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起,然而佛非一、二、百、千——而是无量诸佛都正加持著那将加持力予我们的上师。这也就是为何要视上师如同完全圆满的金刚总持,并且不断地向他祈请之必要所在。
大手印修法
行者如此地将自己的身、语、意,和上师的身、语、意保持无分别。轮回和涅槃只是行者自心的妄念。心的内在实相无始以来即如虚空之中央般未生。行者应保持心性毫无任何善恶二元对立的概念。自心本性的了悟,是不存在且未生,也就是所谓的大手印。伟大的婆罗门萨惹哈(Brahmin Saraha)曾说:
「无念是大手印之身——
瑜伽士们!勿盼任何果实或结果。」
在空性(大手印)之中,既无禅定的对象,也没有任何形状或颜色在心中。过去、现在和未来诸佛亦未见那样的心。在《密集金刚续》中说:
「空的本性离於一切存在之物——
离於蕴,界,触,
离於执持和定置,
毫无对佛法之执著;
万法平等而行者之心未生,
自无始以来即如是。」
无概念、禅定者或禅修;此即禅修。在《喜金刚密续》中说:
「非以心禅修,
是真禅修。
若人了空性(Dharmata)——
无禅修是禅修。」
设若行者在大手印禅修中有著期望或怀疑,那么行者将无法超越轮回之苦。行者应以不费力,留心觉知而禅修。为了要使行者能保持在这境界之中的时间延长,扩大到使行者变得和珍贵的上师、与一切诸佛无二的法身智慧不分离。在《帕巴达卡移喜经》(Phagpa Daka Yeshe Sutra)中说:
「若人了悟自心本性,
此即智慧!
行者不应心外求法。」
行者应持续地保持在未生法空(Dharmata)境界中,并为证悟佛果而回向功德。
回向功德
为予一切有情众生利益并带来安乐,行者应毫无冲突烦恼之纷扰,以慈心和悲心长养菩提心。想要去净化外在和内在的障碍,并且令密法的事业真实化,行者应生起本尊观。为了要领受上师的智慧,行者必须具足完全的虔信和勤勉精进。要在大手印的修持中有所进步,行者必须停留在非二元的宁静禅修及活动中,如此观注力(dhyana)之心与活动之心便无分别。行者必须为自他的一切有情众生悉能完全成佛而迥向功德。如此方式的回向,行者将可达成自己回向之目标。在尊贵《宝塔经》(Arya Ratna Kuta Sutra)中说:
「诸法因缘生,
发心即终点。
无论发何愿,
必将悉成就。」
藉著以两种菩提心回向相对和智慧的根本功德,这些善业将变得如虚空、法界及众生般无量无边。设若行者将此法身之本然如是真实化,那么主体、客体和行动都会离於一切造作。这非概念的回向极殊胜。在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Abhisamaya A1amkara)中说:
「此殊胜方法——
非概念化的分享功德,
不存期望——
是极殊胜行。」
转化冲突的烦恼为成佛之道
当停留在念的禅修中时,行者应了解善、恶的非二元对立,善恶的对立系烦恼和妄想冲突所生之果。假如行者无法了解非二元的经验,那么放弃概念化,以及执著於无念的体验将无法引领至成佛——即使修上数劫。恰如波浪在海洋中生起,无数的念头和冲突的烦恼也如是生起,但无数的念头和冲突的烦恼任何一个,都和未生之如如本性(dharmata)无法分开。
认取冲突的念头和烦恼即法身。生与未生之非二元双运即报身。念头的创造性即化身。念头无颜色、形状或心的创造性即体性身(Svabhavakakaya)。无论强烈或沉静的念头,或冲突的烦恼生起,不要轻忽它们,而以深切的觉知去观照著它们,不要随著念头而要转化它们到修行中。在《月光经》(Chandra Prakasha Sutra)中说:
