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学修佛法》
2004年7月15日,海空上师于白塔寺讲经堂开示。
今天晚上在这非常殊胜的因缘条件下,跟大家一起探讨佛法。我今天晚上跟大家讲的内容主要是:在现实中如何习修佛法?我们要把佛法运用到我们现实当中去,首先要明白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佛教的真精神是什么?如果我们在思想上、概念上,没有弄清楚佛教的真精神,我们在学修佛法当中,就有可能把我们的习修和学习,经常在现象当中产生一个新的变化。我们现代人对佛教的认识,在很多方面都是片面的,有人说佛教是一种信仰,有人把佛教单纯作为一种佛教文化,有的是把佛教作为历史的考证等等。我认为这都是片面的一个方面,事实上佛教的真精神就是外面的八个大字来概括它:开发智慧,觉悟人生。就是八个大字。这八个大字非常简单,但是要把这八个大字说清楚,那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什么呢?就“开发智慧”这一点就贯穿了佛教真精神主要内容,如果我们没有开发智慧,我们就不可能觉悟人生,那就是盲目人生。
在我们佛教看来,二千多年来佛教的传播,经常以世俗的方式流传至今,也就是我们佛教密宗舆论当中所阐述的,佛教要分为四大部,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事实上,也在这四大部之内,这个范畴当中来进行的。佛教要人们承认他,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产生影响,所以佛教普遍的在事业上来产生他们的作用,就是佛教在习修当中,在现实生活当中,经常用一种事业的观点,和对事业产生作用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事业部。所谓的事业部,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寺院做的这一切佛事活动,包括早晚课诵,制定寺院的一些出家人,和我们寺院本身的一种学习制度,还有呢,做一些佛事, 比如说:普佛、消灾延寿、放焰口、水陆法会等一切,与社会人类生活相关的这些活动,都要适应。所谓适应,是佛教应世的一种方法,是适应众生的一种愿望的方法。
第二个就是行持部。行持就是在我们懂得佛教道理后,把它作为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种习修方法。在行持部中有很多,比如说,我们遵守五戒,还有我们搞一些十善、四摄、六度等等慈善的东西,这些都属于我们行持部当中的内容和范畴。在行持当中,有修苦行的,也有做善事的,也有对佛教进行探讨,做一些劝化的,劝人行善的,劝人修行的,来具足自己的功德,修自己的资粮的这种方式。行持部有很多种类,有修自己的,有发愿度众生的,发大愿的。在行持部当中,密宗有密宗的修行方法,显宗有显宗的修行方法。比如说,行持部当中,显宗的修持方法有很多种,净土宗的念佛,是行持;禅宗的参禅也是行持;还有修止、修观。在行持当中的种类,根据各宗各派自己的度化众生的这些方式来进行。我们近代有很多学者,都把这个行持部,按照自己的缘分,和自己适应的条件下,创立了一些修行方法。从古到今,没有一个时期,佛法的修持是统一的,自从释迦牟尼佛涅磐以后,后面的行持这个方面都有争论。释迦牟尼佛涅磐以后,按照佛教的记载,五比丘做后面发扬的佛教传统,都是按照自己的修行观念,过后通过集结经典,在集结这个问题上,每一个人都坚持他们自己的意见,虽然在集结经典的时候,大家对佛说的法是统一的,但是各自的领悟,各自修证方面,没有统一起来,所以佛经常说,佛法没有一个整体、完全统一的、固定的东西。佛为了教化众生,在行持这个方面,跟佛法产生了一个最基本的观点,那就是“诸法因缘生”,佛法在各自的因缘条件下,各自的社会状况下,和各自(每一个人)的修行所需要的根基和基础下,而设立的一种教法,没有统一的,完全统一的佛法的修持方式。那么我们今天谈到佛法的修持,要按照佛陀所说的诸法因缘生,过去是过去的因缘,现在是现在的因缘,将来是将来的因缘,在每一个时期的时节因缘状况下的修行和他的行持,都不是一样的,都是变化的,没有一个是一样的,就禅宗而言,从禅宗初祖到禅宗六祖,现在我们禅宗传下来的,虽然在六祖以后没有直接的传承,但在六祖以后,传到他们现在,传下来,又都很集中,临济正宗就分了很多派,在清朝时候就分成了三大派:天潼、沩仰、昭觉三大派,而修临济正宗,到现在为止,发展了46世,每一世还要分很多派。在这个问题上跟大家讲,为什么有很多宗为什么有很多祖?就是禅宗从一祖二祖到三祖,延至到六祖,每一祖都有新的发现,新的自己的建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建树,就是说二祖在一祖的基础上有建树,三祖在二祖的基础上有建树,那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发展了!那么以禅宗这一宗而言,到现在46祖,都是在各自的因缘条件下发展的,没有固定的东西,所以对于行持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用一个方式和一个观念、一个模式来说清楚行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他的意义,只能说诸法因缘生,根据时节因缘和各人的法缘来弘宗演教。