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就应该力撑到底。但若人事已尽,而事实已然如此时,就让我们学会撒手吧!
◆如果我们要炼成钢铁般的意志,不可不承受重锤的打击。
◆凡事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的信仰。
◆知道自己愚蠢,就不是最愚蠢的;知道自己糊涂的,就不是最糊涂的。最糊涂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醒;最愚蠢的人,一辈子都冥顽不化,因为他们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第一次作善事,要靠努力来完成,而一再重覆你的努力,“善行”,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
801~893则
◆圣人的心,可以灵活变通,并能适当运用自己的心,来善待别人,对有德者以德待之,对罪恶深重者,则视他们为不久即能改过自新的人。
◆好好的过白天,以便夜里睡得安稳;好好的过你的青春时代,以便老年过得平安。
◆“人”在处理某些生命中所必然面临的过程时,一直不肯去承认并接受,深不知无论你百般的不愿意,依旧逃不过命运无常的支配,既然无法改变,何不以一颗自在的心笑看人间呢?
◆一般人受到非难,总想以牙还牙,其实这犹如朝天唾痰,不但无法伤人,反而污秽了自己。一般人总因受批评而怨怒,受赞美而欣喜,其实,应当将对方的批评当成关心,而加以感谢才对。
◆如果有人告知你一个消息,你应当查明清楚,以免无知地伤害他人,到头来悔恨自己的行为。
◆一个只顾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
◆当一个人,为自己所求的事著迷的时候,他便以为他的幸福,是在这件事物当中。但无论他原来所追求的事物,是否已获得,他很快又要开始,为另一种自己所未拥有的东西而兴奋、嫉妒或伤心,这是因为低劣欲望的满足,并不能让人获得心灵的自由,相反的,丢弃这种欲望,才能拥有真正心灵的平安。
◆把我们抓得最紧的欲望是“情欲”,这方面的欲望,绝对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满足它,它越是加强。
◆所有的放纵,是自我毁灭的开始。那是一股流过自家底下看不见的水流,而它迟早会把地基冲走。
◆认清问题,问题已解决了一半。
◆思想上的疾病,比肉体上的疾病更难应付,而且前者比后者更常见。
◆意识不到自己的过失,等于让过失逐渐扩大。
◆指责旁人没有教养的人,即表明其本身亦如是。
◆一个动不动就闹情绪的人,表示他还没有成熟。那么,你必须多作点修心养性的功夫,尽量少发脾气,向那些心平气和的人学习,然后你会渐渐发现自己已经“成长”。
◆凡事不生气,便能控制情绪,不但使心境常保稳定,兼可受人欢迎,何乐不为?
◆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这等事只生辩论,增长争端。
◆谣言之所以止于智者,不仅因为他有理智的头脑去判断是非,更因为他懂得宽恕、怜悯造谣者的浅薄、无知。
◆闲话听后不传,免得将来后悔。
◆“偏见”是我们的佩剑——进攻时,招招淩厉;防守时,风雨不透。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解决事情,一昧的责怪别人,只会使自己没有改进的余地。
◆抹杀了一个人的长处,而只注意到他的瑕疵,是一件非常荒谬,又令人遗憾的事。
◆俗语说:“大德不逾,小节不拘”。若我们眼光放远一点,就不会为那些细微的小事而烦恼。
◆一般人喜欢感情用事,待人处事全凭自己的喜怒而定,无形中造成一种偏见。因而对事理认识不清、对真象不能了解,无疑是进步的障碍。
◆我陪烦恼走了一里多路,它从未说一句话,但在我同它一起走的时候,我却学到很多东西。
◆不知反省的人,是永远看不见自己那张脸上,已经贴满了一种叫做“无知”的标记。
◆即使是正当的愤怒,如果你能考虑到“其实对方也是个不幸的人”,那么,你立刻会心平气和下来——没有比这样更能息怒的了,因为同情之于愤怒,就如同雨能熄火一般。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下一秒要发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物体愈扩大,其中的味道就愈淡,人的自夸也有同样的情形。
◆极度自满的人,通常都把自己拘限在狭隘的壳裹,这样的人,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做出更好的事,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已圆满。
◆为生活而谋取利益时,应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原则。
◆那些能欣赏你的长处、了解你的缺点,并且随时随地,准备原谅你的过错的人,就是朋友。
◆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人的德行并不是因某种异常的努力来评断,而是由每日的行为来衡量。
◆不诚心专于一事,绝不能达到一志。
◆一般人常以为在工作中无法得到安静,其实,真正的安静,是所谓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心灵安静的人,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能享受乐趣,若是心灵不平静,即使在深山幽谷,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宁。
◆如果太在乎“赞美”的音声,你对任何事情,便很难拿定主意,世人评价的种类无限。你可能会说:“我希望善良的人来赞赏我。”但你所谓善良的人,不正是指“同意你行为”,而赞赏你的人吗?
