。《大般若经》共六百卷,篇幅很庞大,教理很精深,注释也颇多,其中就有龙树菩萨造的《大智度论》。由于《大般若经》的篇幅繁多,佛又演说了《金刚经》。《金刚经》是《大般若经》的简缩,《心经》又是《金刚经》的简缩,义理部分只有二百多字,因此该经是《金刚经》的精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忏悔最好持诵《心经》

  根据高僧大德们的解释,该经说明了般若的功德,若持诵此经,其功德能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智慧。所以当我们忏悔时,最好持诵《金刚经》、《心经》,并仔细思考其甚深真实之义。只要能诚恳持诵,就能逐步业消智朗,达到忏悔的目的。有一首偈言:

  罪性本空由心造,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罪由心造,亦由心灭。心造业是由虚妄分别起惑,从而才有罪业,你若能去掉虚妄心,破除“人我执、法我执”,就能恢复真实心体,真正达到业消智朗。

  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哪怕是个嗔恨心很重的残暴的人,只要他消灭了嗔心,知道放下屠刀,就可消除虚妄心,慢慢修行就可恢复真心。如此积累下去,就有功德并消除业障,恢复自性,即可走向成佛之路。比如我们在受戒时,只要能真实求忏悔,认识自己的错误,并痛下决心悔过,就能在刹那间使清净心恢复而得到戒体。这点很重要!

  众生境界痛苦很多,在座的很多老年人经历丰富,应该深有体会。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叫做“五浊恶世”,是个痛苦很深的世界,原因是众生起惑造业所感。“心染国土染,心净国土净”,学佛要抓根本,我们这么多烦恼痛苦,完全是由自心所造。比如现在打击刑事犯罪分子,为什么把他们抓住送进监牢,受镣铐之苦呢?其原因就是他们的心不善良,贪心重、嗔心重、损人害己的心重,不顾他人的痛苦、只图自己享乐,穷奢极侈,处处损人利己,触犯了法律,结果自食其果。因此一切痛苦都是由心起惑造业所得的果报。

  我们学佛人在修行过程中一定要多听经教,多闻善知识的开示,增长自己的正知正见,以巩固正信,这样才能彻底消除虚妄心,不起无明烦恼,不造恶业,才不受生死痛苦。佛法是以“无我慧”为先导。所以忏悔时,最好持诵《心经》,这样可以开启智慧,破除执着。智慧的威力很大,功夫用好了,可明心见性,消除一切业障。

  玄奘法师取经成功的两件法宝

  玄奘法师在去印度求法的路途中,在一座庙子里碰到一个印度僧人,那个僧人生了病,身上长疥疮,很多人都不理他。玄奘法师一向对老年师父都很恭敬,于是就去照顾他,照应他穿衣吃药。后来这僧人深受感动,就把《心经》传授给玄奘法师,教他读熟,多持诵。

  在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说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跟随他,这是虚构的。实际上最初是有几个人跟随他,是骑了马的,后来因这些人病的病、走的走,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人,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地前行,前后共十七年。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在历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是靠他坚定的信心和两件法宝取得的成果。我读过《慈恩传》,其中提到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是靠观世音菩萨圣号和《心经》这两件法宝,把在途中沙漠地带遇到的鬼怪、风暴、饥饿等各种困难消除掉。

  因此,诚恳恭敬地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持诵《心经》的功德很大。在称念持诵过程中,自然会得到感应。这种感应的事迹很多,古今中外各国都有记载,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在座的有不少居士亲自受到过感应,我本人在最近三十年来的苦厄中,能维持生命、保持正念,也是因为称念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和《心经》而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所以大家要坚信观世音菩萨的威力及《心经》的功德。

  明了持诵《…

《心经讲记(惟贤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