「无论自何因缘生,即未生,
因彼并无真实生。
凡依因缘者即是空性。
凡实现空性者即具觉悟。」
禅修法身之了悟者,终可认识自心实自无始即未生。行者应植种菩提发心,直至如虚空无边之众生尽,特别是对那些有强烈执著和嫌恶的众生,悉能离苦得乐,速登佛位。以此清净发心,行者将生起如本尊般,并表达对上师的全部虔信。一切念头和冲突烦恼的转化是不同佛部之身、语、意的无尽事业本质。《喜金刚密续》中说:
「轮回和涅槃,
皆非实存——
凡能了解轮回本质者,
即已臻涅槃。」
行者应带领冲突的烦恼和念头入於相对菩提心中。当行者了解相对菩提心即四身之本质,而四身是离於生、灭和住,那么无论生起什么都是佛四身之活动。无论什么念头来到,行者不应专看其负面。无论什么因缘生起——人、地、事、烦恼等——行者均应转化这些因缘,并了知他们的非二元对立性。
转病苦入成佛之道
一切冲突的烦恼及障碍皆由外而显。心与气系随於执著、好恶和无明的脉中,由此而现出各种男性、女性及龙等不同的魔。究竟上,没有什么会带来伤害,且这些似乎会带来伤害者,本质上均曾为我们无数生中的母亲。那些自恶业而生伤害之众生是痛苦的,就像是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疯子般。而这些伤害行为的结果,是他们痛苦的再生下三道中,毫无依怙或可资协助之人,且无尽徘回於轮回流转中。
行者不应和这些众生敌对,反而应允准他们取走一切想要的——你的身体、肉、血、骨、器官、肠、语、智识、聪明才智或自己禅修的成果。行者应放下这些的全部或任何一个而无期待。藉菩提心的植种耕耘,行者应愿一切众生,特别是那些引起伤害的,愿他们得安和与快乐;得离苦,得成佛果。以此成佛的态度,行者生起本尊观,并完全的觉知上师於心中。伤害的显现只是心或法身的投射,其实自无始以来即未生,没有任何人造成伤害;没有被伤害的人;一切都不存在。此真如之心离於一切造作、修饰而如虚空之中央,在此非概念化的境界中,行者将带来清晰的接受和拒绝被外的非二元性了悟。
「释迦国王了解,
一切互相依存之法并不实存,
他的智慧如虚空——
即使一大群魔鬼妄想亦无所惧。」
一个人可能会误认绳子为蛇。但在他了解那是绳子後,他再也不会看成蛇。同样的,即使你可能真的见过男的、女的和龙之魔——但他们只是法身心的投影罢了。因此,行者勿把魔鬼看成某某要去拒绝之物,并且去藉著与世隔绝之处的禅修,行者可转化魔鬼的概念,而成非接受、拒绝二元的自性。
同样地,一个瑜珈士亦知疾病和痛苦系自恶业中生起,它障碍了心的根本纯净觉知,而引起自他妄念、执著喜欢、正面的对象,以及嫌恶负面的对象物,并细微地分别一切他人;瑜珈士了知这一切且离於其苦。细微的染尘中生起了不清明之心。
三毒——无明、执著和嫌恶,存在於身体的上中下或左右中间之部分。因执著我们有了血与胆汁,因嫌恶而有气与鼻黏膜炎;因无明而迟钝无气力。如果我们去一个内科医师那儿,他会告诉我们这些徴候系因疾病所引起而开些药给我们;如果我们到一个算命的人那儿,他会告诉我们这些是鬼所造成,并且要驱邪才行。这就像在房里开、关窗想要去除烟,而不在火炉中简单的控制火就好;或像是猛打影子而非抛开造成影子之物。
虽然我们拥有此四大所成之身,但我们想法中的身体并不实存。究竟上从一开始就没有身体,所以也可能没有如生病等身的特质。这透澈的想法系离於生、死或存有,它从开始便充满空性。当你生病时,是念头生病了。当生病和痛苦的概念出现,我们应完全地接受它,并且练习转化身体成永恒的加持甘露,将它供养一切有情众生,特别是那些伤害我们的。我们应为一切众生得能离苦、得究竟珍贵之正觉而长养菩提心。以此态度,行者生起本尊身——外相和空性的无二双运,并於极虔信心中禅修上师法。当我们实现自心如法身,离一切造作、本初不生时,接著将我们从疾病中所经历的一切痛苦,乃至延展到等量之恶业习气都被清净。当我们看到洗碗水从不同的污垢逐渐变浊,我们知道锅子被洗净了。同样地,当我们实现意想外的本觉如法身智慧时,接著就没有接受或拒绝这疾病的痛苦的问题。伟大的婆罗门萨惹哈说:
