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放生功德文(索达吉堪布)▪P4

  ..续本文上一页县,有一活佛,在他第一世时,发愿七世中不进肉食,现在是第二世,从小见肉就哭泣不已,至今已成年,戒肉茹素依然如故。

  若有人想:“汉地《梵网经菩萨戒本》中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食肉教徒对此经作何解释?”殊不知在藏地所传的两种菩萨戒,属于由龙树、无著二大菩萨所传的瑜珈部,均有别于汉地。龙树菩萨的甚深见派菩萨戒中有十九条重罪,八十轻罪,无著菩萨的广大行派中菩萨戒有四重罪,四十六轻罪,在其戒条中,虽未见开许处,但也未见遮破食肉。另外,《梵网经》中此不食肉戒列为四十八轻垢罪之一,非犯根本重罪,与“别请僧”、“不行救赎”、“懈怠不听法”等轻垢罪并列,此后三条均极易犯,并未见重视,独重视此不食肉戒似亦非应理。若想:食肉过患既堕恶趣,则应非轻罪耶?答:这也不一定,因食肉过失虽堕地狱,然仍较易忏悔清净。又如《宣说轻重罪经》说:“比丘犯一白衣轻罪,亦需在复活地狱受八万年苦。”

  依据错那·西绕桑波的《毗奈耶根本论日光疏》所述,在末法时代,能保持根本戒不犯,即为戒律清净。法王如意宝的《教诲甘露明点》也云:“根本堕罪与自续,常非并存为净戒。”于食净肉者来说,别解脱戒未犯,菩萨戒中依《梵网经》也只犯轻垢罪,且此轻垢罪通过忏悔也即可清净。如汉地共称的清净比丘中,也有午后食饭或懈怠不听法者。是故,无论守持何戒,应以戒体之轻重为主,不能仅看表面形象。如今见他人犯根本重罪,不觉有过,对犯轻罪者,却极为见怪,并立为破戒,如是判断,是否应理,尚请三思!

  综上所述,戒肉茹素有无量的功德,食肉则有极大过患,但在藏地,佛教徒食用三清净肉于菩萨戒与别解脱戒均不为破,更不等同于杀生与外道的行为。所以,以藏汉为主的所有佛教徒,应该团结和合,互相尊重,不得诽谤,应知都为世尊所传下的清净教派,都有解脱道。广学实证的人,由此可证藏汉互通,显密不违,各派圆融矣。

  吉庆佳日宜戒杀放生

  放生有许多的功德,能使诸事呈吉祥,莲池大师云:“戒杀之家,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俱陈。”杀生则广积怨业,并使宿世所累积的福寿逐渐消减毁灭,故每当逢年过节、庆贺生日、或喜庆婚礼、生意开业、宴请宾客等吉庆佳日,皆应广行放生,而不应于此时宰杀生灵、暴殄天物,广行杀业。

  原本是喜庆吉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逢年过节则希望来年五谷丰登、人事兴隆、诸事吉祥,为何反而于此时广杀生灵,埋种祸根?世人肆意宰杀生物,残忍成风,致使冤孽重重,天也不喜,故有水火饥馑以及刀兵,普庵祖师《戒杀文》云:“三荒二旱,为人岂不思量?”

  生日庆贺则希望父母以及自己福寿绵长、离苦得乐,正应当为己为父母放生持斋,增福延寿,为何反而于此时顿忘父母养育之恩,而杀害生灵,徒增罪业?上贻累于双亲,下不利于己,本欲求生,反倒伤生,本欲长命,反倒丧命。以前有一位大官的太太,她的生日来临时准备大宴宾客,买了大批的鸡鸭猪羊鱼虾水产等,当杀鸡宰羊时,她的魂魄附在了这些被杀动物的身上,痛得她大声叫喊,在床上滚来滚去,比死还难受,这时候她突然觉悟到禽兽被杀时的痛苦和内心的怨恨,只是不会讲话,不会用言语表达而已。最后她觉悟到,今后一定要戒杀放生,不再屠杀禽兽以满足自己的享受。后来,这位夫人享寿高年,这都是因为她一念慈心改恶迁善的缘故。

  婚庆之日,原本希望来日能够家庭和睦,得生贵子,为何反而与理相悖,于生儿育女之始而广行杀生,致使婚后多争斗烦恼,甚或关系破裂,其后所生之子也多凶煞疾病,或至夭折,试问其婚礼是否吉祥?慈寿禅师戒杀放生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生意人则期望开业大吉,往后财源茂盛,为何反而于此时屠杀生灵,使怨声载于道,生财之日而广行灭杀之业,试想开业是吉抑或是凶也?所为是得利抑或是失利乎?《楞伽经》中云:“为利杀众生,因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古人云:“持斋一日,天下杀生无我分;债有谁知,披毛戴角古今还。”又《大智度论》云:“令不杀生,得何等利?答曰:得无所畏,安乐无怖。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无害于我。好杀之人,虽复位极人王,亦不自安。又不杀之人,单行独游无所畏难,好杀之人,有情动物皆不喜见之。若不好杀,一切众生皆乐依附。复次不杀之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复次杀生之人,今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难,是为大利。”