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清楚,不然的话,我们在学修这个问题上,谈到行持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说自己的好,没有说自己的不好,弄得我们学修的人,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都无所从下手,都要想找一个最好的、至高无上的法来修,特别是我们在学修当中,发现一些学者,一些修行人,本身就学得很好,本身就找到了自己应该修持的方便法门,也找到了自己学修的本尊了,和主要的学修方法,可是一看到这些小册子,看到这些“佛经书”就乱套了,再加上有些居士,这个说这样,那个说那样,这样一吹,(心)就乱了。所以在行持这个问题上,我要跟大家讲,所有的行持都是因缘而生的,我们有缘份遇上什么方法,得到了传授,得到了加持,我们就要按什么方法去学,你是念佛的,就老老实实念佛,你是参禅的,就老老实实参禅,你是修密的就按照你的传承,你的根本上师所传授的方法,一直修下去,不要三心二意,千万不要去自作聪明,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行持方面给大家提醒一下,要从一而终。
第三个方面是瑜伽部。瑜伽部是专门针对密宗而言的,释迦牟尼佛曾经预言,末法时期密法度化众生,最适应,最捷径,最善巧。为什么末法时期的众生,修学密法最实在、最具体、最善巧呢?因为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根基浅,要靠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智慧,去悟出个东西,去悟佛法的真谛,说实在的有困难,所以佛在当时就预言,末法时代的众生要自力和他力配合,要我们自己的力量跟佛的力量配合起来,来共同产生作用,扫除我们的烦恼痛苦,跳出我们的业力障碍,这样把握性就最大,得到真实的这一生成就的具体修行方法!但是密法传承,到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有很多成就的高僧大德在传授,这是我们法缘的问题,每一个法缘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他的旨趣。就密宗而言呢,也有各宗个派,不管你是哪宗哪派,黄教也好,红教也好,他都是以相互融通、相互瑜伽来达到目的。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是配合的意思。瑜伽是梵语,就汉语来讲,是相互融通的意思,也就是通过传授以后,用三密相应的方式,相互瑜伽,就是自力他力配合。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要修学佛法,如果你不通过瑜伽部相互配合,自力他力配合,要靠自己的力量,可以这样讲,很难凑效,以前讲开示经常这样讲,我们现在学修佛法,就是妄想很多,总想天上掉个什么下来,掉个什么大师,掉个什么活佛,传个什么真言一念,天上马上就是满天祥云了,你坐上去一观想,马上就现朵莲花,好多人都是这种想法,看见一些事情都吹起了。如果我们现在习修,不利用佛的力量,我们现在的众生就靠我们自己的乱心来降服自己的乱心,那是很难凑效的。我们举个例子,我们在座的能达到一心不乱,五蕴皆空吗,你们能达到吗?问你们能不能达到一心不乱、五蕴皆空?(众答:达不到!)达不到,那就说明你心是乱的,你用你的这个乱心去降服你的乱心?能降服好吗?用乱心降服乱心,越降越乱。你不去降服他,还有一个乱心,你如果用乱心降服他,没有的事都会冒出来,没有的迹象都现出来,所以我们经常在参禅的时候,“哎呀我一坐,什么都看到了,什么烦恼都出来了,工夫也产生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末法时代,我们的根基浅,我们的定力不够,不如说,我们在累生累劫当中,我们的福德慧命不够。为什么有乱心呢?就是我们的资粮不够,福德慧命不够,所以在行持的时候,心不能定下来,我们的福德不够,资粮不够,我们在行持的时候,魔障来干扰,所以在行持部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力与他力相结合,怎样来结合呢?就是三密相应的方式,通过念咒、结印和观想来达到自力和他力配合,这就是瑜伽部。
第四个方面是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是针对我们在学修当中,根基比较好的,善根比较好的,在学修当中有一定建树的人,还有我们在学修当中能够达到得定的,一定成就的这方面的人,就是能够达到得定开慧。就是我们的智慧逐渐增加,起码在禅宗当中的参禅能够达到初定,如果没有达到初定的话,就不可能修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是指什么呢?我们修行人本身就具备了这种根性和福德智慧,那么在上师向你传授的时候,在与佛相应的时候,上师有一个意念,你就能接受,还有你在自己观想和行持当中,只要有一个念头,就可以与佛接通。无上瑜伽部不是一般人能修的,你首先要具足我们的功德和资粮,定道要有资粮,我们现在好多学修的人,学佛的人,刚一皈依,刚一学法,刚一授戒,就要求:我要灌大圆满,我要求师父给我传最好的法呀,摸一下我马上业障就排出来了,还有的说,你如果要我相信你这佛法是真的,那么你一定要看到菩萨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真看到菩萨是什么样子,那么你有上乘根性,你就可以修无上瑜伽,如果你能够看到上师是怎么变化的,你知道上师的来历了,那你就可以修无上瑜伽部了。这一点,你…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学修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