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动中禅的四个要点
---- 岩松
正念动中禅的四个要点:觉知 自然 轻松 正常
1. 觉知: 练习时,肢体移动时,要知道动;肢体停时,要知道停。
当我们翻掌时,知道在翻掌。当我们的手往上移时,知道手往上移。当我们的手往下移时,知道手往下移。手移动时,知道手在移动。手停的时候,知道手停。一次一个部位在动,要清楚的知道。同样的,走路时知道左脚或右脚正在移动,走时自然而轻松。
2. 自然:练习时,眼睛要自然的看;耳朵要自然的听;让念头自然的生起,自然的灭去。让六根处于一个自然的状态。
3. 轻松:练习时,身心要放松,动作要轻柔。
4.正常: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用一个平常心去练习,不要贪求任何成果。
正念动中禅修课程法语
( 岩松编写整理 隆波通审阅 )
第一天:
禅堂如战场,
昏沉、疼痛、无聊、孤独、烦躁、妄念多等烦恼是敌人。
我们不把敌人打死,
敌人就会把我们打死。
昏沉、疼痛、无聊、烦躁等现象的出现是禅修进步的表现。
我们不要被这些烦恼所欺骗,
应该继续用功,
去轻松的觉知肢体的动和停,
这些烦恼就会逐渐自行消失。
第二天:
练习时,
眼睛要自然的去看,
耳朵要自然的去听,
不要压抑念头,
不要追逐念头,
不要专注,
让念头自然的升起,
自然的灭去。
轻松的去觉知当下肢体的动和停,
把修行变成一种乐趣。
第三天:
不要根据自己的意向、见解或思想来练习。
为了使练习有所进展,
你应该遵循师父的指导。
不要把以前学过的方法添加进来,
也不要去掉这个方法的某些内容。
一张白纸能画出最美的图画。
第四天:
涅槃是一个很清凉的地方,
如果你想要涅槃的话,你就要有这样子的决心,
那里疼痛都没有关系,一定要克服一切的困难,
这当然是不容易的,因为世间炽热炎热的东西,不断的在拉扯我们,
因为有很多很多的障碍在那里,如果不是真的有恒心的话,就到达不了,
我们一定要有那种拼得你死我活的决心,
如果我不死,这个烦恼杂染就会死,
烦恼杂染不死,我就会死!
(隆波通法语)
第五天:
我们一定要自己不断的把当下的因种好,
好好的培养觉性,这个果自然就会到来,
而且这个是你可以亲证,可以体验的,
就像种树一样,要不断的灌溉它,才有甜美的果实,
法是非常高的,超越苦乐,超越世间一切的。
怎样息灭我们的苦呢?
唯有恒心,要非常持之以恒的人才有办法做到,
就像我们登山一样,如果你要登上喜马拉雅山的话,
你要持续不断的攀爬才有办法登到山顶,
法也是一样,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达到最高。
(隆波通法语)
第六天:
当出现了法喜、轻安等现象时,
这是禅修进步的表现。
虽然这些现象是好的,
但是我们不应该沾沾自喜而执著他们,
应该继续用功,
持续的去觉知肢体的动和停,
让觉性成链,
直至灭苦。
第七天:
持续练习如环链
我保证佛所说的法以及我所教的法。
如果你够认真并持续不断像环链或时针绕行般的练习,
我向保证我当下所说。
「持续地练习如环链或时针绕行」
并不表示必须时时刻刻做规律的手部动作或往返经行。
所谓「时时刻刻练习」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你都要觉知每一个动作:
洗衣、扫地、清理房舍、洗碗、写字或做生意。
觉性将点点滴滴的累积,像雨水落在完好的容器里而装满它。
当我们来回走动,手的进出动作都要觉知,
上床时我们可以反复的握拳、放拳直到入睡为止。
醒来时,应继续练习。这就叫做「培养自觉」。
(隆波田法语)
修习动中禅的四个误区
---- 岩松 第一个误区:在练习动中禅的过程中,需要觉知肢体上所有的细微的感受。
动中禅的要点是,肢体移动时要知道动;肢体停止时要知道停。肢体上细微的感受是随着觉性的增强自然知道的,而不是刻意去知道。由于初学者的觉性不够强,需要集中精力才能知道细微的感受。而集中精力的修行就变成了专注,关于专注的弊端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9f30f0100838h.html。
很多动中禅学员原来都修习过内观,把内观的某些东西带到了动中禅中来。隆波通禅师在广东六祖寺的开示中说:“十日内观是正确的,但是把十日内观的方法用在动中禅上是错误的。”
第二个误区:手臂移动的速度过于缓慢,两个动作之间没有停。
如果手臂移动的速度过于缓慢,两个动作之间没有停,那样很容易修成奢摩它定。修成奢摩它定就远离了解脱这个目标。 初学者手臂移动的速度应该以隆波通的示范动作为准,不能以任何人的动作为准。待觉性提高后,可以适当加快移动速度,以觉性能跟得上为标准。
第三个误区:有一定的定力才能修观。
修习动中禅只要简单的知道肢体的移动和停止就可以了,而知道肢体的移动和停止是不需要任何定力的。有人误以为在没有任何的妄念和情绪升起的前提下才能修观,因此修观需要一定的定力。这种观点值得磋商。古人云:烦恼即菩提。没有妄念升起,如何看清身心实相?看不清身心实相,如何觉悟?