  同样,超度亡灵、丧礼或消灾免难皆应戒杀放生以祈福,而不应背道而驰,徒增亡人之业障,《地藏经》云:“阎浮提人,命终之后,慎勿杀害,拜祭鬼神,无丝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亡人,在生修善,应得超升,遇此阳眷杀生,反落恶道,何况不修之人?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如是祈祷上师住世也应广行戒杀放生,以增众生善业,消减恶业,以期感上师长久住世,广利群生!

  放生增福延寿命

  若想长寿,则应放生,《放生赞》云:“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无别方,戒杀放生而已矣。”又弥勒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佛经中说人天七德:“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势富足和智慧广大。”其中长寿和无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放生也是其余五德之助缘。世亲论师说:“释放遭杀众,如是赐生命,断除害有情,获得长寿命,护士医师者,施药不损众,即成无病者。”

  有些病人,以前世或今生杀业报应,医生也无法治疗,若立即放生,便有痊愈者。以前杭州有一个打鸟为业的人,背上突然长疮,大夫无能为力,此时他自己知道是今生杀生果报,于是发誓不再杀生,并作放生,此后诊治便有了效力而逐渐痊愈了。在藏地也有很多被医生诊断为必定死亡的病人,若家人去放生、念经,就有逐渐恢复生命的希望。尤其是医生不能诊断的怪病,均是自己前世或今世杀害众生的业感现前,此时,唯有放生为好。

  佛经云:“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也。”

  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太守,身患重病,正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发誓愿:从今之后,饶益一切有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舍弃一切世间俗事。当夜,观世音示现在梦中对他说:“你昔日杀业重,今得短命报,幸好此时,能发坚固誓愿,唯有放生可以延寿,且可增福禄。”他醒后大有感悟,于是全家戒杀,常常放生,其病体终于痊愈了。确实,放生者可现见其延寿,最近藏地炉霍县有一位牧民,多年患疾,十分痛苦,去过很多医院皆无效益,后来有一位僧人打卦说她前世杀生极多,若不放生,则短命多病。此后她发心放生,便成无病无苦,如今她特别相信因果,每年皆捐款放生。

  若遭遇严重疾病而接近死亡寿尽之时,只有放生,才能延寿无病。从前苏州有一位王大林,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常常放生,每当看见村中的小孩们捕捉玩弄鱼鸟等动物时,他就致力劝止并给钱以放生,他平时劝人说:“少年时,必须培养爱惜仁慈物命的美德,不可令他养成残忍好杀的坏习气。”他如是于一生中劝人行善断恶,后来得重病将死时,于自己觉知的境界中圣尊告诉曰:“你平生放生,有极大功德,将可增福延寿三十六年。”因而得以复活,九十七岁时无病善逝。

  同样近有一位叫果才的藏族人,很多空行母等具神通者说他只能活三十一岁,若能放生诵咒,尚可延寿,他立即放生甚多,每年放生护生,今已五十岁。还有相同的实事,从前有一位屈师,到市镇去买一条赤色鲤鱼放生,后来屈师生病时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并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他救鲤鱼时四十八岁,后来活到六十岁。所以,欲想延年益寿者,应当发心放生,才能增福长寿。

  在佛教徒中,深信因果十分重要,感应也是非常地奇妙,目前有很多出名医师亦依放生而治病。四川遂宁市有一位医生,她在海内外影响极大,她家里挂满了省市中央、及国外经其治疗而痊愈的病人所敬献的锦旗,以感谢表彰其医术的高明。现在她已是成千上万人的救命恩人,我问过经她治愈的那些人,他们都说,经医疗无效时,这位医生就劝我们放生、念经等,遵照嘱咐,广行放生等善行后,身体就痊愈了。当我听到此语时,对佛语更加生起定解。所以放生也是一种特异功能的治病方法。

  相反,杀生则是短命多病的唯一直接之因,本来能活久时的人,若喜欢杀生,则成短命,藏地阿阇梨阿旺扎巴云:“若行救命放生者,短命亦成延寿命,若杀鱼蛇等含生,长寿者亦成短命。”自古以来,放生转短命为长寿者,不胜枚举。

  我们若能时时以慈心推及物类,自己做到戒杀放生,又广劝他人戒杀放生,则一切事必能吉祥如意,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的“吉神佑之,福禄随之。”全知华智仁波切亦云:“恒时行善放生者,护法地神常佑彼。”《护生的故事》云:“如影随形,古今善恶报应,昭昭分明,感应事迹,历历在目,尚有何疑?”

  放生得利无边

  一切有漏善…

《放生功德文(索达吉堪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