「即使一劫之黑暗,
亦为刹那光明所逐。
同样,强烈的轮回习气,
将被自心真实本性之了悟所逐。”
如此,无论任何疾病和病苦来临,我们均不应依赖药物和治疗法,而应尽早修持以实现非二元对立,离於接受和拒绝。
转化死亡经验
为了这五蕴的幻身,若我们已有修持并已转化恶缘,在死亡时便能无所畏惧。当行者将四大的不同念头具体化在非二元的境界中时,不论强烈或沉净,便能在转世间无有中阴身境界。空性体验之习气在中阴的非二元境界中被实现。这像是满月落下而黎明升起间,并无任黑暗区间存在。当死亡来临时,行者把自己的身体、财富和根本的一切功德给上师与三宝,无一例外,并长养菩提心,愿一切曾为吾母之众生皆得乐、离苦、速证珍贵佛果方止。以这种心态,行者生起本尊观,也就是外相和空性之双运。在自己顶上一吋左右处的顶轮(梵穴),观想一个狮子宝座上有一朵多彩莲花,日轮、月轮上坐著自己珍贵的根本上师,他是一切三世诸佛之化现。行者的意识在红色的吽字形状之中。吽字在脐部位置经中脉上升,从顶门出而融入自己上师的心中,变得和自己上师的智慧身无分别。行者应在此自心与上师无二的境界中禅定一段时间。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曾说:
「如炼金术可转铁成金般——
同样可藉由菩提心的力量。
将此秽身转成无价的珍贵佛身,
请坚持此态度於心中。」
如此,四种染污的遮幕被排除,而行者证得完全正觉的金刚持境界,金刚持即是与三身无别之圆满佛果。在《金刚亥母全断密续》(Naljorma kuntu-Cho Tantra)中说:
「瑜跏士转其神识——
藉由圣赫鲁噶及其他手天花於弓者;
持有不同的胜利旗帜;
并奏种种乐声——
藉著他们,
此瑜跏士将於所谓的死亡念头生起时在佛土中被接受。」
如此,追随著一位具德上师的指引,行者了悟了此心系本初未生者,能够了悟法身自本初已净。藉由行者自己的努力和修持,行者了解了离於爱取恶嫌之非二元性。以此方法,行者能达到最高之佛土并证得佛果。在《空行金刚歌》(Khadroma Dorje Gur)中说:
「哦!至高成就是佛陀,
行者得藉修心而违佛果。
在此珍贵之心外,
无佛亦无众生。」
从这法身的身、语、意,事业像是颗满愿珠般,利益著一切有情众生,直到轮回尽。这些身、语、意事业是超越概念而无限制的,像是个持续地转动之轮的革命。在《荣耀之念授记密续》(Palggongpa Lungton Tantra)中说:
「超越概念,如虚空——
菩提心金刚持者,
如来为一切有情众生而来,
如满愿珠般。」
如此,若行者修持此圆满道,於五种修法毫无阙漏,行者便能净化一切不圆满,生起一切智慧并达最高佛土。三宝与佛陀教法之四密部菁华即是五支圆满道,它涵括了一切技巧和教授。设若漏失其中任何一支,结果必将不含证果。再次强调此教法之重要性,行者不应追随二手或三手的不圆满教法。一旦你发现一头大象,便不需寻找脚印。请在与世隔绝处虔信的全力精进修此圆满五支道。
此甘露教法心要精髓系由伟大的止贡巴尊贵的吉天颂恭——无等者所授,而由佛陀释迦牟尼的比丘戒宝(bhikshu shila Ratna)所写下。
《止贡噶举大手印五支圆满道——密续教授精髓修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