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感应事迹 目录 序 语译说明

  《金刚经》

  感应事迹200例

  印光大师 鉴定

  许止净 辑录

  郑金坤 语译

  目 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金刚经功德颂序》印光大师

  语译说明

  《金刚经感应事迹200例》

  一、往生净土

  二、临终瑞相

  三、得长寿

  四、得回生

  五、愈疾病

  六、救杀戮

  七、脱刑系枷锁

  八、救水火险难

  九、消罪报

  十、感神灵

  香 赞

  炉香乍爇(音zhà ruò),法界蒙薰(音xūn勋),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音ná mó)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南无金刚会上佛菩萨! (三称)

  

  开经偈(音jì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肢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

《金刚经感应事迹 目录 序 语译说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