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层从粗的剥到细的,细的再剥下去剥到一点也没有了,决定入定,这个是必然的。所以说修定的话,一定要坐直,否则的话你不会入定。
若令其心离谄、离诈、调柔正直,是名正愿。由是其心,不为外境散动之所缠扰。
“正愿”。在这里是端身,在《瑜伽师地论》里边再加一个“正愿”,什么叫正愿呢?我们修的时候要使这个心离开谄曲,离开欺诈,就是这个心不要曲,要调柔正直,这个叫正愿。这个正愿的心不谄曲,要正直,这样子可以对抗外境的散乱,就是掉举。
一个是“端身”,对治昏沉睡眠;一个是“正愿”,对治掉举散乱。这两个真正是对治修定的大的敌人的。所以说外相有一定的好处,不要说轻视事相,“只要心好就对啦!”你心好,躺在床上也能修定,只要心里修定就可以,床上一睡下去嘛,呼呼大睡就睡着,做大梦,这个修什么定呢?
如理作意相应之念,名为背念。弃背违道一切异品故。
“背念”,就是这里的“正念”。我们在《瑜伽师地论》写“背念”,就是说与如理作意相应的,背弃一切烦恼,“异品”就是不好的东西,恶寻思等等,贪瞋痴,这些都要背靠它,不要向着它,“背念”,背弃它。
这就是从这个修定坐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些问题,“端身”、“正愿”、“背念”。海公上师集的:“端身存正念”,心里就是“正愿”、“背念”。“背念”跟“正愿”合起来,取头尾两个字,“正念”把“愿、背”就卡在里面,意思同样的。起正的念头,就是正直;跟那个烦恼相背。
海公上师的意思就是说,修定基本的要求,一定要端身而坐。假使身不端,不要说得定,还会害病。因为我们说,人的最重要的脉,中脉了。中脉直的话,百脉都能够通畅;中脉一曲,所有其他的脉都不能如法的通行。所以说,海公上师我记得他就教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挺直吃,拿碗吃的话就这样子吃。不能那样子吃,一定要这样子吃。如果拿钵的话,就这样子,摆在下边,这样子一瓢瓢吃,伸伸地,这样子消化,一方面威仪好,一方面对身体也有好处。如果你弯起吃,我看见有的人吃钵,这样子扣到吃,跟碗一样,摆在口里那个样子,这个完全不符合这个要求。托钵要远远地,直直地,拿瓢拿来上边--不是口吃,附了口钵上去吃的。
“顺障法修行”,是哪一个境界,属于哪一个障的,就针对那个境界去修行。
海公上师就对这个发挥了很多。他说,我们修行不要逃避烦恼,经常有人要找清净的环境去修,你就是跳一个环境,烦恼还没有断,只不过是搬了个地方,这个地方这个烦恼不起,又会起那个烦恼。这样子搬来搬去,烦恼,越锻炼越强壮,结果,你修行毫无益处,反而把烦恼养胖了。所以说,要跟烦恼斗的话,就不要逃避。假使一个寮房两个人不和,那你知道不和是一个起瞋恨心的一个境来,那么你要对治,就是要把心不要起瞋恨心。那么自己要观想,为什么不和?是他不好嘛?你不好?如果他不好,那你宿世冤家,你该受;如果你不好,你赶快改,你为什么惹人家起烦恼?所以说你自己要对治烦恼,把烦恼克下去,这才是修行。如果说你两个不和,我赶快调个房间,调个房间碰到一个脾气怪的又不和,再调房间,你调来调去的话,烦恼动也没有动,你修行修了半天,修了好多年,分毫没有碰到,那你不是白白地搞了嘛。所以海公上师的说法,烦恼不能逃避,就是断了就行,如果逃避的话,不好听的话就是逃兵,逃兵是最没出息的,如果在国民党专制的统治下,逃兵要枪毙的。你打仗死不死还不一定,你逃了之后反而非死不可。这个没有出路的,所以说不要做逃兵。
“顺障法修行”,什么境界来,就对治什么烦恼。下面就都要说。
“净妙顺贪欲”,净妙的境就是顺着贪欲的,那么净妙境来之后,你要对治贪欲。“忿恚顺瞋盖”,这是五盖,我们要修定,一定要除五盖。前面戒律仪、根律仪修了,粗大的烦恼已经除掉,那这个基本障定的五个盖突出,突出之后就针对断除这五个东西。那么一些不顺的境,就是顺瞋恚盖的。“黑暗顺惛睡”,黑暗的境是顺着这个昏沉睡眠的,昏沉睡眠是个盖,欲贪是个盖。
“亲属国土觉”,这是掉悔盖,掉举恶作的盖。起这个亲属的感觉,就是我们修行的时候,喔!一下儿想家了,一下儿想故乡去了,一下儿想什么了。我们不是讲过公案,一个老修行,他北方人,他修定修得很好,突然间定中冒了个念头,北方的水饺很好吃,就想起吃来了。结果第二天,一个老婆婆端着水饺来,正是他爱吃的北方水饺,!吃得很高兴,连吃三天,一想不对头,这是魔,赶快地制止,再也不要,就老婆婆来了我不吃。这个就是亲里国土觉,这是顺了这个。“不死诸寻思”,这些就是恶寻思,都是顺了那个掉举恶作的盖的。“追忆往昔事,戏乐受用等”,这些都是过去的享乐的事情,过去跟人家游戏呀,受享受,作乐等等。
