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五章 现空双运 第二节 在大空性怀抱(2)▪P4

  ..续本文上一页是名无二相。”

   该品复云:“清净空无我,佛说第一我,诸佛我净故,故佛名大我。”全知麦彭仁波切释曰:“第一无有二我之清净真如本体,佛说即是诸佛我之自性,由诸佛此我最得清净,故称佛为大我。彼空性自性光明在自现客尘垢染得清净、证得无有人法二我的有法自性或本性殊胜的自相本体时,诸如来证得极其清净之本体,此即是有法本性、无误真如本体之大我。分别念执著的二我并非大我,因其无实有故;而无二我的真如远离有无二边,是无误之实相,故现证彼义即是胜我,又名大我。”

   《宝性论》亦云:“我与无我诸戏论,寂灭之故为圣我。”该论进一步阐述道:“心之自性如虚空,无因以及无有缘,无有和合及无生,无灭亦无安住相。心之自性为光明,犹如虚空无转变,妄念所生诸贪等,客尘诸垢不能染。”明确揭示了心性的明空双运实相。

   法藏大师于《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中云:“若唯约理,一切有无等虚无所有,无所有亦无所有,一切皆绝,亦无中无边。二约圆成实者,此有三重,一约言就诠,亦得为俗;离言舍诠,非安立故,方乃为真;俱融无碍,以为中道。二约绝诸相故,是空义;约真德实故,是不空义;此空不空无二为中。如经中空不空如来藏等是也。三约此真如当体无碍,则无所有,为空;则此真体不可坏故,名不空;此空不空不二为中。”

   三如来藏、三谛等说,其实无非为现空双运实相的发挥。对二谛、现空的圆融相即的进一步强调,产生了一些更复杂的理论。如《佛学大辞典》云:“【三谛】(名数)天台所立之谛理。空谛,假谛,中谛也。……依圆教之义,则三千诸法,彼此圆融无别,谓之空谛,非如别教使归于真如而为空。三千诸法本来具真如谓之假谛,非如别教待无明之缘而始生假相。又具此二者为中谛,非如别教于空假之外有中。故三千之法不但假谛,空与中亦有,又中不但中谛,假与空亦有,是依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而然也。谓性具之三千虽为本有,而事造之三千,依迷悟之缘而成,则亦谓是非赖缘假,假令赖于迷悟之缘,亦非如别教谓依之而起本来一味之性,至本来性具之三千现为事造也。故不可谓为假生。而此三谛之圆融,非待观者而始圆融,诸法天然法尔自然圆融也,修三观但欲达于其性德而已。故始终心要曰:“夫三谛者天然三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心性不动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称,虽亡而存假立假号。”斯三谛以本来圆融故,经中虽谓为毕竟空,然此惟以空为言端,实则为全假中之空也,虽谓为如来藏中道,然亦全空中空假也,故止观一之三曰:“若尔云何复言游心法界如虚空,又言明者即毕竟空。此举空为言端,空即不空,亦非空非不空。又言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心中见一切师法,如地种如香丸者。此举有为言端,有即不有,亦即非有非不有。又言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此举中道为言端,即中而边,即非边非不边,具足无减。勿守语害圆诬圣意。”又“并是毕竟空,并是如来藏,并是中道。””

   大小乘教法(如《中论》)多从二谛开显,天台宗加个中谛,无非是想用它连系真俗二谛,宣示体用相即、圆融无碍的诸法实相思想。三谛各自破、立、绝待三义互融,故此三谛俱破、俱立、俱绝待,一即三、三即一,不纵不横。特别是中谛的双遮、双照、遮照绝待,可谓把现空双运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双遮谓中谛俱遮空假二边,双照谓中谛俱照空假二边,遮照绝待就讲到双遮双照的融即无碍了。故此“不但中”妙义,实为三谛相即、圆融无碍的灵魂。

   一般认为,佛陀二、三转****各有侧重,把二转空性与三转光明结合起来,可托出现空大双运的圆满实相。然若站在三谛圆融的高度看,对空性或显现任一者的透彻悟入,亦得以现前了义中道实相。个中妙理,有缘者自知。

   《定解宝灯论》云:“轮回以及涅槃法,其实无有贤与劣。证悟等性无贤劣,即是善妙之定解。”可见,轮涅无二的思想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这一要点提示我们,对轮涅无二见进行细致的解析,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大乘显密教法的精髓和联系。

   首先从大空性角度观察。第二转****认为一切显现法的本性皆是离戏平等的大空性,空性的轮回和空性的涅槃如同镜中毫无自性的牛粪或黄金之影像,无法分出高下贤劣。轮回的空性本面即是涅槃。如是承许二者平等无异。