第四个误区:把正念动中禅作为修习其他方法的一个补充。
正念动中禅是一个独特的、简单的、易学的、完整的、圆满的修行体系。这是一条最直的、没有任何拐弯的通往涅槃的高速公路。修习动中禅不需要添加任何内容,也不需要减少任何内容。更不能把动中禅嫁接到其他方法中去。
如果把正念动中禅作为修习其他方法的一个补充,就好比一个人同时走在两条路上。最终的结果是两条路都走不通。
正念动中禅练习动作要领
陈冠华、岩松等
(已经过隆波通禅师审阅) 基本原则
一次觉知一个部位的动作,手动脚不动,脚动手不动。
觉知动与停(动时,知道在动。停止时,知道停止。)
不要静止不动;要一直规律地动作。
1.手部动作
端正坐直,全身放松,头要抬起。
眼睛正视前方,自然的看,不要看太远或太近,眼睛舒适的位置为原则;耳朵自然的听。让六根自然的运作。呼吸顺其自然,不刻意去调整呼吸。
可以散盘、单盘、双盘,也可以坐在椅子上、站立或躺下练习,以舒适为原则。
一次觉知一个动作。
每两个手部动作之间有个停顿,大约1-2 秒钟。肢体停时要觉知它『停』,不要忽视这一点。
觉知肢体动与停,但不要专注,要自然、放松。
不要默念“动”和“停”,不要数数字。
2.卧时或睡觉前
卧时,觉知左侧卧、右侧卧、仰卧、从左侧卧起身、从右侧卧起身以及仰卧起身。
睡觉前,可觉知手部小动作或脚部小动作,一次觉知一个部位,动手时不动脚,动右手时不动左手。准备睡觉前可闭上眼睛练习。
3. 经行
经行时,不要摆动双手,应将两手揽抱于前胸或交手于背后。在两点之间往返行走,距离大约10~12步为宜。
上身不要晃动。转身时,要觉知腿部和脚部转弯时的动作。
不要走太快或太慢,自然地走。
不要默念“右脚动”、“左脚动” ,不要数数字。
一次觉知一个动作。
当你走时要觉知自己正在行走。如果你没有带着觉知来行走,就没有效果。
但不要专注,要自然、放松。
4.手部动作和经行交替进行
练习一种动作久了,可能会引起酸痛,手部动作和经行可以交换进行。
当不再练习手部动作,要转换为经行时,两手固定于肚脐上,脚动手不动,一次觉知一个部位,缓慢起身,要觉知。即使动作转换也要保持觉知,使动作如环链,不间断!
5.手部小动作
工作时,搭公交车,或在公共场所等怕引人侧目时,可使用手部或脚部辅助小动作。
把手放腿上而上下翻掌,或以姆指摩擦食指指尖,或是重复地握拳放拳,慢慢地做,要觉知。
不论何时何地,练习必须像游戏般的轻松,每次只动一只手,而非双手一起动。动右手就别动左手;动左手就别动右手。
6.日常生活保持觉知
我们不将生活与禅修分开。在日常生活保持觉性,觉知当下自己规律的肢体
动作,一次觉知一个部位。
有人可能会说:『我很忙,没时间练习。』这些都是借口。如果我们想要做件事情,便能找到时间做。工作时就觉知自己肢体中一个部位的动作。假如你是一位老师,当你拿笔时,带着觉知拿笔。写字时也要带着觉知。
洗盘子时,就觉知擦拭盘子的那一只手的动作。吃饭时,要觉知地拿汤匙,觉知地将食物放入口中。咀嚼时,要觉知。吞咽时,要觉知。
肢体不动时,可觉知正在呼吸,或眼睛正在看,或耳朵正在听…。一次觉知一个部位。
7.昏沉与妄念对治
昏沉时,加重动作或更换动作,也可去洗脸或劳务,清醒时继续回到规律的肢体动作上来。
我们要下定决心,和昏沉拼个你死我活,妄念来了不要管它,不要跟随妄念或压抑妄念,回到觉知肢体动作即可。
知道,觉知和专注
----- 岩松
修习动中禅的核心是“知道”。这个“知道”和其它内观方法中的“觉知”有所不同,与其他禅修方法中的“专注”区别更大。
禅修者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观察自己的身心实相,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种下芒果的种子,收获的自然会是芒果;种下苦瓜的种子收获的将是苦瓜。种下正确的“因”,那么正确的“果…
《正念动中禅的四个要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