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15 从容庵录(万松老人 评唱 天童觉和尚 颂古)▪P21

  ..续本文上一页横意自殊)。木人路转兮月影移央(解行不触今时道)。

  师云。纵横得妙。左右逢原底人。庄子所谓。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如其不然。则胶柱调弦。刻舟记剑也。宝藏论。夫进修之由。中有万途。困鱼止泊。钝鸟栖芦。其二者不识于大海。不识于丛林。人趣乎小道。其义亦然。周易大壮卦。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进。无攸利。艰则吉。吃别人家饭。卧自己床。如云吃官饭放私驼。又云解将冷口吃人热食者。难得出则为云为雨。入则冰结霜凝。此乃乍出乍入。未是作家。直得针线贯通。毫芒绵密。机丝不挂。文彩纵横。正当石女机停时。已早木人路转。正当夜色向午处。已早月影移央。此末后两句。只是一句。今时儒学文章士。谓之隔句对。万松恁么离坚合异。要与天童相见。诸人不得辜负九峰。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卷四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卷五

  侍者离知录

  后学性一校

  生生道人梓

  第六十七则  严经智慧

  示众云。一尘含万象。一念具三千。何况顶天立地丈夫儿。道头知尾。灵利汉。莫自辜负已灵埋没家宝么。

  【举】华严经云。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熊翻斤斗驴舞柘枝)。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妄想执著亦不恶)。

  师云。华严大疏首尾。清凉大师。科此段经。名开因性。普贤行愿疏。名开物性源。如何开耶。出现品云。佛子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注云凡夫妄想权小执著颠倒通上二种)。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便举一尘包含大千经卷之喻。前颂万象之中独露身。离念见佛破尘出经。正是此科经也。又云。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清凉大疏云。众生包性德而为体。揽智海以为源。但相变体殊。情生智隔。今令知心合体。达本忘情。故谈斯经而为显示。释曰。此则兼明众生迷真之由也。譬如福德智慧具足相貌之人。忽然梦见贫病苦身。即相变也。不见本身。即体殊也。执认云是我身。即情生也。不信自身福德端正。即智隔也。僧问报慈。情生智隔。相变体殊。情未生时如何。慈云。隔。诸方罔知出处。多以相为想。就便辨之。学者应知。仰山勘香严。如来禅许师兄会。祖师禅未梦见在。且道。如来禅相去多少。试将华严经文。参我天童颂意。颂云。

  天盖地载(通上彻下)。成团作块(刀斧斫不开)。周法界而无边(十方无壁落)。析邻虚而无内(佛眼觑不见)。及尽玄微(好事不如无)。谁分向背(无回避处)。佛祖来偿口业债(言多伤行)。问取南泉王老师(忌却杉山)。人人只吃一茎菜(更无余事可营为)。

  师云。岩头道。直须向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大盖地。今言天盖地载。何其颠倒也。盖就人情而言之。人情皆谓天地生人。谓之三才。佛教反以人生天地。所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里打做一团。炼做一块。周法界无边表。楞严经。佛告阿难。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万松常举。信心铭。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或有人问。世间何物最大。当曰真空。何以故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故。或有人问。世间何物最小。当曰真空。何以故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故。呜呼三祖何人哉。出一则语。天下衲僧跳不出。僧问赵州。如何是玄中玄。州云。汝玄来多少时也。僧云。玄之久矣。州云。若不是老僧几乎玄杀。洞山玄中铭。向道莫去。归来背父。既周法界。打成一块。岂劳尘外别有玄微。岂有前后向背。佛不出世。也不曾减。佛出世指示演说。也不曾添。誉海之宽。夸日之明。不足可言。并为增语。南泉杉山。普请择蕨菜次。南泉拈起一茎曰。这个大好供养杉山云。非但这个。百味珍羞。他亦不顾。南泉云。虽然如是。个个须尝过始得。大阳明安。上堂云。莫行心处路。莫坐无处功。有无二俱离。廓然天地空。所以南泉道。大家吃一茎菜。更觅一茎入地狱如箭射。万松道。今日人七。

  第六十八则  夹山挥剑

  示众云。寰中天子敕。阃外将军令。有时门头得力。有时室内称尊。且道。是甚么人。

  【举】僧问夹山。拨尘见佛时如何(何必)。山云。直须挥剑。(果然)。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坐则非佛)。僧举。问石霜。拨尘见佛时如何(见即不拨拨即不见)。霜云渠无国土。何处逢渠(不坐即佛)。僧回举似夹山(往来不易)。山上堂云。门庭施设不如老僧。入理深谈犹较石霜百步(各得一橛)。