   第三转****广大开显他空如来藏,把胜义涅槃视为世俗轮回的究竟实相,把杂染有法看作无垢法性的暂时现相,从现分的角度深刻揭示出相对层面和绝对层面的有机联系,把轮涅无二见推向新的层次。就像冰的本性即水一样,显宗了义他空见为理解轮回和涅槃的关系提供了特殊视角。然而此时,二者在名言上仍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和观待性,如来藏也主要被当作成佛之因而宣说,故此尚未完全泯相一味。例如,从《胜鬘经》这段著名经文不难看出,轮涅二者仍被(细微地)区别对待:“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既然一者需要脱离、净除,一者无可脱离、唯当现证,差异自然免不了。《宝性论》(藏译)的这个偈颂:“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从众生无始本具如来藏心性光明出发,对于深入理解密宗法义是有帮助的。《大幻化网》等密教圣典,就十分明确地宣说了密宗圣尊皆是修行者心性光明的自现,不由外来。众生明空双运的离戏心性,即为最了义的圣尊。

   立足于究竟实相,金刚密乘对轮涅无二之理作了最透彻、最精彩的发挥。密宗认为,对于胜义空分(“大平等见”)的抉择,显宗(如中观应成派)已可谓止于至善,与密宗没多大差别;而密宗的“大清净见”,则在他空如来藏基础上对现分作了更为胜妙的推究和运用,较大乘显宗(“九乘次第”中的第三级“菩萨乘”)更胜一筹。大平等和大清净圆融一味,构成无上瑜伽“等净无二”的根本正见,堪称现空双运的高级阶段。

   大清净见的殊胜处,在于从究竟实相角度,把轮回现相摄入胜义实相,或者说直接把佛的光明境界善巧介绍给有缘学人,令其一开始就学会并习惯于用佛的净见量来审视一切。如是就在当下,便只有最究竟的胜义实相,只有清净法性光明。一切客尘垢染、烦恼迷乱,都不过是无基离根的幻觉,何时何处皆不存在,因此亦无须执相以遣。这样便无形中消融了二元对立的观待法,使得凡夫修行人也有了可能将佛果妙德、身智坛城直接转为道用,通过不共的窍诀和方便现量感受法性光明,轻松地转凡入圣、即生成佛。

   大清净见的核心是当下便将器世间抉择为清净坛城,将有情众生(当然包括自己)抉择为圆满佛陀。不是说将来如此,也不是说通过修治把不清净的改造成清净、把不圆满的改造成圆满,而是就在当下,器情万有本即清净离垢、圆满无憾。

   那么,众生平常所见的纷繁杂乱的轮回垢染,又是怎么回事呢?全知麦彭仁波切建议我们仔细分析胆病患者的情况:在病人的黄眼“滤镜”作用下,一切景象都被镀上黄色,他看洁白的雪山或海螺时,也同样见成黄色。其实,轮回的种种不净现相,跟胆病患者所见的黄色景象十分相似,都仅为无基离根的虚幻错觉,无有真实存在。金刚密乘的伟大,就在于她拥有许多善巧方便能帮助众生从“黄色雪山”或“黄色海螺”的染污错觉中惊醒过来,了达其洁白净妙的本面,且当下即趋入、安住于究竟真实中,而不是等以后。善妙至极的大清净见,可以最大程度地引导学人不将精力耗在虚假法上,而是直击胜义实相。在此胜妙见解摄持下,将五毒烦恼观作五种佛智的投影、折射,以及示现双运、降伏等禁行游舞,皆成了透过现象切入本体的一步到位妙道,亦是轮涅无二的终极真理所必然开启的无上法门。

   有智者应该想想,倘若轮回法是实有的不净,又怎可通过修治而改造成清净涅槃呢?《定解宝灯论》云:“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盛呕吐秽物的容器)涂香,修持等性金刚乘,如画灯火(无有除暗之力)真可悲。现相虽现不清净,然为迷乱所立宗;实相净见量之义,称为无上金刚乘。”此中虽有诸多破、立之关要,然于此不便广讲,仅略引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几段教言少泄风光:

   “如是领受空乐双运或性觉双运时,一切诸法之实相法性,自然清净法界,此乃以明分说,自成身智自性无离合,成立实相现空双运,于实相中无有不净显现故。实相光明中自现诸身智,彼有无量分类,并具超恒河尘数之佛法。此理不仅是密宗所许,共同大乘中亦承认,如宝性论云:“无量超离恒沙数,具诸无思无等德,善逝无垢法界者,断除过失习气俱。”如是此说清净果时,法界与自性住佛性,以本体分说,变迁、善劣等皆无差别也。是故,于入定中对法性获得明现之力,此等所显现之诸法,皆不离法性大平等界,一切与等性无离合之显现,均为本来清净。对此等之义,生起殊胜定知者,即为后得殊胜定解,乃是密咒之正见也。如是得显宗见道智慧,如理现见光明法界,其入根本慧定时,以离二取式现见法界大平等之义,彼前虽离净不净、有无等戏论,然以现见法界之力,于后得定知前,亦如理通达大等净之义,如宝性论云:“心性光明故,具无烦恼性,证悟诸众生,无我息诸边,见佛性随众,具有无障慧,见众净无边,敬礼具慧者。”如是所说也。是故,若未通达如此因果无二之密道大等净之义,则不得成佛,甚至不能如理现见法性谛也。

