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脱落身心的快乐。
3 要诚诚恳恳的念
我想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无边的愿力,摄受十方一切众生,不禁油然生起虔诚的恭敬心,称念佛陀您,顶礼佛陀您 唯愿在您无量光明照耀下,一切众生早日得度。我们要以如此虔诚恭敬的心挚诚恳切地称念佛号,顶礼圣像,可以加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佛法在恭敬中求,故一花一世界皆有无边法身,念佛不一定要用念珠,眼见的每一个人、每一颗树、每一块田地、每一栋房子、每一根电线杆 都是念珠,化一切人、物都是阿弥陀佛。我们参加佛七法会,希望能诚诚恳恳将一句佛号念好、念熟、念热。
1 香别程序
@1 早晚课诵
早课香:炉香赞、阿弥陀经、赞佛偈、念佛(绕佛)、归位(坐下继续念佛)、止静、开静(继续念佛)、三皈依、回向、念佛进斋堂。
晚课香:炉香赞、阿弥陀经、赞佛偈、念佛(绕佛)、归位(坐下继续念佛)、止静、开静、主七和尚开示、继续念佛、三皈依、回向。
@1 精进佛七
熏坛洒净:杨枝净水赞、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和尚白文、大悲咒、三皈依、回向(通常于法会前一天晚上七时三十分举行)。
第一支香:与早课香同。
第二至第八支香:赞佛偈、念佛(绕佛)、归位(坐下继续念佛)、止静、开静(继续念佛)、三皈依、回向。
第九支香:与晚课香同。
1 佛堂规约
佛七期间,在殿堂内一律禁语。
念佛经行、静坐、过堂皆应随众,如有事不能参加,应事先向殿堂纠察请假。
进出佛堂,应依序而行,不得争先恐后或穿堂而过。
止静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出,亦不得出声惊扰大众。
不得在堂内吐痰、涕唾。如不得已,应以纸巾或毛巾包好。咳嗽、呵欠、喷嚏均应掩口,以维护公共卫生。
佛七期间应在寺院挂单,并依钟板起床、寝息,不得耽延或懒睡不起,有扰他人。
佛七期间不得会客,以减少俗务干扰。如不得已,应禀明职事处理。
休息时间,当自行念佛、拜佛,不得与人闲谈是非。
佛堂内务求整洁、庄严,不可将个人衣物等,置于拜垫上。
每日开大静后,必须回寮养息,不得到处闲逛。
二时粥饭应依序进堂就坐,正意受食,勿生喜厌、增减之心。个人不宜食用的饭食,应于食前推出退回,不得食毕残留碗内,或将食物携出斋堂。
过堂时不得大声咀嚼,左顾右盼,应如法安详受食,以维持斋堂的庄严肃穆。
过堂用斋,饭前应唱供养咒,饭后应诵结斋偈。药石则由纠察师喊"请"后,大众称念"佛光四句偈",方可受食。
罹患小恙者可请假稍作休息;若患重病,则应告假出堂,以免妨碍大众念佛。
止静时,因昏沈而被纠察师下香板,应虚心接受,不可心生不满。
1 注意事项
参加佛七,衣着应力求端庄、整齐,已受戒者可着海青、缦衣,并依序排班:缦衣在前,其次海青,便服在后。
佛七期间若有自定功课者,应于结束后再补,不得于堂中与人作不同的功课。
佛七期间应随众念佛,不可拨数念珠,或使用计数器,以免扰众。
佛法在恭敬中求,念佛不只是口念佛号,更要心存恭敬;不只是恭敬三宝,更应把每位同参均视为未来佛,切勿因小事与人产生嫌隙而心生不快、不满,否则徒费工夫。
进堂前,一切俗务应善加处理,法会中方能安心念佛。
出门前应告知家人去处及归期,以免家人担心。
1 标语(供参考用)
佛堂标语
西方韵奏般般乐 净土花开朵朵莲 念念若能称圣号 生生彼此做莲台