◆在艰困的时刻,不要放弃希望,因为晶莹的雨滴,乃是落自乌黑的云。
◆“万事皆以单纯为美德”。对于一个生命单纯的人,无论任何艰苦困难的境遇,皆不足以动摇他的心志。好比骤雨落入大海,起不了什么变化。
◆真正的善,通常是单纯的。尽管单纯是那样具有魅力,那样有益的东西,但单纯的人,实在少得令人惊奇。
◆正直的人,所该采取的态度是:即使自己能从某件事获得极大的利益,他也绝不因此造成任何人的悲哀。
◆诚实的语言,必须配合诚实的意图,以言辞说出心中真正所想的念头的人,才是真正有诚实意图的人。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体谅,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著想,言行真心诚意,别人自然会尊敬你,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不要抗御环境,并学习以温和的眼光,以及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众生的缺点,我们必须以透视、达观的方法,来面对现实。
◆有开阔的胸襟、宽宏的器量,才能包容别人的短处,称赞别人的优点。
◆诚恳的听取有智慧、有经验之人的教导,学习别人的长处,仔细的观照并反省自己,才能够把握住积极自主的精神。
◆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真正伟大的人,几乎常常是完全不引人注目的,很有可能在我们面前就有人默默的、不为人知的,做著最宽大的牺牲。因此,我们不可看轻任何一个众生。
◆唯有坚忍谦逊的人,才能沉著地面对一切,能见理透彻、能见事真切,因为真正的强者,能当自己性情的主人。
◆一切的信心,应该附带冷静的自我反省。欠缺自我反省的信心,往往变成自大自夸,不但无利于行动,反而有极大的害处。
◆一个人带著宽宏美丽的心,他便经常是平安而满足的。心地狭小的人,则总是悲哀且不满足。
◆受人之恩,不忘图报,方为君子;给人恩惠,不起一念,乃真仁人也。
◆了解别人者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则是有智慧的。
◆“幸福”就是一种内心的安宁、平衡,以及对生活满足的感觉。
◆劝人息诤的是君子,激他起事的是小人。
◆人生最实在、最单纯的喜悦,只有在精神平静,没有良心呵责的时候,而不是内心波涛万丈之时获得。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上的财富,信赖是最亲的亲人,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少说闲话,就会少惹许多是非。
◆言语为实践的影子,但人的所言,总要比行动来得大胆,而实践往往变成了言语的影子。
◆任何语言,只有在听者能接受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良好的沟通,要有适当的距离,近距离的口沫横飞,与长距离的尖声大叫,都达不到沟通的效果。
◆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如果用和气谦逊的态度去说,往往会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反之,费了很多力气,不但不能达到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人家的误会,造成反效果。
◆我们所称赞的人,往往是跟自己类似的人,因此,对别人的尊敬,其实,指的即是把别人与自己平等看待。
◆如果想判断一个人,跟他在一起是不够的,必须进入到他的内在。
◆无论你处理任何事情,若心存尊重他人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有帮助的事情。
◆想改变别人,而不引起反感的第一原则——以称赞及诚意开始。
◆只有彻底了解自己的缺点,才能公平对待别人的过失。
◆享受你自己的生活,不要与人做比较。别人的鞋,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嗜好、想法和价值,所以,我们不该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
◆一味地执著于获胜,眼光会变得短浅。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意见,常常导致冲突,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感受,这正是互相切磋激励的机会,也正是我们改变想法,深入思考的激素。
◆处事有余步,留些退路予人行。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谁都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而生活。善良的人互相帮忙,而不互相猜疑。
◆“如果没有人让我生气,我就是善良温和的人,如果不是这么忙,我一定做得更好…….”。不反省自己,而一味责怪命运的人,就和不懂得使用工具,而一味抱怨工具的人一样。他们责怪命运亏待自己,一心所求的只是自我满足——这样的态度,是很可怕而令人绝望的。
◆想到自己有几分不是,那么,气便平了。肯说自己一个不是,那么,别人的气也就平了。
◆当我们与人争执,而开始生气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在为真理而争,而是在为自己而争。
◆多言以逞口舌之利,容易生出事非。
◆谎言讲得再逼真还是一句谎言。
◆一个说谎者,必为自己的谎言所害。
◆用自己的是,去批驳别人的不是,别人很少能悦服的。
◆承认自己的过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但承认过错,却往往比解决问题,来得更重要。
◆与别人关系的转捩点,乃在于你开始转变自己时。
◆假如,我们以某人是恶棍、愚夫或不羲之徒为理由,而抛弃尊重他的态度,最后,我们便会陷入对所有人不敬的傲慢之谷,而且,愈陷愈深,没有止境。
◆即使知道别人的缺点,也不要把它传给别人。
◆看天下没有一个不好的人,才能拥有大胸怀。
◆当你和别人交往时,不要去考虑别人对你有什么好处,倒是应该考虑,你对别人有什么帮助。
◆有资格训诫他人的人,是先将矛头指向自己,以赢得对方的认同,如此,才具有真正的说服力。
◆假如,你非责备某人不可,那么不要在背后说他,你最好当面说,而且避免引起他对你的恶感。
◆心灵软弱的人,遇到挫折便急著想找个屏障,无法从依赖中脱身,一些真正的东西,便无法显出他的真面目来。只有了解自己,真实的面对自己,从外在依赖的心理中解放出来,才是重要的根本。
◆伤口可以包扎,污辱可以忘却,但是,如果你辜负了人家的信任,就无可挽回了。
◆抵押了田地,有一天可以把它赎回。但信实一旦被押当,那就永无赎回的机会了。
◆人到目前为止,都还不是完全诚实的,因为在人的心里,经常有各式各样的冲突、矛盾存在。
◆人生为芝麻小事穷忙,不论是在默剧中跑龙套,或是趾高气昂的参加冠冕典礼,或是对著烟火欢呼,或是在立法院雄辩。不论做任何事情,最后都白忙一场,一无所得。在人生的旅途中,聪明人边忙边笑,愚人则穷忙,而且还煞有其事,这就是两种人的不同之处。
◆人总是喜欢责难别人,仅仅著眼于别人的过失,却任由自己的恶念不断扩大,以致於越来越难以改善自己。
◆“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彻底认识了永恒的自己。
《清心语录(慧律法师 893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