海公上师说了一个公案,他说出家人最好不要看戏,一出戏,就可以你两年内的影响洗不干净。我们在小孩子有经验,看了一出戏,戏都是名作家编的戏剧,出了戏院之后,脑筋都是在戏里边,人家跟你说话,听也听不清楚,马路上走,也糊里糊涂,这个呆了的人。这个不能看戏。
还有海公上师讲,他在藏地亲近康萨喇嘛的时候,藏地有一个名剧叫什么啥个魔,这个东西我也记不清楚。他说有一次,这个剧团演出,先要供养达赖喇嘛,歌舞伎乐供养。达赖喇嘛不要,他说你去供僧好,结果嘛供僧。藏地的这个喇嘛庙很多的喇嘛,有的喇嘛就去看,当然不是单是喇嘛看,在家人也聚了很多,这是藏地的一个名剧,很有名的一出戏。那么海公上师,有的人就说,你汉地来的,你从来没有见过,你赶快去看呀。海公上师很好,依止法,他就问康萨喇嘛去,他说要不要去看。康萨喇嘛很善巧,他说你从来没有看过,你要看看嘛也可以,但是八关斋戒的居士看不看?八关斋戒,歌舞伎乐故往观听不行的。海公上师马上明白,八关斋戒的居士尚不能看,我一个大比丘怎么看,不去,他说藏地蹲了那么多年,这个名剧没有看。那就是说,这些都是修行的障碍呀。那么康萨仁波切也很善巧,他不直接说你不要去看,而是说八关斋戒的居士看不看,他这样一说,海公上师就很惭愧:八关斋戒的居士都不看的东西,我怎么要去看呢?歌舞伎乐受用等。
“三世无记疑”,这是疑盖。这是无记的一些东西,世间有边无边,我是有始有终等等,这些问题很多人欢喜问,这是无可记别的,就是说这是本来没有实体的东西,你要说个来源。
最现实的一个喻,就是“石女的儿子长得高的还是长得矮的?长得黑的还是白的?聪明的笨的?长得端正的还是丑陋的?…”你问了半天,不睬你,这个不要回答你嘛,不养孩子的女人叫石女,石女根本没有孩子,她孩子怎么高、丑、聪明不聪明,这不是废话嘛,不要问的。
三世本来是假的,补特伽罗也是没有自性的,哪有来源呢?我们拼命研究,人类从何而来,猴子来的;猴子从何而来,再小一点,下级动物变的;下级动物又是阿米巴变的;阿米巴再……最小的什么东西?好,没有办法。现在很多生物学家都感到这些问题不可解,没有办法解。这些就是“三世无记疑”。
这是把五个盖先标一下,那么下面对治盖,先对治昏沉睡眠。昏沉睡眠,噢,时间过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十二讲
《定道资粮颂 》。我们是准备还有三节课,要把它讲完。所以每天稍微提早一点。昨天我们讲“悎寤瑜伽”讲到五个盖。
“悎寤瑜伽”的意思,在这里有个颂,表得很清楚,一百八十五页第一行。“悎寤言警惺”,就是觉照,“日夕恒觉悟”,恒长的白天晚上,昼夜六时,恒久;这是悎寤。瑜伽是相应。“三业诸法行,不背于三学。”三业,身口意三业修的法,跟三学是相顺的,不背的,跟三学相应的,这就是“悎寤瑜伽”的意思。
下边是说白天怎么修,晚上又怎么修。白天的从太阳出来到日落,一般说就是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昼的三时。“经行或宴坐”,那么你这个用什么功呢?或者是经行,或者是打坐。那么这个“端身存正念”,要坐得时候要端身,昨天我们讲过,正念就是背念,离开那些不好的那些念头。“顺障法修行”,有什么障就对治它,以这样子修行,不是逃避。昨天讲了很多。
下边就是什么障呢?障就是五盖。
第一个就是欲贪盖,这个贪,是欲界的贪,欲贪盖。“净妙顺贪欲”,净妙的相顺着这个贪欲的。
第二个,瞋恚盖,瞋恚是只有欲界有的,色界是没有的,所以不必加一个欲了。那么什么境界呢?忿恚的相顺着瞋恚的盖。碰到忿恚相的时候就对治瞋恚,碰到净妙相的时候就对治欲贪。
“黑暗顺惛睡”,黑暗相顺了这个昏沉睡眠的。那么就是碰到黑暗相的时候要对治昏沉睡眠。
“亲属国土觉”,怀念乡土,怀念自己的祖国这一种寻思;或者“不死”,寻思希望以后还要办什么事情,总不是死的想,这些寻思;或者是追忆过去的事情,“戏乐受用等”,过去没有出家之前,什么享受等等。这些都不能去想,一想的话会退道。那么这些都是掉举、恶作的那个盖。
最后疑盖,“三世无记疑”,就是对世间的那个时间,就是过去到底有多少,未来到底有多少,世间有边无边等等,……这些十四无记,这一些怀疑,都属于疑盖。
“顺障法修行”,就是顺了这几个相对治五盖。下面就是开始对治。“对治睡眠盖”,第一个是对治睡眠盖。
那我们说在三世无记疑”,现在一般是说什么呢?就是人是从哪里起源的?是猴子变的,猴子又什么变的?一直追追追追上去,这个就是科学里边的一些无记思想,结果他们到现在还是追不到一个名堂。那么这些东西,在定中千万不能乱想,一想,就容易着魔。所以这些,定中是绝对不能想的。假使不是定中,你去研究这些问题,也是一个没有效果的,对这个了生死毫无结果,同时也不会得到一个答案出来的。所…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