要去西方莫生疑 念佛修行要及时 莫疑净土程遥远 一念弥陀现目前
发心求证无师道 以祈能开甘露门 愿将佛陀智慧水 涤尽娑婆世上尘
佛七法会雨天绕 九品莲花百宝严 九品莲花晚风凉 一片佛声回家乡
众生心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见佛 不向娑婆界上行 要来安养国中生
千经万论不虚标 共指西方路一条 念极心开见佛时 自然身到碧莲池
有口不要闲讲论 一句佛号度晨昏 情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净土
世界何缘称极乐 只因众苦不能侵 心中有佛将心念 念到心空佛亦忘
道人若要寻归路 但向尘中了自心 撒手归来重检点 花开赤白间青黄
念佛不曾妨日用 人于日用自相妨 万人同志念弥陀 众力相成愿力多
百年幻影谁能保 莫负西天老愿王 一朵莲开亲见佛 方知净土胜娑婆
直截根源不用修 算来此语少来由 誓修三福勤六念 身口意业无瑕玷
会须把本逃生死 念念弥陀勿外求 我今以此念弥陀 不见弥陀终不厌
一寸光阴一寸金 劝君念佛早回心 人命无常如刹那 永劫沈沦恶趣多
直饶凤阁龙楼贵 难免鸡皮鹤发侵 急急须专念彼佛 共汝相将出爱河
红莲常映白莲开 只有金莲不易栽 恳修斋戒莫因循 千圣同开念佛门
念念若能离溷浊 生生从此脱胞胎 一旦功成归净土 白毫光里奉慈尊
十万余程不隔尘 休将迷悟自疏亲 万劫死生如重病 一声佛号最良医
刹那念尽恒沙佛 便是莲华国里人 到头药病俱忘却 不用重宣母忆儿
娑婆苦航泛慈舟 此岸能超彼岸否 朝朝暮暮道心中 岁岁年年佛事同
直指迷源须念佛 横彼径渡免随流 一往进修安乐界 六时朝礼法王宫
一句弥陀火里莲 五宗诸教莫能诠 系心一句阿弥陀 日用闲忙任寡多
声声不断魔难过 念念无差佛现前 如是尽终不妙悟 也教带业出娑婆
西方不用学多端 一句弥陀在反观 念佛才开口 华池已种莲
见得本来真面目 始知生死即泥洹 信心如不退 决定礼金仙
莫疑宿业重 十念功德轻 弱羽不离枝 婴儿不离母
万年有闇室 日照当时明 念念阿弥陀 决定生净土
弥陀愿力重 光明照尘沙 世事等一梦 人生谁百年
一念若相应 即生如来家 念念弥陀佛 池中结宝莲
斋堂标语
香积佛饭难思议 根根毛孔出妙音 碗碗白饭身心泰 盘盘蔬菜福慧增
白水菜根香味淡 无尽法善心里香 三德六味诸饮食 一心九品莲华生
口中吃得清和味 心里常思佛土居 莫嫌佛门茶饭淡 僧情不比俗情浓
放大肚皮吃素菜 立定脚跟做好人 客至莫嫌茶饭淡 营养大众菩提心
念佛,是修养心性的一种妙法,打坐、修观亦是澄净思虑的最好方法。信仰佛教,不可把他看做百宝灵丹,一般人无理的要求是以为一有信仰,就没有痛苦,没有死亡。其实,烦恼痛苦、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现象。只是,有了信仰,有了修行以后,身心的力量加强了,可以无惧于生老病死之苦,如证果的阿罗汉,一日一食,树下一宿,山林水边,逍遥自在。这是因为有了修行以后,身心的抵抗力增强,对于外在物质的缺乏、灾难苦恼等都能够忍受;若毫无修行,则心力脆弱,当烦恼生起,无法自抑,因此大发脾气,与人争执,非但烦恼不能消除,反而旧恨未去,又添新愁。若
欲净化这些习气,惟有修行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过去我一向主张"行在禅净双修,解在一切佛法",这也是我对今日修行者的一种期望。
《禅净加行篇》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