   若谓:“然则,因显宗道中,未说一切现有本来佛性大清净故,岂非仅于显宗道无有见谛耶?”答曰:显宗道中,对一切诸法宣说为等性之义,于一阿僧胝劫中积累资粮而修行,故自道中所隐密之诸现有大清净义,亦经久时方自然能引出定解,如同清净三地时有现见器情为清净,及通达有寂皆等性也。于净地中所修之有寂平等性加行及清净佛土加行,此二者是密宗中所说之现前清净平等,由彼方便加行即能速疾成佛,如是密宗诸方便,亦以自力使其能现前。尚有佛经云:“得一地后,若欲者,七日能成佛。”如是所说也。是故,依密宗而速时成佛,及由密咒所说之义,经恒久之后方得证悟者,有如是两种,当知彼等意趣不违并要旨均为一致也。此处有极多应说之语,而将在余论中宣说也。

   是故,胜义中诸法住于大平等,然世俗中分别取舍因果,轮回不许为正觉,故名为法相因乘(显宗)。由此缘故,乃至未现见真谛之间,对诸法即佛性之义,有愚昧之分。而密咒道中,最初以闻思智慧,断除增益时,即视为轮涅无二大清净故,彼见无愚昧也。是故,集谛现为道谛,及苦谛现为灭谛之性故,烦恼解脱为智慧,痛苦解脱为大乐,彼见因果无二故,名为果乘及金刚乘,此故,诸蕴界处等法,亦说为金刚之名也。”

   “若谓:“显密二见,有无差别耶?”答曰:从抉择法界离戏分说,纵使无有差别,而以现见法界之有境说,实有差别,因见者以有境分而安立,故有极大之差别也。若此见所抉择之法性界,非与真如一体者,则应成诸法之真如有不同种类;又应成显宗见道未见真如之性;亦应以理证成立除四边外,尚有断除余戏论,有此等过失,是故诸成就智者共许显密见道中现见法界均为一致。

   若念:“若尔,见境一性故,不成彼见超胜耶。”答:此乃极为成立,如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密咒乘”。如是所说,具智慧故,不愚昧之差别;具众多方便故,速见实相之差别。依此二胜法,彼道安乐速疾故,无有艰难,行者亦较因乘所化众,更为诸利根之行境故,此已胜过彼宗也。彼亦,如同明眼者与非明眼者,同视远处一色法,彼见有胜劣之差别故,如是密宗入定得明现及后得起定解之理,皆已胜过显宗也。

   初于显宗道中,是依比量理,以伺察意修法界,广积资粮,经久时方现前证悟。此处(金刚密乘)对自心之上,离诸伺察意,能以领受式直接而证悟。彼亦,得灌顶而成熟之后,具殊胜窍诀要之力,于彼实相获得明现,如同涂上眼药等,能明见远处之色,或如精巧幻术秘要者,其能解开密线等也。彼亦,显宗道中依伺察意所修之要,若归根结底,亦虽成二谛无别,然初学者难以定知、领受二谛双运一味之义故,其耽著别破各边之空性心较重,而密乘直说双运光明智慧本地。”

   “如是以显现分成立清净,以空性分成立平等,彼二于一切诸法中,以无二一味式而住,此乃依前二者,能间接成立。因凡显现清净者,皆为离诸边空性,凡是离诸边空性平等者,皆是极为清净幻网之种种显现故,彼二圆成唯一无二法身明点,诸圣者之各别自证之境,即为双运大圆满之理也。”

   大清净见对他空明分作了最极精妙的发挥,但依然没有离开大空性(大平等见)怀抱。正因如此,藏传佛教极其注重显宗教法的闻思,高度强调学好般若中观以遣荡实执分别、学好如来藏理论以了达法性光明的重要性。全知麦彭仁波切高足堪布根华在《定解宝灯论释》中讲道:“自空他空互相争议大,若堕现空之边则有过。现空不违双运宗派胜,持此岂非已胜一切宗!”的确,无论于显宗还是密宗,现空双运均为最根本的精华妙义,值得我们静心体悟。

  

《第五章 现空双运 第二节 在大空性怀抱(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