  师云。潭州石霜庆诸禅师。初在沩山充米头。方筛米次。沩曰。施主物不可抛弃。霜曰。不抛弃。沩于地拾一粒示之曰。尔道不抛弃。这个甚处得来。师无对。沩曰。莫欺这一粒。百千粒从这一粒生。霜曰。然则这一粒。自何处生。沩大笑归方丈。晚上堂曰。大众米里有虫。后参道吾。问触目菩提。吾唤沙弥添净瓶水。悟如前举。霜在道吾。两夏而受印。会昌之厄。混迹潭州浏阳陶家坊。朝游夕处。大中初有僧。自洞山至举。洞山初秋夏末。兄弟或东或西。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良久曰。只如万里无寸草处。又作么生去。霜曰。出门便是草。僧复举似洞山。山曰。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语。且大唐国里能有几人。囊锥始露住石霜道场。果符悟本之记。二十年海众千余。往往长坐不卧。屹若株杌。枯木堂名自兹立焉。僧问拨尘见佛。所问是一。夹山道。若不挥剑渔父栖巢。石霜道。渠无国土何处逢渠。万松道。入理深谈不如石霜。门庭施设犹较夹山百步。莫有两彩一赛底么。天童道甚。颂云。

  拂牛剑气洗兵威(太平本是将军致)。定乱归功更是谁(不许将军见太平)。一旦氛埃清四海(但尽凡情)。垂衣皇化自无为(别无圣解)。

  师云。临济宗风。金刚王宝剑。杀佛杀祖。夹山截断老葛藤。打破狐窠窟。晋书。雷焕善天文。张华因望斗牛间。常有异气。邀焕。夜登楼仰视。焕曰。仆察之久矣。宝剑之精上于天。在豫章酆城县界。华乃荐雷。为酆城令。修狱掘基。得石匣。有双剑。光甚艳发。送一与华。留一自佩。华被诛失剑。焕卒子为州从事。佩父剑至延平津。剑跃堕水。使人投之。见两龙有文章。投者惧回。说苑。武王伐纣遇雨。散宜生曰。此非妖欤。王曰。非也。天洗兵也。此颂若不挥剑渔父栖巢。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无为之化不令而行。此颂无巢可栖。渠无国土。无剑可挥。何处逢渠也。同安察禅师道。妙体本来无处所。通身那更有踪由。万松道。许尔亲见石霜。犹较夹山百步。要见夹山么。剑为不平离宝匣。药因投病出金瓶。

  第六十九则  南泉白牯

  示众云。成佛作祖。嫌带污名。戴角披毛。推居上位。所以真光不耀。大智若愚。更有个便宜聋。佯不采底。知是阿谁。

  【举】南泉示众云。三世诸佛不知有(只为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只为不知有)。

  师云。飞山法师戒珠。作别传心法议。毁斥南泉曰。若愿辈。不嗜学不知本。不足以语如来教。无尽灯附集依通。率易辩叙南泉初习律。次听华严楞伽。入中百门观。闻马祖传言外道。屡扣其旨顿获忘筌。一日行粥。马祖问。桶里是甚么。泉曰。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泉临机不让马祖。如此后来。却向赵州手里偿债。泉问座主。涅槃经以何为极则。主曰。以如如为极则。泉云。唤作如如早是变也。今时沙门须向异类中行始得。赵州于僧堂前问。异则不问。如何是类。泉乃两手托地。州以脚一踏。泉便倒地。州走入延寿寮。叫云悔悔。泉令侍者问州。悔个甚么。州云。悔不更与两踏。泉上堂云。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家水草。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家水草。如今不免随分纳些子。总不见得。泉一日见浴主烧浴云。斋后请水牯牛浴。浴主去请。泉云。将得绳索来么。州以手拽泉鼻。泉云。是即是太粗生。州问。知有底人向甚么处去。泉云。向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州云。谢师指示。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泉将顺世。首座问。和尚百年后向何处去。泉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座云。某甲随和尚去得否。泉云。汝若随我。须衔取一茎草来。此异类话。南泉首唱。沩山和之。道吾云岩传授。今为曹山三堕。道吾到南泉。泉问。阇梨名甚么。吾云。宗智。泉云。智不到处作么生宗。吾云。切忌道著。泉云。灼然道著即头角生。三日后与云岩。在后架把针次。泉过乃问。前日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合作么生行履。吾便抽身入僧堂。泉便去。岩问吾。师弟适来为甚。不祗对和尚。吾云。尔得恁么灵利。岩不荐。却去问泉云。适来公案。智头陀作。么不祗对和尚。泉云。他却是异类中行。岩云。如何是异类中行。泉云。不见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直须向异类中行。岩亦不会。吾知岩不荐乃云。此人缘不在此。便同回药山。岩遂举前话。山云。子作么生。会他这个时节。便回来。岩无对。山乃大笑。岩便问。如何是异类中行。山云。吾今日困。别时来。岩云。某甲特为此事归来。山云。且去。岩便出。吾在方丈外。闻岩不荐。不觉咬得指头血出。却下来问。师兄问和尚那因缘。作么生。岩云。和尚不为某甲说。吾便低头。二人侍立。山问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吾便珍重出去。岩遂问山。智师弟为甚么。不祗对和尚。山云。我今日背痛。是他却会。尔去问取。岩遂问。师弟适来为甚么。不祗对和尚。吾云。我今日头痛。尔去问取和尚。后云岩迁化。遣人驰辞书至。吾览后曰。云岩不知有。悔当时不向伊道。然虽如是。要且不违药山之子。玄觉云。古人恁么道。还知有也…

《015 从容庵录(万松老人 评唱 天童觉和尚 颂古)》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