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口诀(唐.慧能)▪P5

  ..续本文上一页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供养恒沙诸佛,施宝满三千界,舍身如微尘数,种种福德不及持经一念悟无生理,息希望心,远离众生颠倒知见,即到波罗蜜彼岸,永出三涂,证无余涅槃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佛言末法众生,德薄垢重,嫉妒弥深,邪见炽盛,于此时中,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圆成法相,了无所得,念念常行慈悲喜舍,谦下柔和,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或有人不知如来正法,常住不灭,闻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人能成就无相心,行无相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必心生惊怖,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是经义者,即无著无相行也,云不可思议者,赞叹无著无相行,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须菩提问佛,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依何法而住?如何降伏其心?佛言当发度脱一切众生心,度脱一切众生,尽得成佛已,不得见有一众生是我灭度者,何以故?为除能所心,除有众生心,亦除我见心也。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菩萨若见有众生可度者,即是我相;有能度众生心,即是人相;谓涅槃可求,即是众生相;见有涅槃可证,即是寿者相。有此四相,即非菩萨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有法者,我人等四法是也。不除四法,终不得菩提。若言我发菩提心者,亦是人我等法,人我等法,是烦恼根本。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

  佛告须菩提:我于师处,不除四相,得授记不?须菩提深解无相之理,故言不也,善契佛意,故佛言:如是如是。言是,即印可之辞也。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佛言实无我人众生寿者,始得受菩提记,我若有发菩提心,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以实无所得,然灯佛始与我授记。此一段文,总成须菩提无我义。佛言诸法如义者,诸法即是色声香味触法,于此六尘中,善能分别,而本体湛然,不染不著,曾无变异,如空不动,圆通莹澈历劫常存,是名诸法如义。菩萨璎珞经云:毁誉不动,是如来行。入佛境界经云:诸欲不染故,敬礼无所观。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佛言实无所得心,而得菩提,以所得心不生,是故得菩提,离此心外,更无菩提可得,故言无实也,所得心寂灭,一切智本有,万行悉圆备,恒沙德性,用无乏少,故言无虚也。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能于诸法,心无取舍,亦无能所,炽然建立一切法,而心常空寂,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恐迷者贪著,一切生为佛法,为遣此病,故言即非一切法。心无能所,寂而常照,定慧齐行,体用一致,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者,以显一切众生,法身不二,无有限量,是名大身;法身本无处所,故言则非大身。又以色身虽大,内无智慧,即非大身;色身虽小,内有智慧,得名大身。虽有智慧,不能依行,即非大身;依教修行,悟入诸佛无上知见,心无能所限量,是名大身也。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菩萨若言由我说法,除得彼人烦恼,即是法我。若言我度得众生,即有我所。虽度脱众生,心有能所,我人不除,不得名为菩萨。炽然说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心无能所,即是菩萨也。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菩萨若言我能建立世界者,即非菩萨。虽然建立世界,心有能所,即非菩萨。炽然建立世界,能所心不生,是名菩萨。最胜妙定经云:假使有人造得白银精舍满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一念禅定心。心有能所,即非禅定。能所不生,是名禅定。禅定即是清净心也。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于诸法相,无所滞碍,是名通达。不作解法心,是名无我法。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随分行持,亦得名为菩萨,然未为真菩萨。解行圆满,一切能所心尽,方得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愍心,是名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彻,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恒河者,西国祇园精舍侧近河,如来说法,指此河为喻,佛说此河中沙,一沙况一世界,以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举此众多国土者,欲明其中,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皆有若许心数也。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皆有若干差别心数,心数虽多,总名妄心,识得妄心非心,是名为心。此心即真心,常心,佛心,般若波罗蜜心,清净菩提涅槃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者,前念妄心,瞥然已过,追寻无有处所。现在心不可得者,真心无相,凭何得见?未来心不可得者,本无可得,习气已尽,更不复生。了此三心皆不可得,是名为佛。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七宝之福,不能成就佛果菩提,故言无也。以其无量数限,故名曰多。如能超过,即不说多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佛意恐众生不见法身,但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耀,以为如来真身,为遣此迷,故问须菩提,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三十二相即非具足色身,内具三十二净行,是名具足色身。净行者,即六波罗蜜是也。于五根中修六波罗蜜,于意根中定慧双修,是名具足色身。徒爱如来三十二相,内不行三十二净行,即非具足色身。不爱如来色身,能自持清净行,亦名得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如来者,即无相法身是也。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之,慧眼未明具足,生我人等相,以观三十二相为如来者,即不名为具足也。慧眼明彻,我人等相不生,正智光明常照,是名诸相具足。三毒未泯,言见如来真身者,固无此理,纵能见者,只是化身,非真实无相之法身也。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凡夫说法,心有所得,故告须菩提:如来说法,心无所得。凡夫作能解心说,如来语默皆如,所发言辞,如响应声,任用无心,不同凡夫作生灭心说。若言如来说法,心有生灭者,即为谤佛。维摩经云:真说法,无说无示,听法者,无闻无得。了万法空寂,一切名言,皆是假立,于自空性中,炽然建立,一切言辞演说,诸法无相无为,开导迷人,令见本性,修证无上菩提。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告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2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口诀(唐.慧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